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鄉

玉石鄉

距達濠鎮西約六公里,而坐落於達濠半島玉新街道中心腹地,屬濠江區玉新街道辦事處。戶籍在鄉且常住人口近0.65萬。有9個生產隊,因村北有崎峰山,傳說山有巨石經常發光,故稱玉石,聚落呈片區狀,多為磚混結構樓房。

地理環境

玉石鄉地理 玉石鄉地理

玉石鄉位於汕頭市區南部,濠江西南,濠江西岸之濱,地處濠江中游。村北有崎峰山而乘山之魂魄,得水之鐘靈。實地研究,玉石鄉的地貌,屬於平原圩畈地形。具體分布是:北部比南部高,蓄水池(水港)那裡相對較低。西部比東部高,地龍頂相對較高,牛尾較低。相比南北的高度差,東西方向的高度差明顯高許多。崎峰山是在西北部,是最高點。

距達濠鎮西約六公里,而坐落於達濠半島玉新街道中心腹地,屬濠江區玉新街道辦事處。人口近0.65萬。有9個生產隊,現有五個村民小組。因村北有崎峰山,傳說山有巨石經常發光,故稱玉石,在村子東畔有莊厝圍,系鄉里的第九生產隊附屬隊。鄉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聚落呈片區狀,多為磚混結構樓房。

很久以前,濠江區玉新街道玉石社區居委原是個半島,北臨濠江,西南西兩面的大母溪是漁船避風良港。東鄰洋海西達磊口徑門,古有東方屏障之稱.舊時這裡可以直接坐船到汕頭,後來圍海造田,獨於玉輝橋下的池塘。

歷史文化

認祖詩 認祖詩

鄉村創於明宣德年間(1426 – 1435年),珠浦分香,創鄉為三世祖,剛開始先祖打漁為生,後創鄉立業於此半島。古屬潮邑招收都,玉石鄉現政屬汕頭市濠江區玉新街道所轄。

江夏黃氏歸屬世系:勖(xù)齋公 黃稹(zhěn)(字幾叔)生於福建,北宋進士,熙寧年間任潮州知州,晚年立籍揭東縣白塔鎮塔南村,卒葬揭陽黃岐山。現黃岐山黃稹墓保存完好。
輩份詩:若元刻時茂 瑞光振大騰 德耀壯奕世 玉碧昭文明 祖祠堂號:孝恩堂

•昔潮陽建縣後,屬招收都。中華民國23年(即1934年)撤都設區,潮陽縣劃分九區,屬潮陽縣第三區,區公所設於達濠城內。第三區為原招收都、砂浦都二都轄地。

•1946年 潮陽縣鄉鎮幾經合併成9區2鎮69鄉,屬第三區河浦鄉。

•1952年8月,潮陽縣全縣改分十七區,從第三區中分出,屬十一區(河浦區)。

•1956年12月,根據廣東省政府關於撤區並鄉指示潮陽縣撤銷區建制,改設3鎮44鄉,屬河浦鄉。

•1957年11月,潮陽縣調整為3鎮27鄉。屬河浦鄉。

•1958年3月28日,河浦鄉劃屬汕頭市郊區。9月,達濠鎮、河浦鄉、珠園鄉成立紅旗人民公社,駐地達濠。

•1959年3月紅旗公社改稱達濠公社。同年5月,達濠公社分作達濠漁業公社、達濠農業公社兩個公社。

•1961年3月21日,達濠漁業公社、達濠農業公社劃歸潮陽縣。5月,達漁、達農公社合併後改設達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屬河浦人民公社。

•1983年改區,1984年2月,潮陽縣完成公社改區、建鄉工作。屬潮陽縣河浦區。

•1986年設鎮,1987年2月,河浦區改為潮陽縣河浦鎮,屬河浦鎮。

•1994年4月25日,潮陽市河浦鎮劃歸汕頭市區,撤銷河浦鎮建制,設立河浦區(縣級)。7月14日,屬河浦區玉新街道。

•2003年1月29日,撤銷汕頭市達濠區、河浦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

經濟概況

玉石市場 玉石市場

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2009年):15.7畝邊角地、塗灘地租用收入,336畝漁池租金,肉菜市場551.7平方米32檔位租金。 有耕地94.67公頃,主種水稻、甘薯。

