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營

來源:朔州日報
抗日戰爭時期右玉縣委縣政府駐地(破虎堡)1937年9月20日,日軍獨立混成15旅團一部從左雲方向入侵右玉城。閻錫山騎兵4團、6團棄城撤至威遠、威坪一帶。下午19時許,城內商會一些人到東門外迎接日軍進城。27日,日軍除留宣撫班駐右玉城外,其餘經殺虎口北侵涼城縣。隨即,日軍宣撫班組織維持會和右玉縣政府,樊瑞伍任縣長,侯寶山任公安局長。不久,日軍宣撫班撤離右玉城,北上涼城縣。11月14日,八路軍120師警備6團1營和國民黨何柱國的一個騎兵排,在6團副團長孫超群的帶領下,由偏關出發北上右玉縣。16日到達右玉西山雲石堡、胡四窯一帶。犧盟會右玉縣分會特派員傅生麟、趙英等人也跟隨部隊返回右玉縣。團指揮部駐胡四窯。警備6團即向右玉縣政府提出兩條要求:一是進駐右玉城;二是為部隊提供糧秣。縣政府不同意部隊進城。17日,雙方代表在西窯溝村進行談判。警備6團組織股長兼總支書記賈丕謨為警備6團代表,縣立一高小校長曹立仁為縣政府代表。談判無結果。在和平進入無望的情況下,副團長孫超群當機立斷,於18日將部隊強行開進右玉城。進城後,縣政府以警察武裝與警備6團對抗,拒絕6團的改編。21日拂曉,警備6團採取斷然行動,將縣長和公安局長等人拘留,並解除了警察人員的武裝。在6團軍事壓力和政治宣傳下,縣政府人員自行解散。此次戰鬥繳獲步槍200餘支、戰馬50餘匹、電台1部。警備6團占領右玉城後,根據中共晉綏邊工委的指示,為開闢以右玉西山為中心的和(林格爾)右(玉)清(水河)敵後抗日根據地,辦了三件事。一是立即抽出80多名幹部、戰士組成20餘個工作隊,分赴右玉城、殺虎口、右玉西山和靠近長城的和林地區,逐村逐戶向民眾宣讀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使廣大民眾聽到了黨的聲音,看到了八路軍的光輝形象。在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感召下,右玉城鄉的地方紳士、社會名流王安義、馬世忠、張生義等人,積極參加到抗日的行列。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右玉城、殺虎口和右玉西山等地區有近200餘名青年學生參加了抗日工作。二是組建右玉縣抗日救國委員會。11月22日,右玉縣抗日救國委員會(簡稱抗救會)在右玉城成立。傅生麟任主任委員,賈丕謨任副主任委員。與此同時,縣抗救會在右玉西山和殺虎口成立了3個抗日救國委員會區分會。縣抗救會還創辦《抗日先鋒》小報,組建文藝宣傳隊,印發《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三是組建右玉縣抗日第7支隊。傅生麟任支隊長,吳秉周任政治主任。下轄騎兵連和步兵大隊,共有隊員150人,戰馬50餘匹。1938年1月8日,日軍第26師團由大同出發,第二次占領右玉城,並組建了右玉縣公署。
1945年5月中旬,中共綏南工委委員石生榮,根據工委決定,把分散在各地的游擊隊員集中在一起,擴編西山游擊隊,同時把各村的自衛隊進行整頓。在廣大民眾的配合下,有組織、有計畫地逼近據點,襲擊、打擊敵人。7月中旬,先後接到和林新店子、三道溝、韭菜溝據點日軍撤離的訊息。石生榮隨即帶領西山游擊隊收復了這三個據點,並開倉放糧,救濟民眾。同時處決了殘害民眾的土匪謝登雲、謝登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駐右玉城首席指導官田良正用電話通知各據點日軍,分兩片集中。在上堡集中的有威遠堡、雲石堡、高家堡、曾子坊、趙官屯、上堡等據點的日軍。在右玉城集中的有殺虎口、破虎堡、歐村、高牆框、右玉城等據點的日軍。次日早晨,在右玉城集中的日軍及家屬乘汽車,與集中在上堡村的日軍匯合,經左雲撤回大同。右玉縣公署縣長閻大本隨日軍逃至大同。8月16日早晨,中共地下工作人員林亞平(又名王經術)得知日軍投降的訊息後,立即派陸遷到右玉西山找中共綏南工委委員、右玉西山游擊隊隊長石生榮,讓其率領游擊隊接管右玉城。午後,陸遷在后庄窩找到石生榮匯報了情況。石生榮、劉懷等立即率游擊隊和西山各村的自衛隊於下午收復右玉城。石生榮進城後,林亞平把派人看管的倉庫物資和集中起來的30多支槍、50多匹戰馬交給石生榮。游擊隊進城前,高家堡、雲石堡日偽軍據點警察隊長劉丕珍、侯世雄率領10餘名警察投降清水河國民黨部隊,其餘290名警察向游擊隊投誠繳械。