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中國兒科護理學專家]

王懿[中國兒科護理學專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懿(1904年5月12日——1981年10月8日),兒科護理學專家,護理學教育家。長期在醫療第一線做兒科護理工作,畢生致力於尋求兒科護理的自然規律,重視護理工作的日常實踐,並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使之再指導實踐。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懿,字子文,順治8年(1651年)生於大棗園(今青島市李滄區大棗園社區)。他自幼因家學淵源,聰敏好學,康熙23年(1684年)甲子科鄉試中第20名舉人,康熙27年(1688年)戊辰科會試中第104名進士,殿試賜進士出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兩年後改授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纂修《資治典訓》。康熙36年(1697年)又為科舉會試之年,王懿任會試同考官,授文林郎。清代初年,沿襲明制,中央六部均設有對官員進行監察的給事中,對官員進行規諫、稽查。康熙44年(1705年),王懿因清正廉潔,被授予戶部給事中,又任刑部、戶部(總)掌印給事中。康熙51年(1712年),王懿任順天府府丞,兼理順天府學政,晉授中憲大夫,此時已是正四品銜。

基本內容

字仲德,約出於東晉廢帝太和二年(367年),卒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南朝劉宋時著名將領。

王懿出生於北方官宦世家,為東漢末司徒王允之弟、幽州刺史王懋七世孫。其祖父王宏仕於後趙石虎,父王苗仕於前秦苻堅,皆官至州刺史。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王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沈審有意略”,精通陰陽,妙解聲律。

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統治者苻堅大舉進攻東晉,淝水之戰大敗而回,前秦統治由此動搖。原來在苻堅控制下的北方各族首領紛紛舉兵反秦,割據自立。實力雄厚的前燕貴族鮮卑族首領慕容垂首先建立政權,自稱燕王、定都中山(今河北定縣),史稱後燕。在前秦對後燕的討伐中,年僅17歲的王懿與其兄王睿受命組織武裝,與慕容垂作戰。由於雙方力量懸殊甚大,加之王懿兄弟經驗不足,前秦軍隊很快潰敗。王懿身負重傷,敗逃時迷路於荒野之中。據傳,有童子忽現,為其覓食,又有白狼引路,方才擺脫困境,渡過黃河,在滑台(今河南滑縣)與兄王睿會合。正欲南投東晉王朝,不料被地方勢力翟遼截留,任為將領。一年多後,王懿兄弟尋機逃離滑台,一路晝伏夜行,躲過翟遼騎兵的追尋,終於到達東晉轄地。

入東晉後,由於王懿兄弟倆的名字犯晉宣帝司馬懿、晉元帝司馬睿諱,故互相以字相稱而不稱名。最初幾年,他們不斷遷移,尋找靠山,初投靠“在江南貴盛”的太原人王愉,因遭冷遇,轉而投入江南重鎮姑孰(今安徽當塗)桓玄門下。但王懿兄弟通過冷靜觀察,認為桓玄很難成功,不能依賴,從而開始與東晉另一實力派北府兵將領劉裕暗中往來。

東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東晉皇族權臣司馬元顯對桓玄發動進攻,桓玄趁此舉兵東下,攻占建康(今南京),殺司馬元顯及其父會稽王司馬道於,掌握了東晉大權,並於次年底代晉自立,改國號楚。對此,王懿曾預言桓玄“恐不足以成大事”。果然,元興三年,劉裕趁桓玄調其征討盧循的機會調兵遣將,以反桓復晉為旗號,攻討建康桓玄。王懿兄弟則受劉裕之命在建康城內做內應,密謀刺殺桓玄,但因走漏訊息,王睿被殺,王懿僥倖逃脫。不久,劉裕討桓軍進占建康,桓玄退回江陵,兵敗被殺。劉裕掌握東晉大權後,追贈王睿為給事中, 封安復縣侯。任命王懿為中兵參軍。從此開始了他的沙場生涯。