先有傳統"圍堤"技術。有海洋挖泥機船隊,常往汕頭、達濠等地承包建設工程。的今農耕養殖,外出拓展,主要去往珠三角地區做生意,更有很多人家投身建築行業,第二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產業表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百姓勤儉聰慧,安居樂業。於是春華秋實,生殖繁衍,樓房日增,村寨不斷擴展。

組織情況

玉石社區設黨委,下設社區黨支部3個,共有黨員116人,村“兩委”幹部 8 人,其中支委7人、村委2人,交叉任職5人。 2016年末,全社區共有黨員116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女黨員 26 名;外出流動黨員 59 名;35歲及以下的黨員 52 名;36歲至60歲的黨員 35 名; 61歲及以上的黨員 29 名;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黨員 45 名;離退休黨員12名 。

民俗風光

營老爺 壯益龍光

營老爺 壯益龍光 營老爺 壯益龍光

每逢元月農曆正月中旬便是該村舉行村游神賽會.但逢此時,一般出門在外的人,無論是在外當職,做生意,打工等都會回來觀看參加.

正月游神活動 含有很多傳統潮汕民俗風情,且村里舉辦游神活動注重的是活躍村民氣氛,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準備游神文藝節目的過程中,村里不同年齡階段、原本不相識的村民在短短几日的訓練中增進了感情,淡化了現代人彼此疏離冷漠的氣息,有利於建設團結文明和諧玉石。對於村內的老一輩而言,游神活動預示著新一年有更好的鄉運,給予了他們新的信念。同時,文明游神也是對傳統民俗的傳承,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正月游神,在潮汕地區俗稱“營老爺”,與其它地區一樣,玉石的游神活動由來已久。改革開放後玉石村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1978年,玉石村在一些熱心村民的資助下恢復了傳統游神活動,此後固定每年的正月十六闔村舉行游神活動,人們普遍希望,能把春節和元宵一起過,一村人熱熱鬧鬧更能增加鄉民情誼。因為這一年游神、祭祀十分隆重,村里人也普遍認為這一年是個好年,所以定下規矩:自此年後,村內每十二年舉辦三屆(馬年,羊年,猴年)大型游神壯龍活動,即“大鬧熱”。

正月游神活動 正月游神活動

玉石村正月游神活動由村裡的民俗理事會策劃,經費由熱心村民籌集,活動人員由理事會徵集,在每年的正月初十即開始準備,而“大鬧熱”在年前就開始準備。民俗理事會負責聯絡教習英歌隊、鑼鼓隊、聯標隊的教練,打點排練場地並且與玉石國小合作排練少年儀仗隊,購買參加游神表演人員的服飾、鼓樂道具,搭建戲台、聯繫戲班,確定正月祭祀祭品,收集熱心村民的贊助款等繁雜工作。理事會按村內花名冊,挑選適合英歌隊、儀仗隊、鑼鼓隊、聯標隊的青年,進行上門通知的活動。而村委則會安排人員,協助維持游神活動中村民們的秩序、保障村民們的安全。

“大鬧熱”比平常正月十六的游神活動更隆重,除了 “五風旗”、“絲旗”、“擔炮彈”、“儀仗隊”、“扛老爺”、“潮州大鑼鼓隊”、“隨老爺的族長老大”等項目,還有:“英歌舞”,“聯標隊”,“壯益龍光”。平時的游神需要五、六百人,而“大鬧熱”則需要則需要近千人。

