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骨頭

《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以大量的田野素材為支撐,對金沙江畔納人的親屬制度作出全面和系統的描述。 《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從所能追溯到的最早歷史情況開始描寫,然後對現在的親屬制度狀況進行考察。 《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通過描述和分析,對雙系社會的研究提供新的事實,作出進一步的理論探討。

內容介紹

《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內容簡介:中國雲南納人的親屬制度是近年來人類學領域備受關注的論題。金沙江邊的拉伯地區是納人的聚居地之一。《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以大量的田野素材為支撐,對金沙江畔納人的親屬制度作出全面和系統的描述。同時與著名的永寧納人親屬制度進行比較。並嘗試對其運行機制進行解釋。
《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從所能追溯到的最早歷史情況開始描寫,然後對現在的親屬制度狀況進行考察。對現狀的描寫首先是闡述作為出發點的身體表征系統,以及與此相承的亂倫禁忌和婚姻模式,還有與婚姻和家庭有關的居制、性喚起迴避、擇偶標準等要素。然後描寫現在的社會身份、社會親屬,包括稱謂體系、家庭、大於家庭的親屬集團。附帶涉及與此有關的離異之後的身份界定、性別地位等。在展現了歷史和現實狀況的巨大差異之後,劃分四個時段,描述和分析各自的典型案例,對制度轉變的過程和動因進行探討。
除親屬制度的研究外,《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還涉及與此有關的宗教、歷史、性別角色等內容。
親屬制度研究領域一個傳統重點和難點是雙系社會的研究。獨特的金沙江邊的納人社會為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父親的骨頭:金沙江邊納人的親屬制度》通過描述和分析,對雙系社會的研究提供新的事實,作出進一步的理論探討。同時,通過對永寧和拉伯兩個納人社會的比較研究,為納人親屬制度補充新的內容,構建更為完整的體系。再者,在描述拉伯納人社會一個世紀以來的變遷的基礎上,對轉變的動因和機制進行分析,嘗試對親屬制度的變遷作出解釋。

作品目錄

導論第一章 概況第二章 歷史上的母系與走訪時期第三章 現在的性生活模式與婚姻第四章 身體表征系統第五章 現在的亂倫禁忌與性關係規則第六章 稱謂第七章 社會親屬集團第八章 拉伯納人親屬制度的轉變參考文獻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