東晉安帝義熙五年(409年)四月,急於建功立威的劉裕親率大軍征伐南燕,王懿被委以前鋒重任。因其長於謀劃,臨戰勇猛,前後“大小二十餘戰,每戰輒克”。初次顯露了他的軍事才能。這時,五斗米教領袖盧循趁東晉後方空虛,在廣州率領農民起義,並兵分兩路,北伐進逼建康。前往鎮壓的晉軍幾次大敗,建康城內陷於一片混亂,朝中大臣多主張遷都讓城,以暫避兵鋒。滅亡南燕班師回援的王懿對遷都之說堅決反對,隨即被劉裕派駐越城(今廣西興安越城嶺西南),以截斷起義軍歸路。起義軍進攻屢遭挫折後,慌忙撤軍,王懿乘勢大破范祟民部,“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被封新淦縣侯。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再度興兵,征討後秦。王懿被晉升為征虜將軍,加冀州刺史,督前鋒諸軍事,並親率龍驤將軍朱牧,寧遠將軍竺秀靈、嚴綱等開鉅野澤入黃河,進逼潼關,攻克長安,俘虜後秦皇帝姚泓。滅掉後秦,王懿因功升任太尉咨議參軍。滅後秦後劉裕想乘此機會遷都洛陽,進而收復整個北方,朝中文臣武將紛紛附合,唯有王懿提出異議;“今暴師日久,士有歸心,固當以建業為王基”。王懿此言在於提醒劉裕應以安頓後方為重,免為政敵所乘。這個建議引起劉裕警覺,又恰逢留守京城的劉裕心腹劉穆之病逝,劉裕恐後方有變,故採納王懿建議,除留一支偏師鎮守關中外,率大軍班師南還。南燕、後秦的相繼平滅,使劉裕威權大增,為他代晉自立奠定了基礎。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恭帝司馬德文為零陵王,自立為帝,改國號宋,是為宋武帝。王懿因隨劉裕屢立戰功,遂改任徐州刺史,加都督名號,成為擁有地盤和軍隊的實力人物。

劉裕即位兩年便病逝,北魏趁機舉兵南侵。此時劉宋王朝正忙於皇位的繼承,只派王懿和南兗州刺史檀道濟率所部軍隊抵禦。在北魏傾國之兵的壓力下,王、檀軍隊無力抵抗,滑台、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等黃河南岸軍事重鎮相繼落入北魏之手。

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為重振國威收復失地,劉宋王朝再舉北伐。由宋文帝寵臣南豫州刺史到彥之統—指揮,王懿以花甲之年隨軍出征,參與謀劃。 劉宋軍出發後,北魏軍為暫避鋒芒,撤回黃河以北,留給劉宋軍一座座空城。劉宋軍不知是計,反為收復了失地而慶賀:但熟悉北朝情勢的王懿卻引以為憂,認為北魏軍北撤很不正常,其中必定有詐。果然,當年十月,北魏軍大舉反攻,迅速反攻洛陽、虎牢等地。主帥到彥之大驚失色,忙命焚舟南撤,王懿再次獻計,認為魏軍距大本營尚遠,不必急於焚舟棄甲,而應入濟水另作打算。否則,軍心動搖,容易潰散。但到彥之執意南撤,退守彭城(今江蘇徐州)。宋文帝北伐失敗,到彥之因罪下獄,王懿也受到降職處分。隨後,王懿又受命協助檀道濟救援滑台,因糧盡而被迫撤軍。從此,劉宋王朝盡失河南之地。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王懿三任徐州刺史,加號鎮北將軍,再次肩負起為劉宋王朝鎮撫北部邊境的重任。次年,又加領兗州刺史。元嘉十三年(436年)進號鎮北大將軍, 直到去世。

王懿原來生於北朝,只因苻堅失敗而南歸東晉,可知其並不執著於“夷夏之防”的說法。而他支持劉裕代晉自立的行為,又表明他並不重視皇統的尊嚴。追隨劉裕後,南征北戰始終不渝,為劉宋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又積極參與了鎮壓東晉末年的農民起義,這是由他所處時代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的。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