“五風旗”,由村里挑選五個三十多歲彪壯的大漢單獨扛的,還有“大標”,是村里二十來歲的小伙子扛的。“絲旗”又稱“彩旗”,由村里十幾歲的少女組成。“擔炮彈”由村里8個七、八歲的小孩子、挑著小花擔組成,孩子們的玩伴一路隨行,在他們的擔子上點小炮火, “儀仗隊”由讀國小四、五年級的孩子組成。“扛老爺”即是村里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的青壯年由抽籤挑出,抬著村裡的12個神像跟著隊伍遊行。“潮州大鑼鼓隊”是村里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自發組成,這支樂隊中很多人都熱愛音樂、並且有一定音樂基礎。“隨老爺的族長老大”由村里身體硬朗、年逾八十的老人家組成,老人們在游神活動中體現了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一輩,理應受人敬重,所以村里很多健康老人家都自願參加,他們的兒孫也會在旁攙扶,以防不慎。

英歌舞 聯標 英歌舞 聯標

每逢十二年一次的“大鬧熱”,由村里青少年人組成的“英歌舞”是游神活動的開場節目。最大規模時,玉石鄉民自發組成、練習三支英歌隊,而且每隊招式都不同。有玉石英歌隊、青年英歌舞、少年英歌舞。他們一邊揮舞一邊帶領整個游神隊伍的巡遊。英歌舞分前後棚,前棚36人,每人手執長約1尺4寸,直徑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號角和吆喝聲,兩棒相擊翻轉,邊走邊舞。潮汕土戲組成,十分有趣。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後敲等;臉譜有文面、武面之分;英歌舞熔戲劇、舞蹈、武術於一爐,表演獨具魅力,它以剛勁、雄渾、粗獷、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威武、強壯、豪邁的氣勢,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在農村,英歌被民眾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徵、驅邪的魔力。一般參加英歌隊者都應是年輕力壯、英武瀟灑的小伙子。表演英歌舞者在平時的生中和周圍民眾關係極好,朋友也多。姑娘們對他更有一種愛慕之情,常常從英歌隊中挑選自己的意中人。特別是頭槌和二槌,更是姑娘們追求的對象。跳英歌舞歷來被視為吉祥的化身,人們認為跳英歌舞是“好彩頭”。

“英歌舞”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節目,孩子們十二年後,將接力成為新一幫“少年英歌舞”。由“青年英歌舞”教習著新一幫“少年英歌舞”,英歌舞的教習象徵著村里人代代傳承以及團結一村的精神。“聯標隊”是村里分別挑選24位長得俊的未婚青年男女,男女兩隊,每支“標”(用竹竿串著彩錦,竹竿前垂著精美裝飾品)由兩人前後扛著,聯成一列,故稱“聯標隊”

壯益龍光 壯益龍光

特色項目“壯益龍光”,所謂的龍,是村民們用竹蔑圈成的青、紅兩條紙龍,在巡遊完大街小巷後,村民們會把紅龍掩埋在地龍頂,把青龍潛入村內一口直徑六米的古井中,再把井口封掉,村民們認為這樣兩條龍能壯益鄉運繁榮昌盛,在這一年的端午節,村民們會打開井蓋,舀出井水,用來擦拭全身,村民們認為這樣能洗去霉運,迎來好運。

走老爺 走老爺

游神活動一般從早上8點開始,游神隊伍會先繞著整個村子外圍走一圈,俗稱打外圍,中午12點歇息。下午1點半開始,串遍村裡的大街小巷,俗稱打內圍,大概4點多歇息。潮汕特色“走老爺”也是游神活動的一部分,在每年正月十六下午4點多巡遊結束後,於宮頭寨門開始。

瓜果祭品 瓜果祭品

玉石村正月民俗,伴隨著游神活動的還有“祠堂前”祭祀。正月十六早上,民俗理事會在村前的小廣場即“祠堂前”預先設下祭品,共有120盤瓜果菜蔬、肉丸點心、用麵塑造的麒麟、白虎、鯉魚等靈禽奇獸,還有5大盆裝飾成花盆模樣的“烏魚”“金雞”“大豬”“獅鵝”“龍蝦”。

