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厚

王紀厚

王紀厚,1942年生.浙江杭州人。1983年被評為國家一級舞台美術設計師.。

王紀厚

王紀厚,1991年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曾任中國舞台美術學會副會長,遼寧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遼寧舞台美術家協會會長。曾獲文華獎、星光獎、金獅獎、中國舞美學會獎等十四次國家級獎勵。曾擔任十餘次大型演出活動的總策劃。其代表作先後在布拉格、東京、巴黎、台北、布魯塞爾等地參加國際大展和學術研討會。
中文名: 王紀厚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人

能編能導的舞美師

上世紀60年代,王紀厚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從事舞美藝術40年,九次獲得國家級大獎,三次破格晉級,全國舞美界第一個國務院津貼獲得者。
“我是學繪畫的,但是沒有一輩子做個畫匠,而是把自己喜歡的繪畫融入舞台,融入生活,這是最值得慶幸的。能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還能作出點成績,這輩子就很值。”王紀厚的藝術生涯十分多彩,除了舞美外,還做過編劇、導演,著名的童話劇《人參娃娃》便由他編劇、設計、繪景,當年國家文化部搞調演,《人參娃娃》獲得八項大獎。

“九·一八”一舉成名

上世紀80年代,瀋陽籌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一萬多平方米的展館空空蕩蕩,只有幾十件文物,有關領導和文博專家研究了很久,一籌莫展。當時全國著名的博物館陳列專家費飲生建議搞場景展覽,以彌補展品數量的不足。做場景,有人推薦了當時在話劇界頗有名氣的王紀厚。
博物館搞場景,沒有先例,沒有借鑑,王紀厚通讀了大量史料,設計了14個場景草圖,拿到“九一八”籌備辦,得到一致通過。可是做出來的以後,博物館界專家確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理由是:脫離史實、離民眾生活太遠。以至於當年國家評選藝術精品工程時,“九一八”落選了。
可是,“九一八”的影響力卻不脛而走,後來許多博物館的展陳都用場景的方式,而且都爭著請王紀厚去做,一直到現在,博物館場景仍是一種較受推崇的展覽手段。許多當年對“九一八”投了反對票的專家,現在回憶起來還後悔當年冤枉了“九一八”。

絕不重複別人和自己

王紀厚因“九一八”在博物館界一舉成名,全國各地的人都來找他,一次,王紀厚接到清華大學洪教授打來的電話,他們並不認識,洪教授約王紀厚到北京談談合作,此後兩人一直合作至今,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唐山地震紀念館、南昌建軍紀念館……。“酒香不怕巷子深”,王紀厚的實力靠口碑相傳越傳越遠,到現在,公司也沒有攬活的業務員,都是別人來找他,忙不過來。 “絕不重複別人和自己”是王紀厚的座右銘,乾工程絕不應付,每年只做兩三個精品。其中璦琿歷史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獲得了國家十大精品工程稱號。

幾十萬元學做矽膠像

去年年底,瀋陽金融博物館開館了,進入序廳,許多人驚訝得瞠目結舌,幾十個人物矽膠像複製了當年邊業銀行交易的生動場景,人物栩栩如生維妙維肖,這也是王紀厚的力作。此次世遺會的場景,也運用了大量的人物矽膠像,效果足以亂真,為靜態的世界遺產場景增添了生動的氣息。
“矽膠像是一種超寫實雕塑,以前國內只有一兩家企業做,價格特別貴,我一直想自己製作矽膠蠟像,可是沒人肯教。”後來,王紀厚認識了一位來自台灣的假肢廠廠長,此人來沈開會期間,王紀厚多次拜訪,廠長終於被打動,決定將秘方交給王紀厚,不過,他要王紀厚承諾,不用該技術生產假肢,王紀厚答應了,並支付了幾十萬元的“學費”,這對於初創公司的王紀厚來說是一筆“天價”交易。

