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收藏家感謝困難

玉石收藏家感謝困難

其實,那些被收藏的玉石仿佛有生命,那是由於人的情感狠妄想的投射,我們有了感情,玉石才有了磁場,我們先有妄想,玉石才有感應。 那是因為,愛沒有生命、沒有反應的東西,是最簡單、最安全的。 在這一段文字中,“其實,那些被收藏的玉石仿佛有生命,那是由於人的情感狠妄想的投射,我們有了感情,玉石才有了磁場,我們先有妄想,玉石才有感應。

主要內容

我去參觀一位玉石收藏家的收藏,他一直說自己收藏的玉石多么名貴、多么珍寶,甚至說玉石是有生命、有磁場,有的會降災治病,有的會除災免禍,說得那玉石像是神明一樣。
他甚至說:“人的生命和玉石比起來是太渺小、太脆弱了,有許多人的命還不值一塊石頭。”
人的生命之渺小、之脆弱,這一點我是同意的,可是如果說石頭的價值竟勝過人命,是我不能苟同的。
其實,那些被收藏的玉石仿佛有生命,那是由於人的情感狠妄想的投射,我們有了感情,玉石才有了磁場,我們先有妄想,玉石才有感應。
失去了人的情感授射,最耀眼的白玉或鑽石,與溪邊的卵石又有什麼兩樣呢?
我告辭玉石收藏家,從他放滿玉石的走道走出來,我想到這個世界有這么多人愛玉石、愛瓷器、愛古董、愛美術品,不惜花費巨資,投注心力,但卻很少人願意去對人花費愛心、投人心血。
那是因為,愛沒有生命、沒有反應的東西,是最簡單、最安全的。要去愛一個人,比愛玉石就顯得複雜、危險、不安全。
這是世界上有這么多收藏家的原因,也是沒有生命的玉石,古董,美術品比活人更值錢的原因。
可惜,我每次告訴種種收藏家這些道理,他們總不認為人的價值可以勝過一件玉石古物,所以這個世界還會繼續混亂下去。
我們是不是願意來收藏一些愛、一些友情、一些思義、一些包容與寬恕?用錦盒珍藏,放在紅木的架子裡,時時拿出來摹拭,使其永保明亮與光芒,來證明人的品質與價值呢。

作者簡介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相關評論

讀後的一點感慨:林清玄的散文,並不是簡單的描景狀物,是消融了他本身的人生觀.在他的人生觀里,人是第一位的.這在他的許多散文里都有所顯現.比如他的《樂受的心》、<幸福>、<沉水香>,之所以拿出這一篇來,自然是因為與玉相關。
在這一段文字中,“其實,那些被收藏的玉石仿佛有生命,那是由於人的情感狠妄想的投射,我們有了感情,玉石才有了磁場,我們先有妄想,玉石才有感應。失去了人的情感授射,最耀眼的白玉或鑽石,與溪邊的卵石又有什麼兩樣呢?”
正是這樣,這篇文章讓我的心若有所動的,就是這么樣的兩句話。非但是玉石,就算是一個極普通的小物件,只要是愛人或朋友的贈予,在我們的心上就會珍愛重視,這無非是因為在這小小的東西上面,深深的寄放了愛人或朋友的情義,而情義,是世上最無價,最可寶貴的。不然,若是自己的東西損毀了,我們肉痛的不過是金錢的損失。
所以對於得到的情義,需得萬分小心的顧念疼惜。就象對著易碎的玉,得之不易,故珍之。尤其不宜晾於大庭廣眾之下炫耀,因明了的人多了,貪涎的人便多了,貪涎的多了,是非也就來了,是非來了,你一個人的珍寶還能那么容易的只屬於你一個人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