在游神未開始的這個階段稱為“占桌頭”,即村里娶媳婦、生男孩的人家,用潮汕土特產“豆方”壘成“糖塔”,將“糖塔”放在供桌上,

祠堂前”祭祀 祠堂前”祭祀

在祭祀活動開始時,族長首先敬香,由兩位未

婚的高知識青年向老爺敬酒,獻杯禮畢後,人們摩肩擦踵爭先跪拜村裡的12位神像,“祠堂前”戲台上村裡的民俗理事會長念祝福語,共四句話,每念一句,人們要跟著拜一下,念完後,村前會燃起鞭炮,同時宣布巡遊開始,這時,村里人會將供桌上各家的“糖塔”帶回家。

正月游神,“做大戲”是最基本的節目,一般村里會請外來的戲班子,在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八,一連熱鬧四天,“大戲”通常在晚上7點開始,一直到深夜1點多結束。鬧熱當晚最有趣當屬“標老爺物件”一般由兩人站在桌上公開拍賣老爺物件,比如老爺符令老爺貢品,村民都認為拍賣下老爺物件,這一年能帶來好運財氣,所以場面十分熱鬧,觀看的人山人海。

汕頭市濠江區玉石村民風淳樸、團結。近年來隨著村子對面濠江區河浦工業園的建設,村民們不僅外出打工,更有很多人家投身建築行業,村內風氣日益開放,類似於正月游神、祭拜等民俗活動村內舉辦得更加隆重,皆是村民心中信仰,希望家鄉的“老爺”能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正月游神、祭祀習俗雖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卻表達了樸素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念想。

第一崎峰

祭拜玄天上帝時的坐刀轎 祭拜玄天上帝時的坐刀轎

玄武廟第四任老爺同身黃來發,出神時,與前幾任老爺同身同樣具有神通。他站刀斗、乘刀轎,臥刀尖,萬眾共睹。2006年正月十六日鄉迎春民俗活動,汕頭電視台《今日視線》欄目組專題採訪並實況播映。圖中坐於刀轎上的應是第四任老爺同身黃來發。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玄武 是鎮守北方的神,又是北方財神,玉封北極真武玄天上帝。歷代皇帝都極力推崇玄武,明永曆達到極盛,並逐步把玄武人格化,宣揚玄武能“造福眾生,操扶社稷”。玄武廟第三任老爺同身在出神時曾自稱菩薩,玄武廟與碣石玄武山一樣成為釋道結合的道場,印證玄武在宗教中地位的獨特性。因此,玄武的信眾廣大,廟堂的香火很旺盛。

玉石創鄉。越一百四十年後,相傳至明隆慶丁卯(1567)年,海門等地漁民與本鄉士紳在崎峰山“大石部腳”(距現古廟約100米處)合建玄武廟,鐫刻金身(保存至今),距今已444年。從碣石玄武山敬請香火前來供奉,成為玄武山分廟。據了解,也是當時潮陽徑外及至澄海一帶唯一一座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堂。時至現在,每年正月初五日,玄武廟都派人前往玄武山例行朝拜聯誼活動,玄武廟所用玄天上帝靈簽符令,都是從玄武山請來的。四百多年來,玄武廟已歷經易地重建和幾次修擴建。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北極真武玄天上帝為賜福一方有緣,於清乾隆丁亥(1767)年欽點老爺同身(名軼)重新擇地建廟(現廟址),建築面積近20平方米,並用七星劍鐫書“第一崎峰”門匾(現古石門匾);

第二任老爺同身(黃紅樅)朱筆題寫“成就武當山·永鎮崎峰廟”門聯,欽點達濠埠角船廠遺存香木,其老闆深感信服,即喜捐樟木、銀子刻造玄武金身(現保存金身)。適得隕石,鑿刻為爐(現存古香爐,相傳其石料為本村民祖上遺存,與潮州開元寺香爐同一隕石)。

第三任老爺同身(黃四主)在1949年正月十六日游神即將結束之前道:“本菩薩回歸武當山,欲來勿候”。當時鄉民不解其意,旋後年尾本地解放,1950年起的多次破除迷信運動,才印證玄天上帝先知先覺的指示。1950年,老爺金身為鄉人黃潮松等冒險保藏,1966年,古廟屋頂被紅衛兵拆除,古門匾塗滿綠漆油,老爺金身又為鄉人莊炳林等冒險保藏。1980年,鄉人黃騰侯主持修建古廟,擴建拜亭。