博覽群書與手繪圖畫

雖然時下流行電腦製圖,可王紀厚卻執著地堅持手繪效果圖。他之所以沒有當畫家,還因為他喜歡集體創作,大家在一起碰撞可以產生更高的智慧,學到了許多自己學不到的東西。
“藝術最怕吃老本,最怕脫離了年輕和時尚,做了這么多文博展館,我一直在充電,最大的投資也都花在了購買文博資料上和提高藝術修養方面。也許我的成功就在於我在這方面能勝出一點點。”為了提高修養,王紀厚七次到歐洲學習,認真研究了幾十個博物館。每一次接到新的項目,王紀厚都忘掉所有的經驗,從零開始探索。設計大慶歷史博物館時,他把《中國石油通史》讀了四遍。這次接到世遺會設計任務,按要求十幾天后就得拿出設計草圖,他花了五千多元錢買來有關世界遺產的書籍,夜以繼日地鑽研苦讀,遇到不同版本不同說法還得反覆琢磨認定。

觀眾看熱鬧就是失敗

世遺會展館是用3個月時間完成的,王老師說難度相當大,為了趕工期,他自己的公司做一號館,外包了一家公司做二號館。6月9日開館,到6日還沒完成,最後的一段日子,700多人“海陸空”同時“作戰”,展板、模型、電視、消防、空調一起做,也不知道會做成啥樣,工人累得連腳手架都爬不動了。王紀厚每天盯在現場,經常徹夜不離,心臟病犯了幾次,組委會負責人硬是把他攆走了。他反覆構想觀眾會給他這次的作品怎樣的評價,沒到開幕,心裡一直沒底,而且頭一次覺得沒底,因為他是跟觀眾同時看見世遺館全貌的。“開幕後,如果觀眾到展館裡被某個亮點、熱鬧所吸引,而沒有被世界遺產的整體魅力所震撼,那我的設計就是失敗的。”
時間短、沒有展品、內容龐雜,設計施工面臨重重困難。在世遺館的設計上,王紀厚遵循“歷史不可複製,但風情可以再造”的理念,堅決摒棄縮微模型、圖片展覽等模式,而是集中了自己40多年的積累,通過場景設計,同時結合圖片、聲、光、電、投影、沙盤模型等手段來展示世界各國遺產。他認為對展覽最大的補充就是球幕電影的利用,連日的展覽證明,觀眾對球幕電影評價非常高,連呼“精彩”“太棒了”。
希望世遺館永遠存在
面對如潮的好評,王紀厚卻說:“本來害怕世遺館這個‘孩子’不足月,沒想到足月順產,‘孩子’還挺漂亮,面對領導、專家和觀眾的好評,我覺得很受鼓舞。感謝瀋陽市所有關心和支持世遺會的領導,他們敢於把任務全權交給我,中間只有支持,沒有任何干涉和反對。是他們的氣魄和信任,使得我能夠全身心地釋放了自己的藝術激情。我還要感謝我的團隊,是他們敢打敢拼的精神使我如期地完成了任務,這是令我感動的一夥人。”王紀厚說今後恐怕難以再有這樣的機遇了。
世遺會如期開幕了,但是由於時間緊,王紀厚最初的許多構想最終沒有實現,藝術效果必須向工期妥協。他希望瀋陽世遺館永遠存在下去,如果需要,他會把其中的某些地方做得更美,他會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注這件難忘的作品。

成就及榮譽

40年來曾擔任了70餘台舞台演出的大型演出活動的設計師、總設計師、總策劃。並在編劇、設計、舞台技術、陳列展示等多專業中1 4次獲國家級獎勵。9次獲省級獎勵。先後獲得文化大獎單項獎、星光杯單項獎、金獅獎、中國舞美學會年獎等重大獎項。其代表作參加了捷克、日本、丹麥、法國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的國際展覽。並多次被邀請參加了國際學術交流。
近10年來。主持的博物館陳列設計又在北京、哈爾濱、瀋陽、大連等地連連中標。其中中國蠟像館的陳列總體設計、“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的“露營歌”大型場景等作品均獲得了國內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好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