史記參考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一十三報應十二(崇經像)《法苑珠林》

王懿 晉王懿字仲德,太原人,為車騎將軍,世信佛法。父黃,為中山太守,為丁岑所害。懿與兄侍母南歸,登涉飢疲,絕糧無計,唯歸心三寶。忽見一童子牽青牛,見懿等各與一飯,因忽不見。時積雨大水,懿前望浩然,莫知揭厲。俄有一白狼馴繞其前,過水復返,似欲引導,如此者三。於是隨狼行,水才至膝,得路歸朝。後自五兵尚書為徐州刺史,嘗欲設齋,宿昔灑掃,盛列香花經像。忽聞法堂有經唄聲,清婉流暢,懿遽往視,見五沙門在佛座前,神儀偉異,懿心甚欽敬。沙門顧盼依然,瞻禮未竟,皆竦身飛空而去,親賓見者,倍增信悟。(出《法苑珠林》) 晉朝王懿字仲德,是太原人,做車騎將軍,一生信奉佛法。父親,做中山太守,被丁岑所陷害。王懿和他的哥哥侍奉母親南歸,登岸跋涉後飢餓疲勞,沒有糧食毫無辦法。他只是誠心依靠佛、法、僧。忽然看見一個童子牽著一頭青牛,看見王懿等各給他們飯吃,又忽然不見了。當時暴雨大水,王懿前望茫然,不知如何對待這場災患。不一會就有一隻白狼馴順地圍繞在他面前,過水後又返回來,好象要做引導似的。象這樣三遍,於是就跟著狼走,水才到膝蓋,得路回朝。以後從五兵尚書轉為徐州刺史,曾經想要設齋,當夜便清掃,擺上香花經像。忽然聽到法堂上有誦經的聲音,清婉流暢。王懿急忙去看,看見五個僧人在佛座前,神態儀表偉異。王懿心裡非常欽敬,僧人顧盼依舊,看到施禮未完,都竦身而飛上天去,親戚、賓客看見的人,更加相信醒悟了。

《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六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漢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孫也。祖宏,事石季龍;父苗,事苻堅,皆為二千石。

仲堅德少沈審,有意略,通陰陽,解聲律。苻氏之敗,仲德年十七,與兄睿同起義兵,與慕容垂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不能前,困臥林中。忽有青衣童兒騎牛行,見仲德,問曰:“食未?”仲德告飢。兒去,頃之復來,攜食與之。仲德食畢欲行,會水潦暴至,莫知所如。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隨之,獲濟,與睿相及。渡河至滑台,復為翟遼所留,使為將帥。積年,仲德欲南歸,乃奔太山,遼遣騎追之急,夜行,忽有炬火前導,仲德隨之,行百許里,乃免。

晉太元末,徙居彭城。兄弟名犯晉宣、元二帝諱,並以字稱。睿字元德。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里所容。仲德聞王愉在江南,是太原人,乃往依之;愉禮之甚薄,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見輔國將軍張暢,言及世事,仲德曰:“自古革命,誠非一族,然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成大事。”

元德果敢有智略,武帝甚知之,告以義舉,使於都下襲玄。仲德聞其謀,謂元德曰:“天下之事,不可不密,應機務速,不在巧遲。玄每冒夜出入,今若圖之,正須一夫力耳。”事泄,元德為玄所誅,仲德奔竄。會義軍克建業,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於馬上抱方回與仲德相對號泣,追贈元德給事中,封安復縣侯,以仲德為中兵參軍。

武帝伐廣固,仲德為前鋒,大小二十餘戰,每戰輒克。及盧循寇逼,敗劉毅於桑落,帝北伐始還,士卒創痍,堪戰者可數千人。賊眾十萬,舳艫百里,奔敗而歸者,鹹稱其雄。眾議並欲遷都,仲德正色曰:“今天子當陽而治,明公命世作輔,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賊豕突,乘我遠征,既聞凱入,將自奔散。今自投草間,則同之匹夫;匹夫號令,何以威物?義士英豪,當自求其主爾。此謀若行,請自此辭矣。”帝悅之,以仲德屯越城。及賊自蔡洲南走,遣仲德追之。賊留親黨范崇民五千人,高艦百餘,城南陵。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義熙十二年北伐,進仲德征虜將軍,加冀州刺史,為前鋒諸軍事。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向洛陽,寧朔將軍劉遵考、建武將軍沈林子出石門,寧朔將軍朱超石、胡籓向半城,鹹受統於仲德。仲德率龍驤將軍朱牧、寧遠將軍竺靈秀、嚴綱等開鉅野入河,乃總眾軍,進據潼關。長安平,以仲德為太尉咨議參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