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溪面板堆石壩

珊溪面板堆石壩

珊溪水利樞紐位於中國浙江省文成縣的飛雲江幹流中游,距溫州市117km,由珊溪水庫工程和趙山渡引水工程兩部分聯合組成,兩壩址相距33km。珊溪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32.5m,壩頂寬10m,壩頂長448m。上游壩坡1:1.4,下游壩坡設之字形上壩公路,上壩公路間局部坡度1:1.25,平均壩坡1:1.57。

簡介

珊溪面板堆石壩是指珊溪水庫大壩是以混凝土面板而堆積的石壩。珊溪水利樞紐位於中國浙江省文成縣的飛雲江幹流中游,距溫州市117km,由珊溪水庫工程和趙山渡引水工程兩部分聯合組成,兩壩址相距33km。

珊溪水庫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32.5m,壩頂寬10m,壩頂長448m。上游壩坡1:1.4,下游壩坡設之字形上壩公路,上壩公路間局部坡度1:1.25,平均壩坡1:1.57。壩體主要分區為墊層區、過渡層區、上游堆石區、砂礫石區、下游堆石區、面板上游粉土及石渣回填區、下游超徑石回填區。其中墊層水平寬度2m,過渡層水平寬度4m;混凝土面板厚度0.3~0.68m,面板垂直縫間距12m,兩岸局部為6m,面板中部設定單層雙向鋼筋,配筋率為0.35%~0.4%;鋼筋混凝土趾板置於弱風化基岩上,趾板地基進行團結灌漿和帷幕灌漿。壩體堆石體地基在河床部位能近趾板的60m範圍內開挖至基岩,其餘置於清理後的砂礫石覆蓋層上,兩岸置於開挖後的基岩上 。

用途

工程以灌溉和城市供水為主,兼有發電、防洪等效益,建成後,可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積6667 hm²;每年可向溫州市提供工業和生活用水7.3億m³;可使飛雲江中下游沿岸農田和村莊的防洪標準從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沿岸集鎮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保護農田760 hm²,保護人口25.0萬人 。

容流情況

珊溪水庫壩址以上流城面積1529km²,占全流城面積的47%,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 876.9mm,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8.5億m³,多年平均流量59.2m³/s,實測最大流量為11700m³/s,調查歷史最大洪水流量13400m³/s。水庫主要水工建築物設計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5200m³/s,校核洪水標準為可能最大洪水。洪峰流量56000m³/s。水庫正常蓄水位142m,校核洪水位155.2m,總庫容18.24億m³。水電站裝機容量200M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3.55億kW. h,發電尾水通過下游的趙山渡工程向溫州市地區自流供水36 m³/s 。

形狀

壩址處河谷呈U形,右岸地形較陡,左岸較緩。河床覆蓋層為第四系鬆散沉職物,最大厚度達24.1 m。壩址區基岩為侏羅繫上繞(J)磨石山群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伴有後期侵入的岩脈,河床及兩岸為抗剪強度較高的凝灰岩及流紋斑岩 。

組成

珊溪水庫主要建築物由攔河壩、溢洪道、泄水涵洞、引水系統、發電廠房、開關站及牛坑溪排水系統組成 。

構造

溢洪道設在左岸岸邊,為開敞式,總長610m。設5孔泄洪閘,安裝有弧形工作閘門,尺寸為12m×16m,最大泄量12858m³/s,挑流鼻坎單寬流量178.6m³/ (s. m),最大流速34.7m/s。

泄洪洞布置在左岸,與益洪道共同宣洩2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其水平長度510.7m,事故檢修閘門前為內徑10 m的圓形有壓洞;工作閘門至出口為無壓洞,城門洞形,淨寬7.4m,高12.25m,最大泄量1630m³/s,最大流速33.5m/s。

發電引水系統布置在右岸,由進水明渠、進水口、引水隧洞、鋼筋混凝土岔管和高壓支管段組成。事故檢修閘門井前均為方形洞,斷面尺寸為6m×7m,事故檢修門洞為圓形洞,內徑為7m,採用一洞兩管分別向4台機組供水。地麵廠房位於大壩下游右岸牛坑溪溝口,廠房內裝有4台50MW水輪發電機組。開關站和升壓站布置在發電廠房右側 。

建設過程

水庫工程於1997年1月正式開工,同年11月1日裁流,2000年5月12日下閘蓄水。6月28日第一台機組發電,2001 年底竣工。截至2001年10月底,珊溪水庫工程主體工程最完成。土石方開挖439.6萬m³,土石方填築596.1萬m²,混凝土澆築33.9萬m³,金屬結構安裝3044.025t,帷幕灌漿1.29萬m, 鋼筋鋼材2萬t。工程靜態投資18.96億元,總投資27.19億元。

趙山渡引水工程主要建築物為16孔泄洪閘、河床式電站廠房(裝2台10 MW貫流機組)、左岸及右岸重力壩及輸水總乾渠進水閘。趙山渡引水工程主體工程最完成。土石方開挖510萬m³,洞挖石方136.5萬m³,隧洞開挖51.53 km,混凝士61.91萬m³,完成投資7.867億元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