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叢書:惠州篇

(二)農業 (三)工業 (四)第三產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經濟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平裝: 15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5402445
條形碼: 9787545402445
尺寸: 23.6 x 16.8 x 1.2 cm
重量: 322 g

內容簡介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學習叢書:惠州篇》主要內容簡介:省委、省政府對貫徹實施《規劃綱要》高度重視。2月初,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辦了專題研討班。近兩個月來,省實施《規劃綱要》領導小組牽頭起草了《決定》,並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議研究審定,即將印發各地各部門執行。3月底至4月初,省委、省政府專門抽出9天時間,分別到珠三角各市召開現場會,進行實地考察,觀摩交流,聽取意見,推動工作。期間,我們還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對《決定》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高興地看到,珠三角各市對貫徹實施《規劃綱要》高度重視,並積極行動起來,在一些方面已經初見成效。一是“三促進一保持”有新進展。特別是各地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呈現很多亮點。比如廣州、東莞服務業發展快,比重明顯提高,深圳推動自主創新、總部經濟發展成果豐碩,佛山推動陶瓷、家具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中山、珠海、肇慶等地園區和項目建設進展迅速。二是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工作有新成效。到去年底,珠三角各市與粵東西北共建產業轉移園29個,入園項目約973個,總投資1156億元,共吸納16.42萬人就業,其中本地勞動力9.96萬人。三是開放合作與體制創新有新動作。比如廣州與新加坡共建“知識城”,深圳加快“深港創新圈”建設,珠海紮實推進橫琴新區開發,加強與澳門合作。各地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如深圳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實施綜合配套改革,珠海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惠州、佛山、中山開展統籌城鄉改革試點,江門推動審批管理“零收費”改革試點,等等。四是宜居城鄉建設和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有新進步。

目錄

第一章 概要
一、自然狀況
(一)地理環境
(二)人口狀況
(三)基礎設施
二、經濟發展
(一)主導產業
(二)農業
(三)工業
(四)第三產業
三、民主政治
(一)農村黨員聯繫村務工作責任制
(二)村民議事規則
(三)黨代表常任制度
(四)“四民工作法
四、文化建設
(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二)教育科技
(三)文化藝術
(四)衛生體育
第二章 成就
一、經濟社會建設成就
(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二)政治建設強化民主
(三)文化建設特色為先
(四)社會建設民生為本
二、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
(一)堅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發展的先導
(二)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根本目標
(四)堅持把開放兼容和“新四東文化”作為發展的精神支柱
(五)堅持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作為發展的根本保障
第三章 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一)《綱要》為惠州改革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全國文明城市”金牌提升了惠州的形象
(三)石化產業奠定了未來百年的發展格局
二、挑戰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惠州的衝擊
(二)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給統籌城鄉發展帶來了困難
(三)資金人才瓶頸突出限制了經濟社會發展速度
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推進科學發展“惠民之州”建設
(一)乘《綱要》東風,快速融入珠三角經濟圈
(二)舉“全國文明城市”金牌,紮實推進“惠民之州”建設
(三)變危為機,積極調整經濟結構
……
第四章 優勢與劣勢
第五章 戰略定位
第六章 實施《綱要》的基本思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