2005年,鄉民俗理事會應廣大善信要求,為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人士為善最樂的積極性,提高鄉民的凝聚力,發揮宗教愛國利生,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優勢,求得第四任老爺同身(黃來發)同意,主持擴建古廟。經多方參考論證,在保持分金線、中軸線、後牆線不變的基礎上,聘請古建築專家設計,籌集善款逾200萬元,經兩年多時間施工,終於把古廟從20多平方米擴至264平方米,新陽埕536平方米。為方便善信拜神,少建神廟,便於管理,把原設在玄武廟外的巾山正神和將軍老爺移轅於廳兩廂殿,民俗資料由黃彥霖整理。

文化教育

幼稚園

新苗幼稚園——地址:地龍頂附近

新苗幼稚園 新苗幼稚園

育英幼稚園——地址:玉東巷

育英幼稚園 育英幼稚園

國小

濠江區玉石國小

學校簡介

玉石鄉 玉石鄉

玉石國小 創建於1953年,1984年港澳同胞捐建一座教學樓(1986建成)。位於玉石社區居委會東側,是一所公辦學校。學校現有12個教學班,現有教師27人,國小高級教師19人,是一所較具規模的農村國小。

玉石國小 玉石國小

學校以“文明、勤奮、求實、創新”為校風,以“嚴謹、務實、樂教、奉獻”為教風,以“樂學、多思、尊師、求真”“為學風,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辦學理念,以“抓基礎、抓常規、抓制度、抓作風”為工作重點,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上升。近年來,學校教師參加區級以上教學競賽獲得多項獎勵;學生參加區級以上競賽,碩果纍纍,區運動會團體亞軍,跳繩比賽團體冠軍。學校占地面積13畝,建築面積2897㎡。學校有多媒體室、自然實驗室、圖書室、儀器室、隊部室、廣播室、美術室、音樂室、體育室、衛生室等各一間。體育配套設施有160M環型跑道、籃球場、沙坑等運動面積2966㎡,綠化面積1620㎡。是一所辦學條件比較齊全的學校。

慈善事業

義誠善堂

義誠善堂 義誠善堂

義誠善堂 位於廣東汕頭市濠江區玉石鄉,創建於1933年。義誠善堂原名義誠社,初時搭木屋為址,並有掩埋隊伍30多人,義務收殮屍骨。義誠善堂1939年建造新址,1941年落成,改名義誠善堂。

該善堂樹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宗旨,為社會做善事辦實事,開展修橋鋪路、施醫贈藥、扶貧濟困等福利活動。改革開放以來,每年救濟貧困戶大米約4000斤,同時還修建道路、設施茶點、成立消防救護隊,方便民眾。

鄭錦鍾先生

鄭錦鍾先生 鄭錦鍾先生

鄭博士 1957年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汕頭,60年代成長於大坑東徙置區的七層大廈。家有六兄弟姊妹,他是長子,有1名胞姊、1名胞弟及3個胞妹。1975年中學畢業。香港保良局總理、香港偉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知名實業家、汕頭市及濠江區政協委員。他先後捐資支持濠江區敬老院、鳳崗國小等社會福利機構和學校改善環境條件,2004年捐資30多萬元支持濠江區玉石國小建設新教學樓,為表彰鄭錦鍾先生善行,玉石國小曾冠名以鄭錦鍾學校,其實是還國家公辦玉石國小。

2005年24日上午,鄭錦鍾先生偕夫人,專程來到由其捐資玉石國小,向獲得該學校年度優秀教師獎的教師和各班級學習成績前三名的學生頒獎,同時還資助一批品學兼優的特困生。市委統戰部及濠江區有關領導參加頒獎儀式。

