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與凝固

晶體熔化的溫度叫做熔點,凍的熔點為0℃。 蠟在熔化時溫度會持續上升。 冰在熔化時溫度會保持不變。

熔化與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做凝固。
常溫下空氣處於氣態,酒精處於液態,銅處於固態。
根據固體熔化的不同特點,固體可分為晶體非晶體兩類。晶體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持續上升。固體熔化時要從外界吸熱
晶體熔化的溫度叫做熔點,凍的熔點為0℃。不同晶體的熔點不同。同一個晶體的凝點與熔點相同。
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放熱,且溫度不斷下降。
炎熱的夏天,放在碗裡的冰會慢慢熔化,在冰熔化的過程中,溫度不變
炎熱的夏天,鋪有瀝青的路面會變軟。這是因為瀝青是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受熱後會逐漸變軟。
蠟在熔化時溫度會持續上升。
冰在熔化時溫度會保持不變。

探究熔化與凝固的條件

知識和技能基本要求:

1:知道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2:知道熔化,凝固的含義,能區分晶體和非晶體。
3:根據實驗記錄,會畫出熔化曲線,並了解熔化曲線的物理意義。
4:會查熔點表。

知識要點:

1: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2: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熔化時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3: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這個溫度稱為晶體的熔點;液態晶體凝固時溫度不變,這個溫度稱為晶體的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是相同的。
4:物質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實驗探究:

1:實驗開始時燒杯中的水,可用40℃左右的溫水,待測物質的溫度升到40℃時,開始記錄,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固體完全熔化。再過兩分鐘後,停止加熱。
2:應選擇較細的試管,以增大海波的受熱面積,且裝入試管中的海波不宜過多。
3:對海波的加熱應較緩慢,為此可在燒杯中加一支溫度計,用來監測燒杯中水的溫度,一般應使試管內、外溫度計的示數差保持在2—3℃左右。
4:將記錄的各組數據分別用點標在方格紙上,並將這些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5:分析論證:從描繪出的圖象容易看出,海波經過緩慢加熱,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達到48℃時,海波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海波的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後,溫度才繼續上升。
蜂蠟的熔化過程則不同。由圖象可看出,隨著不斷加熱,蜂蠟的溫度逐漸升高,在此過程中,蜂蠟由硬變軟,最後熔化變液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