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遠

王宗遠(?~1382),名矽,以字行。 民近者王,民下者亡。 當時北平屯田的軍民鬧事,明太祖又晉升王宗遠為副都御史,前往處理這棘手的案件。

王宗遠(?~1382),名矽,以字行。蒼南縣象岡(在今白沙鄉)人。少時從徐興祖學過《易》、《詩》、《春秋》。洪武十一年(1377)被薦,任光祿寺丞,便以“居其位思死其事,食其祿不避其難”一語自勉。性剛直,敢:於說話,不避權貴。後任吏部稽勛員外郎,曾薦舉了四個處士任為郎中,又薦江南崔正為杭州知府,襄陽王敏為御史,延安陳宗代為太常。時論以為王宗遠能“知人”。遷大理寺丞時,平反了江西疑獄20餘起,釋放了無辜的“罪犯”200餘名,前後上過13道奏疏,未嘗妄殺過一人。他說:“民可近不可下。民近者王,民下者亡。”明太祖以為忠誠可靠,提升為左僉都御史,在任上條列了20條禁約,都被嘉納。當時北平屯田的軍民鬧事,明太祖又晉升王宗遠為副都御史,前往處理這棘手的案件。平息動亂後,上疏請求豁免當地軍民拖欠而無法清償的租稅,救活萬人。並在當地推廣了屯田法,勸募來大批勞動力,在大片地上開荒。3年中,開出田地40餘萬畝。在完成使命回京都時,燕王朱棣寫詩送行,還請教了北方長治久安的策略。
後來,因和布政使廉潔等18人聯名上了26事的奏疏,其中牽涉到藩王問題(太祖封諸子為藩王,分鎮各地),被明太祖懷疑為朋黨,革職流放到馴象衛(在雲南)。禮部尚書高信(至懷)上疏,說王宗遠一向忠直純厚,不宜如此重處,應從寬發落,以開言路。太祖這才下令召還。王宗遠卻在歸途中得病,於洪武十五年逝於九江,死後追贈都御史。遺作有《肅庵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