風景名勝

古民居群

古民居群 古民居群

濠江區的古民居群有別於其他古村落,不是地處偏僻山區,而是與鬧市近在咫尺,是研究經濟史、建築藝術、審美意趣、族群發展的歷史佐證。

玉輝橋

玉輝橋 玉輝橋

走過玉輝橋不僅可以看到橋上刻錄的三字經,而且據說走過這座橋,還可以祈求身體健康。橋下流過的水,清澈純淨,以為是一條江其實,只是一個池塘。池塘邊,蒼翠的垂柳、墨綠的芭蕉,空氣如薄荷般清醇。與其說是村道,不如說是一條幽靜的步行街。走進村里,籃球場、農家書屋,一派寧靜祥和的鄉村景象,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榆榕園

榆榕園 榆榕園

村里還保留著寨牆和寨門,給人一種懷古的滄桑感。這些寨牆始建於明朝,但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後來修建的。村裡的榆榕園,古樸清幽,那棵高大的榆樹,是園林局定點保護的老樹,而那顆老榕樹,樹幹曾經枯萎,腐朽過多久,已無從考究,但幾年前,竟然枯木逢春,重新發芽,雖不如往日粗壯,但仍然挺拔。坐在榆榕園的石椅上,時光仿佛凝固,仔細看,石桌上還刻印著棋盤,閒下來的村民,一起切磋棋藝。

第一崎峰古廟

崎峰山 崎峰山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文物點於2010年3月22日公布為汕頭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崎峰山位於鄉西北面,玉石社區玉石村後崎峰山。山上有一柱擎天的筆石,又稱尖擔石;有一巨磐如硯的硯石,因其石上有“仙人腳跡”,又稱仙人石。這兩塊巨石矗立峰上,成為一大奇觀。現古廟就建在這兩巨石的中偏南方。在村里隅隅一角的崎峰寺,這裡有精美的嵌瓷和浮雕,還有眾多名家墨寶,寺中隨處可見雕刻的千字文。濃厚的文化氣息,讓人迷醉,讓人醒悟,讓人如入心靈的棲息地。

明宣德(1426-1435)年間,玉石創鄉。越一百四十年後,相傳至明隆慶丁卯(1567)年,海門等地漁民與本鄉士紳在崎峰山“大石部腳”(距現古廟約100米處)合建玄武廟,鐫刻金身(保存至今),距今已444年。從碣石玄武山敬請香火前來供奉,成為玄武山分廟。據了解,也是當時潮陽徑外及至澄海一帶唯一一座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堂。時至現在,每年正月初五日,玄武廟都派人前往玄武山例行朝拜聯誼活動,玄武廟所用玄天上帝靈簽符令,都是從玄武山請來的。四百多年來,玄武廟已歷經易地重建和幾次修擴建。
2005年,鄉民俗理事會應廣大善信要求,為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人士為善最樂的積極性,提高鄉民的凝聚力,發揮宗教愛國利生,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優勢,求得第四任老爺同身(黃來發)同意,主持擴建古廟。經多方參考論證,在保持分金線、中軸線、後牆線不變的基礎上,聘請古建築專家設計,籌集善款逾200萬元,經兩年多時間施工,終於把古廟從20多平方米擴至264平方米,新陽埕536平方米。為方便善信拜神,少建神廟,便於管理,把原設在玄武廟外的巾山正神和將軍老爺移轅於廳兩廂殿。
現擴建成的廟堂,屋架、楹桷主要用料為進口鹽柴;屋頂嵌瓷,工藝精湛;龍柱及石浮雕,栩栩如生,用料為國家管制的606綠石;彩瓷、油畫、電腦噴畫及木雕等,活龍活現。並得到11位國家級和8位省市級書法家賜題匾聯,文化層次較高,使宗教、文物、藝術、文化與古建築有機結合,廟貌莊嚴輝煌,充分體現玄武廟特色。加上本處的崎峰亭、崎峰甘泉、念佛堂等建築物,成為本鄉景觀的一大亮點。在當地黨政及廣大善信的大力支持協助下,玄武廟於丁亥(2007)年農曆十月十七日舉行重光慶典盛會。

