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九中學

牡丹江市第九中學

牡丹江市第九中學始建於1965年,是一所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老學校。近40年的歷程,幾經起伏,不僅鑄就成九中深厚的育才底蘊和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學校也積澱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現在已成為橋北教育發展戰略的龍頭學校,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基本信息

簡介

目前,學校占地總面積近2萬多平方米,其中操場面積1萬2千平方米,房舍建築面積近6千多平方米,包括實驗樓、辦公樓和教學樓等教學設施。實驗樓內擁有現代化的物、化、生實驗室及微機室、語音室等,不僅能夠滿足正常教學的需要,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拓展思維和增強實踐能力的空間。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總數1693人。教職工總數123人,這是一支教育理念新、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功利上超脫、事業上進取的隊伍。他們當中有中學高級教師22人,一級教師5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3人,教學能手5人,教學新秀6人,省市級骨幹教師15人。

學校連續多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多次被市委政法委命名為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市教育局命名為局“先進黨支部”、“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工會”、“優秀團委”;還被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央教科所命名為“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教育科研先進單位”。2002年,學校黨支部被市委命名為“先進黨支部”,學校被省體育局命名為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2004被市委評為“黨風廉政先進集體”。

進入新世紀,橋北教育迎來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契機。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橋北教育發展戰略,為橋北教育選準了新的工作基點,構築了新的運行模式。橋北教育發展戰略給九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又使九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依託這一大好形勢,抓住和利用機遇,迎接挑戰,落實橋北教育發展戰略,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目標,是九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

九中人是大氣的,又是務實的,他們坦陳自己的差距與不足,表示要立足九中,以市內先進學校為榜樣,跳出九中看九中,面向全市看九中,從更寬視角和長遠觀點審視九中發展的戰略定位,清醒認識差距,沉著應對挑戰,邁上了一流學校的創新之路。

2001年,教育局任命了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新班子朝氣蓬勃,求真務實,立足於學校實際,以當前全市的教育水平為參照,對學校的教育近期發展做了全面規劃,提出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以人為本,求實創新”的辦學指導思想,確立了“立足於學生和社會實際,以育人為中心,以師生髮展為本,力爭在5年內把九中辦成橋北一流、全市領先的有特色、開放式的現代化學校”的發展目標,制定了以提高質量為根本,以科研為先導,以教研為基礎,以改革為動力,找準位置,走特色化之路的發展戰略。

一個新的改革思路可以帶來一場深刻的變化,一個切合實際的發展戰略可以開啟一篇嶄新的樂章。橋北教育發展戰略,既給九中各項工作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也為學校實現向全市一流學校目標邁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校以教學為中心,以課改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活動為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水平和效益,教學質量連年攀升,中考成績名列前茅。在2003年各級學科競賽中,九中學生共有100多人次獲獎,各學科競賽成績排在前列。其中在全國物理競賽中,4人獲國家級一等獎;全國數學競賽中,6人獲國家級二、三等獎,全國中學生外語競賽,53人獲國家級一、二、三等獎。數字是枯燥的,但是,我們今天所面對的這些數字都是生機勃勃的、令人興奮的,因為支撐這枯燥數字的背後,是九中人的不懈努力,呈現的是九中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近幾年來,第九中學始終把課改做為整體改革的重中之重,不僅有完整詳細的實施方案,而且有完善的組織機構、領導機構和實施機構。2002年起,學校又重新修訂了學校課改的基本思路: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全面實施、以課改帶教改、以課改推動學校整體工作和特色化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形成“課程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局面。幾年來,學校派出多名教師參加省市級課改骨幹培訓活動,然後以“走近(進)新課程”為題舉辦了11場講座,並把這些教師心得的精華印發全校。本學期九中又開辦了骨幹論壇,並建立了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跨學年跨學科的研討機制。九中目前已初步在英語非零起點的教學、校本課程開發、特長生培養(學科競賽、藝術生)、人文教育(文學類、文化類)初顯自己的特色。

幾年來,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全校廣大教職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堅持一個根本(以學生教師發展為本),實現三個目標(學校發展目標,教師發展目標,硬體環境目標),落實好三大工程(捐資助學、名師、校園建設),抓好五項改革(管理、課程、教育教學、評價、培訓),以十倍的熱情和百倍的幹勁,為把九中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學而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