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継

王継(?~802),字宏肱,王翊之弟。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才兼文武”科應舉及第。
王継在天寶年間(742~756)曾任継衛尉,羽林軍宿衛。出為辰州(今湖南沅凌)刺史,因征討襄州康楚元有功,加兼秘書少監,遷朗州刺史。大曆年間,升任容管經略使。此前少數民族首領梁崇牽(號平南都統)與副帥覃問、西原土匪張俟、夏永更等占據容州(今廣西容縣)。前經略使陳仁、元結、長孫全緒等都寄居藤梧,以為治地。王継上任後,氣憤地說:“我乃堂堂容州刺史,怎么能客居他鄉?我一定要奪回失地!”他拿出私財,招募有用之人。他封官許願,令人人奮勇殺敵,不過數月,斬敵帥歐陽皀。王継又去廣州請節度使李勉出兵相助,李勉沒有答應。王継說:“如果您不出兵,是否以您的名義寫信給各州縣,假裝說願意以兵馬相助,我好藉此聲威成就大事。”李勉答應了。王継又分别致信給義、藤二州,約定共同進討。隨後,王継自帶3000 兵馬與敵血戰數日,正在爭奪不下的時候,收到了李勉收兵的命令。王継扣下不發,更加猛烈地攻擊敵人,終於大破敵兵,生擒敵首領梁崇牽,收復容州。此次征討,前後共進行了百餘次戰鬥,生擒敵人重要首領70 餘人。覃問逃跑。王継一鼓作氣,派李實等將領分別征討周邊地區。覃問乘機來襲容州,遭到王継伏擊,全軍覆沒,覃問本人也被生擒。戰事終告平息,人民生活開始安定。朝廷派來使節慰問,加授王継金紫光祿大夫,並賜其一處長安府第。這時,恰逢吐蕃犯境,郭子儀帶領河中兵馬守衛邊疆。王継奉詔擔任河中少尹兼領節度。悍將凌正預謀發動兵變。制定了起事時間。王継及時察覺了這一陰謀,機智地調整了更漏(計時儀器。以沙從小孔漏出多少計算時間),造成計時混亂。亂兵遂不敢輕舉妄動。其後,王継將凌正斬首,眾將嘆服。後任汾州刺史、振武軍使等職。涇原兵變時,王継挺身而出,轉戰於奉天(今陝西乾縣)等地。因功官拜太子詹事,又任大理卿。貞元八年(792)兼任福州刺史、福建觀察使。後又改任東都留守。他開墾農田二十餘處,選用良金壽革等上好原料精修兵器。平時認真操練,軍紀嚴明。不久,吳少誠發動叛亂,不少地方官員驚慌失措,惟獨東都準備充分,忙而不亂。關東地區之所以能平靜安寧,王継功不可沒。貞元十八年(802),王継去世。皇帝追贈他尚書右僕射。諡號為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