誠然,今天要找熱鬧繁華的地方易,想尋清靜拙樸的地方難。如今由於科學的發達和工業的發展,很多人總想控制自然、改變自然,結果反而污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毒害了生物、打破了自然界的均衡與協調,也破壞了鄉村的和諧與淳樸,給人類帶來很多困擾與煩躁。有識之士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越來越富裕的人類卻生活在越來越差的環境中,這就是現代文明帶來的“富裕環境病”,這讓現代人的幸福感大打折扣。而寧靜古樸的玉石村,在我的眼裡,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彩畫、一首山水詩,亦或,一曲悠揚的音樂,抑或,是一個恍如隔世的夢。

交通線路

深汕高速 深汕高速

隨著基礎建設日趨完整,新拓建的安海路,河中路西接河浦大道與324國道貫通,東有深汕高速及S337直達海門與揭海公路相連,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玉石鄉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工商貿雲集的黃金髮祥地

高速

瀋海高速在河浦收費站下車,往河浦中學方向前行,右轉入河中路路口,驅車約2多公里可達。

33路

(直達汕頭市區 最後更新:2015-11-13 21:59:51)

運行時間:

東廈客運站-中信渡假村

中信:5:50-18:10

東廈:6:35-19:10

票價信息:主動刷卡(嶺南通、本地公交卡、鮀城通)

無卡投幣 票價2-6元

公交公司:汕頭汽車運輸總公司

33路公車線路(中信渡假村—東廈客運站) 共31站

1中信渡假村2里前3錢塘4台商投資區5河浦華新6崗背7玉石8河中路9三河中學

10河浦街道辦11河東村12丹櫻生態園13肚橋村14疊石山(河浦大道)15金壽茶藝園

16磊口工業區(路口)17礐石大橋南18金平文化創意園19西堤碼頭20商平外馬路口

21市十二中學22利安外馬路口23外馬郵電局24外馬新興路口25東征軍紀念館

26中心醫院27汕頭中旅28金砂公園29國際大酒店30東廈中學31東廈客運站

36路

(可至達濠,砂浦與市區,搭33路轉一次車)

運行時間:

濠江發車時間:5:20-18:20;

汽車總站發車時間:6:20-19:30

票價信息:主動刷卡(嶺南通、本地公交卡、鮀城通)

無卡投幣 票價2-5元

公交公司:汕頭汽車運輸總公司

發車間隔時間為每10分鐘一班。

36路公車線路(里前—汽車總站) 共29站

1里前2錢塘3濱海街道辦4華里5馬滘街道辦6渡江亭(濠江大橋)7西園頭8華僑醫院

9茂洲10巨峰寺(金中南校)11礐石街道(珠浦)12尾村13三聯工業區14松山村

15磊廣路口16礐石大橋南17金平文化創意園18西堤碼頭19商平外馬路口20汕頭開埠文化館21市二醫院22外馬第三國小23外馬郵電局24外馬新興路口25東征軍紀念館26中心醫院27汕頭中旅28金砂西路29汽車總站

122路

(海門車 在河中路路口下車,步行約2公里多,最後更新:2015-07-21 11:44:40)

運行時間:

西堤客運站-河浦大道-海門鎮 6:30-19:00

票價信息:分段計費,刷卡無效,

主動購票,票價2-8元

公交公司:汕頭汽車運輸總公司

成園酒家站為終點站,前往蓮花峰的乘客在本站下車後步行前往。

122路公車線路(成園酒家—西堤客運站) 共25站

1成園酒家2東門郵電局3新橋頭4碼頭嶺5董明光中學6華能海門電廠7新地8坑尾村

9湖邊村10龍虎灣11華南矢崎河浦廠區12里前13錢塘14安海路口15河浦高速路口

16宜華木業17渡頭仔18丹櫻生態園19肚橋村20疊石山(河浦大道)21金壽茶藝園

22磊口工業區(路口)23礐石大橋南24金平文化創意園25西堤客運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