8月19日,右玉城軍民3000多人,在縣城東街樂樓召開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及收復右玉城大會。石生榮在大會上講話,並安排戰後工作。8月中旬,中共右南縣委書記牛其益率領縣、區幹部20餘人,抵達右南西窩頭村,先後接管水頭、史家屯、高家堡、曾子坊等日偽軍據點,並沒收了各據點的糧食和其他物資,拿出大部分糧食救濟貧苦農民。8月下旬,高克林、烏蘭夫、蘇謙益等率綏蒙區黨委、政府機關人員,由偏關抵達右玉城,中共綏南地委書記高銘及地委機關也同時到達。9月初,上述機構和人員離開右玉赴綏蒙地區。隨之,右玉縣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反奸清算、減租減息等各項工作迅速展開。9月下旬,晉綏軍區司令員兼雁門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和中共晉綏分局書記林楓,率領晉綏軍區一個團抵達右玉城。期間,指揮晉綏軍區獨3旅攻打清水河、涼城等地,解放了綏南大片村鎮。爾後,離開右玉城赴東北開闢新區工作。10月初,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率部由平魯抵達右玉城,就綏包戰役的支前問題,向中共右玉縣委作了指示。
1946年9月,為防止敵人的襲擊,保衛右玉城,雁門軍區派張復來團長率晉綏野戰軍52團進駐右玉城,並成立了右玉城城防司令部,張復來任司令員,牛其益任政委。
1947年3月25日,駐綏遠國民黨軍隊進攻雁北解放區。中共右玉縣委按照地委的指示,布置黨政機關撤出右玉城,分赴東山、西山、南山,堅持敵後武裝鬥爭。3月26日,國民黨軍傅作義部侵占右玉城,組織地主武裝大肆搜捕地方工作人員。在牛心山、雲陽堡建立據點,殘殺農村幹部和土改積極分子。3月底,閻錫山第二戰區第十一專署在大同組成右玉縣政府,龐某為右玉縣長。在部隊的掩護下,龐帶隨員馬金、馬玉等人前往右玉赴任。行至黃土坡時,與在右玉地區活動的綏蒙軍區騎1團相遇,龐被當場擊斃,其餘人員全部被活捉。不久,閻錫山第十一專署又重新組建了右玉縣政府,任廷梁任縣長。同時成立了右玉縣國民兵團、警察局、同志會右玉分會、國民黨右玉縣黨部等組織。4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綏軍區獨立3旅在代旅長辛忠(27團團長)的指揮下,攻打右玉城。參戰部隊有獨立3旅所轄的9團(原警備6團)、27團、特務團和晉綏第五軍分區4團。右玉縣獨立營在黃土坡一帶擔任阻擊左雲之敵的任務。右玉縣委、縣政府組織動員數千民兵、民工參戰,並為部隊籌集糧食及攻城用的物資。旅指揮所設在三里莊村。凌晨1時許,獨立3旅發起總攻,9團攻打西北城角,27團攻打封神台、東門,特務團、4團攻打南門。戰鬥打響後,辛忠調9團2營(4連、6連)參加攻東門的戰鬥。凌晨3時許,9團2營兩個連,在營長黃光福的指揮下,攻破東門入城。2營進城後,沿東街直逼四牌樓,與守軍激戰1小時。後來,由於整個戰局不利,指揮部決定撤出戰鬥。撤退時,擔任掩護的27團2營營長未與攻進城內的9團2營取得聯繫提前撤退,造成9團2營140名指戰員陷入孤軍作戰的絕境。面對強敵,2營指戰員毫不畏懼,與敵血戰到天亮。4連副指導員等11人被俘,2營營長黃光福及120名指戰員壯烈犧牲。9團在攻打西北城角時,團參謀長兼1營營長羅天澤壯烈犧牲。9日上午,27團撤到火燒窪、六里莊一帶,又遭閻軍騎兵追擊,部分指戰員犧牲。同日,右玉城民眾含淚將黃光福等120位烈士遺體掩埋在城外封神台下。
1948年3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軍區和晉綏野戰部隊圍攻右玉城,盤踞在右玉城的國民黨軍隊向綏遠、大同方向逃跑。閻錫山右玉縣政府及各組織的負責人及其他人員也隨軍逃至大同,右玉縣獨立營在營長劉志忠、教導員高航的指揮下,解放了右玉城。3月26日,右玉縣黨政機關入城,召開民眾大會,縣委書記韓一平講話。3月28日,中共右玉縣委宣布成立右玉市,楊克林任市委書記兼市長。市委、市政府根據縣委的指示抓了三項工作。一是向廣大民眾宣傳黨的政策、方針,並在逃亡戶的門上貼上封條,以防財產丟失;二是通知閻錫山右玉縣政府和區、鄉公所人員到縣公安局登記;三是動員從農村逃到縣城的民眾回村參加勞動,發展生產。從此,右玉縣回到人民手中。
(編輯寧瑞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