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皮膏藥[誅仙]

狗皮膏藥[誅仙]

狗皮膏藥出自古代八仙之一鐵拐李,據說他是狗皮膏藥的發明者。狗皮膏藥是將藥物直接敷於患處,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狗皮膏藥能夠快速起效,且無毒副作用,一直套用至今。此外,現在“狗皮膏藥”也是一個貶義詞,比喻騙人的貨色。提到“狗皮膏藥”,我們很容易和江湖郎中當街叫賣等古代生意場景聯繫起來,“狗皮膏藥”總是和江湖騙子、祖傳秘方等或正或反的形象牽扯在一塊,由於缺少內服藥物的神秘性,它難以擺脫低賤的陰影。其實,狗皮膏藥是外用藥的一種俗稱,外用藥依據中醫的內病外治等原理,將藥物直接敷在患病部位(中醫上稱為阿是穴),中醫上稱之為穴位敷貼療法.這種方法早在帛書《五十二病方》里就有記載,包括吳師機等在內的歷代名醫對“狗皮膏藥”在行醫上的作用都有很高的評價。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典故傳說

狗皮膏藥狗皮膏藥
李鐵拐在民間影響很大,但主要是與其他七仙作為一個群體──八仙出現的。大概是因為傳說他身背的大葫蘆 ,有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過去民間特別是醫藥行把他作為狗皮膏藥的發明者和祖師爺。賣狗皮膏藥這一行業敬的藥仙就是鐵拐李
傳說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有一家做膏藥的王掌柜,樂善好施,不管貧富,只要生了瘡。就給人治,名聲不錯。一天,王掌柜帶了一些膏藥去趕廟會,半路碰上了一個瘸腿乞丐,渾身破爛。直冒臭氣。乞丐見了王掌柜,伸開瘸腿,腿上長了個小疔瘡,請王掌柜給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帖膏藥貼在小瘡上,說道:“明天準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問:“好了嗎?”乞丐說“不好,疼得更厲害了。”王掌柜揭開膏藥一看,果然瘡更大了,就說:“我給你換一帖藥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於是給乞丐又換了一帖。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王掌柜要出門,剛邁出大門,就見那個瘸腿乞丐在門邊等著呢;沒等王掌柜開口,瘸子就大罵起來;“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藥——淨是假貨!”王掌柜揭開一看,不得了,腿瘡變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過意不去,說“我再給你配帖好膏藥。”說著扶起乞丐走進家去。剛一進院,一條大黃狗撲了過來,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將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跑到後院,找出幾味名貴藥材,給乞丐配好了一帖膏藥。過來一看,乞丐正吃著烤狗肉,旁邊攤著幾塊狗皮。乞丐接過配好的藥,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塊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膿瘡不見了,真是神奇。王掌柜接過狗皮膏,感慨萬分,”這時瘸腿乞丐忽然不見了,他這才明白是拐仙——鐵拐李前來傳授仙方。

歷史記載

明崇禎初年(公元1628年),江西人姚本仁,從江西建昌老家進京會考,因醫術高超、手法獨特,被提拔成當朝御醫;清順治三年任太醫院院長,擅長內病外治,以貼敷療法為宮廷家族療疾,深得皇室恩寵。公元1644年,姚本仁告老還鄉,遷居於彰德府(今安陽市),始設醫館“宗黃堂”配製姚家膏藥,他將黑膏藥塗在狗皮上製成黑膏藥為當地百姓治病,因他不圖賺錢,賒藥濟貧,懸壺濟世,隨即享譽四方,又因為他把膏藥塗在狗皮上這個特徵,大家就深刻地記住了狗皮膏藥這個名字。

成語解釋

狗皮膏藥狗皮膏藥

詞目:狗皮膏藥
出處:劉復《<半農雜文>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釋義:舊時走江湖的人常假造這種膏藥來騙取錢財,因而用來比喻騙人的貨色。
引申義:現在"狗皮膏藥"已經是一個貶義詞了 。

中醫評價

高評價的狗皮膏藥

其實,狗皮膏藥是外用藥的一種俗稱,外用藥依據中醫的內病外治等原理,將藥物直接敷在患病部位(中醫上稱為阿是穴),中醫上稱之為穴位敷貼療法。這種方法早在帛書《五十二病方》里就有記載,包括 吳師機等在內的歷代名醫對“狗皮膏藥”在行醫上的作用都有很高的評價。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科學技術又賦予了它新的內涵,“狗皮膏藥”被現代醫學概括為透皮給藥或透皮緩釋給藥等名稱,透皮緩釋技術已經成為醫學界研究的熱門課題,在 歐洲等已開發國家,這種給藥方式已經越來越成為主流的給藥方式。

醫學界的新星

“狗皮膏藥”在醫學界已經得到正名,由於給藥的安全性和無毒副作用,它正在成為一個最具潛質的 明星而倍受推崇。在 中國目前的市場上,就有很多的產品已經取得了成功,產品不僅僅有象奇正“消痛貼”和天和“骨通貼”這樣的知名大品牌,而且有些廠家已經將產品延伸到 心腦血管疾病的領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