珠海國際大廈

珠海國際大廈

國際大廈於1993年動工興建,到1997年只建至六層。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吹停了大樓的“長勢”。國際大廈只完成8.3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

簡介

全稱:珠海經濟特區國際大廈有限公司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拱北僑光路(拱北口岸對面)

建築面積:80000-90000平方

三大主力店:華潤萬家、文華書城、太平洋保健中心

2001年,為了盤活已建成的6層建築,珠光引入萬家超市、文華書城、太平洋保健中心為主力,支撐起這個雖不大、卻是拱北最聚人氣的商業中心,也是珠海盤活的爛尾樓的範例。珠光集團副總經理梁才佳說:“雖然商業面積只有6.6萬平方米,但盤活後每年的現金流頗大,效益良好,只用了5、6年就還清了貸款。”

升級計畫

國際大廈整體空間被劃分為三大消費區域,修建中央景觀大道作為空間的標誌性結構。廣場入口作為對外展示視窗和最大的人流入口加以重點改造,引入城市雕塑的建築概念。

文華書城國際大廈店,以一個文化中心配套多個文化主題展開設計,在珠海打造一個文化產業購物廣場。在文化配套及品牌引進上投入大筆資金,設計以圖書、音像、文具、體育、電子、數碼、休閒、精品、動漫、學習和藝術等文化產品集合的新型文化產業商業模式,成為國際大廈拱北核心商業地位的“給力”配套。

珠海國際大廈終於禁不住拱北的繁華及港珠澳大橋帶來對未來預期的誘惑,將重拾10年前的高度。

事實上,相關概念性規劃的兩個方案已擺在珠光集團總部會議室,珠海國際大廈上蓋兩棟塔樓的續建已展開方案研究。2011年,重組後的珠光集團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珠海國際大廈有限公司作為珠光集團商貿租賃板塊的龍頭企業,地處珠海最繁華商圈、寸土尺金的拱北,國際大廈僅有六層,頗有些“委屈”。按照原來的規劃,國際大廈建築總面積應為135719平方米。四層裙樓,其上原本還應有兩棟塔樓,一棟為38層酒店,一棟為28層寫字樓。

國際大廈距中國第二大陸路口岸僅100米,距廣珠城軌珠海站僅300米,與港珠澳大橋拱北登入點近在咫尺。這裡每日平均人流量達17-18萬人次,華潤萬家因此成為全國營業額最高的單體店。而拱北口岸正擴建,未來每日可接納35萬人次通關。“我們位於‘三江匯流’處,拱北商圈是承接港珠澳服務業轉移和輻射的橋頭堡。珠海市政府正組織推動拱北商業設施的升級改造。國際大廈上蓋塔樓的興建順應珠海市政府的發展思路。”梁才佳說。珠光集團躍躍欲試,期望重展鴻鵠之志。

國際大廈三大主力商戶華潤萬家、文華書城、太平洋保健已經開始重新設計裝修,向高品位靠攏。國際大廈也改造整體環境調整業態引進國際性品牌商家。以擴大自身影響力和輻射力,從而帶動其他物業發展。

遠景

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緊缺的商品自澳門通過拱北口岸以手拎肩扛的方式進入珠海,並就地銷售。鐵皮房、臨時建築物在政府管理缺位的狀態下順著村路應運而生。在當時的拱北,銷售的商品大都是低檔電器、手錶、二手服裝和日用品。這一“傳統”延續至今,拱北目前的商業街仍以流行服裝、服飾、皮具、鞋類、電子產品,及美容、美發按摩等服務行業為主,經營的商品檔次在中檔或偏下。眼下拱北無論是蓮花路步行街,還是口岸地下廣場、迎賓廣場商品基本雷同,樣式相對保守,與現代的商業業態拉開了較大的距離。其實拱北的商務氣氛極濃,適合建類似香港中環的高檔寫字樓、酒店。

業內人士分析說,拱北商圈雖然區域優勢明顯,但缺乏品牌商家,整個區域的特點是商業體量小,經營業態同質化,經營檔次低,購物環境差,缺乏專業管理,面臨升級換代,急需一個現代商業中心來改變這一現狀,使之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商業區。

珠海國際大廈 珠海國際大廈

從概念方案得知,項目建成後可以承載多個核心主力店和大量的一二線國際品牌形象店。珠光希望整合周邊鄰居,投資數億共同打造一個集購物、商務、餐飲、休閒、娛樂與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地下負一層無縫連線,形成可承載多個核心主力店和大量國際一二線品牌形象店的SHOPPINGMAL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