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張文質親職教育講演錄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張文質親職教育講演錄》2009年3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文質。

作者簡介

張文質,詩人、教育學者。《明日教育論壇》主編,《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執行主編,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1+1新父母”行動的發起人,長期致力於基礎教育和親職教育的理論研究與探索。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權——張文質教育隨筆》《保衛童年——基於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對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字》《教育的十字路口》《幻想之眼——一個教育者的內在衝突》《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教育講演錄》《我們是怎樣做生命化教育研究的》《教育的心靈之約》等。主編的主要著作有《活著就是幸福——生命讀本》《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師的愛情》《生命教育》中國小實驗課本以及生命化教育系列叢書等。 女兒張格嫣予國小時已出版《夜空中飛翔的精靈》,國中時曾獲首屆全球華文青春寫作最具潛質獎,並出版小說《被詛咒的遊戲》,現留學澳大利亞。

內容簡介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張文質親職教育講演錄》告訴我們,改變孩子,要從改變父母開始。父母改變,孩子才能改變。 一日為父,終身為父。一日為父,也是終身為師。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幾乎就是終身性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天資喚醒得越早越容易發展,天資喚醒得越早越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建立自信。父母要盡全力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失望和厭煩,任何時候愛孩子,都是一種行動。你和他在一起,你帶領著他,你站在他身後。努力讓孩子生活在乾淨、整潔的環境中,對他形成對污穢、邪惡的免疫力和抵禦力大有幫助。無論你到哪裡謀生,無論你生活多艱辛,請一定帶上你的孩子。孩子不在你身邊,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險之中。

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人生的很多麻煩都是因為沒有生活在自己家裡造成的。

因為疼愛,所以慈悲。生而為人,從來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個生命都蘊含著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目錄

卷一

征人啟事,尋找一個好母親

太太懷孕,我發現滿街都是孕婦

孩子喚醒了我們身上的智慧

我長了一張生有女兒的臉

讓“壞孩子”早點結婚

卷二

天底下有三件難事

深度焦慮的一代

——做好父母此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難

你擔心過孩子會自殺嗎

我們可能連改錯的機會都沒有

生個孩子,生出了很多問題

卷三

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

我們身上有多少改變不了的東西

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鐵是鐵,鋼是鋼,不要“恨鐵不成鋼”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是天才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卷四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我的孩子會是莎士比亞嗎

母親代表著安全

全家一起吃飯,孩子更優秀

在中國,每天有8%的父母不和孩子說一句話

卷五

孩子,爸爸非常愛你

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聖母,為什麼一直抱著自己的孩子

無論去哪裡謀生,你一定要帶上孩子

孩子的信,讓人心碎

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增加美好的聚會,減少無聊的應酬

卷六

抓住關鍵期贏在起始處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錯了嗎

“敏感期”有什麼特點

給孩子無限耐心的愛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熱情鼓勵

給孩子無限尊重的態度

卷七

“母本”很重要、,範本更重要

“我們的事業是做個好父母”

“你的孩子身上帶的土少”

你上的是快車還是慢車

在古代,當動物還能像人一樣說話的時候

卷八

請記住我的三個觀點

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么管

一本溫總理至少讀了一百遍的書

化身為仙女的好母親

“獨生子女是教育不好的”

卷九

管教從嚴是不是老一套

“你們中國人,好像不太喜歡孩子”

把“一隻手”的教育改為“兩隻手”

為什麼酒店裡沒有家庭客房

從“手對手”到“肩並肩”

卷十

如何和孩子說話·父母該做的12件事

如何和孩子說話·父母不該做的12件事

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心靈

早期教育的過失會變成無盡的麻煩

教育的起點是培養“正常人”

你會一條道走到黑嗎

卷十一

你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根筋”嗎

教育真正變好,還需要40年

人生是一場超長距離的馬拉松。

“叫爸爸”,他教了弦子三萬多次

你讀書的聲音,一定要讓我聽得見

卷十二

戒律一,你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戒律二,不能生氣了就教育

戒律三,更為重要,特別要雖調的是,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戒律四,我們不能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戒律五,要儘量避免消極教育

戒律六,要儘量避免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

戒律七,一定要避免以別人的孩子作為簡單的對比,進行教育

戒律八,教育孩子,不要“數罪併罰”

給父母的20條建議

給孩子的20條建議

卷十三

新父母的100個教育信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