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漢字]

牲[漢字]
牲[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牲 shēng 漢字。主要代表家畜:牲口、牲靈、牲畜。 古代特指供宴饗祭祀用的牛、羊、豬 :牲畜獻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 牲 ]

繁體:牲

部首:牜 部首筆劃:4 字意五行:金

簡體筆劃:9 台灣筆劃:9 康熙筆劃:9

拼音輸入:sheng 五筆輸入:TRTG 吉凶寓意:凶筆順:撇橫豎橫撇橫橫豎橫

漢字演變

牲[漢字] 牲[漢字]

詳細解釋

shēng

【名】

(形聲。從牛,從生。本義: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同本義〖cattlesacrifice〗

牲,牛完全也。——《說文》。按,牛完全當為字之訓。

全曰牲,傷曰牛。——《穀梁傳·哀公元年》

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周禮·庖人》注

用大牲。——《易·萃》。鄭注:“大牲,牛也。”

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左傳·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牲體(古時祭祀用的犧牲的軀體);牲禮(祭祀時的用牲之禮);牲玉(供祭祀用的犧牲和玉器);牲事(古代祭祀中有關準備犧牲的事)

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馬、犬、雞等〖animalsacrifice;livestock〗

掌牧六牲。——《周禮·牧人》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左傳·莊公十年》

又如:牲犢(古代諸侯向天子供膳的小牛);牲餼(所獻贈的活的牛羊豕);牲醪(牲體);牲頭(祭祀用的牲畜之頭);牲糈(祭祀用的牲畜和精米);牲幣(犧牲和幣帛);牲號(犧牲的名號)

指野生動物〖wildanimal〗

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通“腥”。生的肉食〖flesh〗

凡諸侯之禮,上公五積…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陳。——《周禮·掌客》

牲畜

shēngchù

〖livestock;domesticatedanimal〗為某種用途所飼養的家畜;尤指菜畜、奶牛和役畜

牲粉

shēngfěn

〖animalstarch〗∶動物澱粉

〖glycogen〗∶一種白色無定形的無味的多糖(C6H10O5)n,構成碳化合物貯存在動物體組織中的主要形式,主要存在於肝和肌肉、真菌和酵母中。在分子結構上類似於澱粉,完全水解時僅形成葡萄糖

牲口

shēngkou

〖beastsofburden;draughtanimal〗牲畜的俗稱。專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馬、騾、驢等

牲口棚

shēngkoupéng

〖stable〗餵養家畜的建築物或建築物的一部分,如馬廄、牛棚

馬廄在大牲口棚里,牛欄則分開在另外一個地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說文》牛全完。從牛,生聲。《易·萃卦》用大牲吉。《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傳》色純白曰犧,體完曰牷,牛羊豕曰牲,器實曰用。《疏》經傳多言三牲,知牲是牛羊豕也。《周禮·天官·膳夫》膳用六牲。《注》馬牛羊豕犬雞也。

又《庖人注》六畜,六牲也。始養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春秋·僖三十一年》四卜郊,不從,乃免牲。《左傳》牛卜日曰牲。《注》即得吉日,則牛改名曰牲。

又葉倉經切。《班固·東都賦》薦三犧,效五牲。禮神祇,懷百靈。◎按周禮秋官典客云:上公牲三十有六。注云:牲當為腥,聲之誤也。釋文依注音星,蓋周禮本當作腥,誤作牲。鄭註明言其誤。正韻引此,另音星,非是。

牲的書法

牲的書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