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曲[音樂體裁]

狂想曲(Rhapsody)這個名詞源於古希臘的史詩詠吟者,他們用樂器伴奏歌唱或朗誦,後來在專業創作中是指以民歌曲調為主題而發展的器樂幻想曲。大多數“狂想曲”是以緩慢的民歌曲調為基礎進行變奏,又與宣敘調式的段落和快速的民間舞曲段落相對比,音樂富於民間特色。

十九世紀以後,狂想曲運用民族民間音樂素材進行發揮、結構較自由、具有史詩風格和民族色彩的器樂獨奏曲或管弦樂曲。

多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敘事性段落,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艾奈斯庫的《羅馬尼亞狂想曲第一曲》、拉威爾的管弦樂《西班牙狂想曲》、德沃夏克的管弦樂《斯拉夫狂想曲》、格什文的《藍色狂想曲》等。拉夫、拉羅、德彪西、巴爾托克也都作有同類樂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