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的拇指

熊貓的拇指

《熊貓的拇指》,古爾德“自然史沉思錄”系列又一部精彩之作,包念31篇短小精練的科學小品文,縱論進化理論、二迭紀滅絕、動態持續、異速生長、發育的遺傳調控、科學史及科學各話主義等廣泛話題。億萬年的地球巨變,毫微間的存亡一瞬,都因古爾德的生花妙筆躍然紙上。驚嘆之餘,不妨用一句法國名言安慰自己:變化的東西越多,就有越多的東西保持不變。

基本信息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完美與不完美:有關熊貓拇指的三部曲

1.熊貓的拇指

2.無使用意義的歷史標記

3.雙重麻煩

第二部分 關於達爾文

4.自然選擇與人類的腦:達爾文與華萊士

5.達爾文的中間道路

6.未生先死,或一種蟎蟲的西面頌

7.拉馬克的影子

8.相互關心的群體與自私的基因

第三部分 人類的進化

9.從生物學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

10.辟爾唐人回顧

11.我們進化中最偉大的一步

12.在生命中間

第四部分 人類差異的科學和政治學

13.碩大的腦袋,狹小的心靈

14.女人的腦

15.唐氏綜合症

16.維多利亞時代面紗下的瑕疵

第五部分 變化的節奏

17.進化變化的幕式性

18.有希望畸形的歸來

19.關於貧瘠地的著名爭論

20.簾蛤是簾蛤

第六部分 早期生命

21.初始

22.老瘋子倫道夫・柯克派屈克

23.深海蟲與始動物

24.我們的祖先是一個海綿細胞嗎?

第七部分 它們曾被蔑視和拋棄

25.恐龍愚蠢嗎?

26.泄露內情的如願骨

27.自然中奇特的伴侶

28.為有袋類申辯

第八部分 大小與時間

29.我們的命數已定

30.自然的吸引:細菌、鳥和蜂

31.時間的漫長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史蒂芬·傑·古爾德,“古爾德相貌平凡,平凡得近乎有幾分猥瑣。他身材矮而胖,紅潤的臉上油光光的,上麵點綴著一個蒜頭鼻子和一抹卓別林式的鬍子。當我看到他的時候,他正穿著一條皺巴巴的褲子,套著件牛津衫,看起來就像是一位心不在焉的老派教授。但只要他一開口說話,所有那些平凡的假象就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他談話的時候,常給人一種心神不寧的印象,仿佛並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講的話上。我有一種強烈的印象,就是單純的談話絕對不足以占據他的心神,他頭腦中的高水平程式,總是在話題的前面悠閒地散步,從容地四下探測著,嘗試著談話可能出現的主題,搜尋著一系列新的論據、類比和格言。我覺得不論我的思想走到何處,古爾德總會在前面等著我。”

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部分完美與不完美:有關熊貓拇指的三部曲

1.熊貓的拇指

英雄對自己的生命都很珍惜,然而勝利經常無情地招致毀滅。亞歷山大因為沒有新的世界去征服而悲傷;拿破崙的結局更糟,他的厄運在俄國的寒冬便注定了。不過,達爾文在《物種起源》(1859)發表後,並沒有隨即對自然選擇作出一般性的維護,而且也沒有立刻將自然選擇理論明白地運用到人類的進化上(他一直等到1871年才出版《人類的由來》)。相反,他寫了一部非常晦澀的著作,書名為《論英國和外國的蘭花藉助於昆蟲傳粉的種種技巧,併兼論雜交的優良作用》(1862)。

達爾文經常涉足自然史上的細枝末節,他寫過論述藤壺分類的專著,寫過一部論攀緣植物的書,以及一部論蚯蚓形成腐殖質土壤的論著。為此,有人將他視為陳腐過時的只是描述奇妙動植物的人。這樣的人有時也可以幸運地得出一知半解,然而,在過去的20年,達爾文的研究熱從根本上拋棄了這種神話(見文章2)。在此之前,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在談到達爾文時,說他是個“思想貧乏的人……不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的話是對同行的誤導。事實上,達爾文的每一部書都是他畢生研究的輝煌而連貫方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達爾文並非單純為了研究蘭花而研究蘭花。加利福尼亞的生物學家麥可·吉色林不厭其煩地通讀了達爾文的所有著作(見吉色林《達爾文方法的勝利》),他正確地發現,達爾文關於蘭花的論著是支持進化論的一個重要插曲。達爾文關於蘭花的書的開頭就有一個重要的進化前提:對於長期生存來說,自花授粉是一個糟糕的策略,因為這樣後代只攜帶單親的基因,於是;當面臨環境變化時,群體無法保持進化易變性所需的足夠變異。所以,植物開的花中既有雄的部分,又有雌的部分,這樣的花通常進化出一定的機制,以確保異花授粉。蘭花與昆蟲形成聯盟。蘭花進化出了各種令人吃驚的“計謀”來勾引昆蟲,以保證黏性的花粉附著在造訪者身上,並保證這隻昆蟲吸附上的花粉與其造訪的其他蘭花的雌性部分接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