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並卵

然並卵

“然並卵”是2015網路新詞,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的縮略詞。表達的意思如同字面意思,指一些事物看上去很複雜很高端,但卻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或者得不到理想的收益。多用來表達無奈、調侃之情。在四川話中很常見這個說法啊,比如:“有啥子卵用?”“關你卵事”,等等。

基本信息

簡介

然並卵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語言的縮寫。

“然並卵”是2015網路新詞,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的縮略詞。
表達的意思如同字面意思,指一些事物看上去很複雜很高端,
但卻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或者得不到理想的收益。
多用來表達無奈、調侃之情。

詞語出處

關於出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詞最早來自於一些南方方言,然後是龍珠LOL主播阿倪蛋糕店的遊戲講解視頻說道,後被A、B站人氣遊戲實況主@怕上火爆王老菊引用,之後被《暴走大事件》里的張全蛋採用,憑藉一個《質檢leader張全蛋怒揭電視機行業內幕》讓這個詞迅速走紅。
由於《暴走大事件》中的王尼瑪強大的網路影響力,這個流行語很快就傳播開了。
很多人也誤以為這句話的出處就是王尼瑪,然而並不是這樣。
客觀的順序是:
Mr.Quin(A、B站遊戲解說UP秦先生)→
怕上火暴王老菊(A、B站遊戲解說UP王老菊)→
王尼瑪(暴走大事件》系列節目主持人)

方言匯總

國語:真是沒卵用、關你卵事啊等,所以用了當地語言來套用到國語裡搞作一下。
在山東話里常愛說:“有啥鳥用”或“有啥蛋用”,為表示文明,“蛋”被網友們換成了“卵”,於是乎,“然而並沒有什麼蛋用”就變成了“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在湖南話很常見這個說法啊,比如:扯卵談,嬲卵談,卵彈琴,搞卵事,冇卵用,等等。
在江西話話中很常見這個說法啊,比如:“沒卵用”“關你卵事”,等等。
在浙江諸暨話中很常見這個說法啊,比如:“有卵用!”“關你卵事”,等等。
在浙江台州話中很常見的說法,比如:”真沒卵用“、”空卵轉“、”卵給你吃吃“,等等。
在廣西柳州、桂林地區的桂柳話中,也比較常見,可以表示程度等。比如:”好卵厲害”。講法:"好捻犀利啊"意為非常厲害,與廣東地區相同。
在蘇州話中則經常還會見到“有個卵用”,這樣的說法,但是一般用在問句中。換言之,吳方言中“有卵用”和“沒卵用”,都是“沒卵用”的意思。
在客家話中同樣存在,比如:”冇卵用“,多指無能,不頂用。
在北方地區也有類似的說話,比如:“有鳥用?”“關你鳥事”等等,意思是關你什麼事,可以縮略為“然並鳥”。

詞語擴展

網友造詞網友造詞
理都懂:說的道理我都懂

日了狗:我真是日了狗了

城會玩:你們城裡人真會玩

村見少:我們村里人見識少

然心崩:然而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誰來死:誰說的?站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等刷起:等我穿個衣服,刷個牙,起個床

想有憂:想起來還是有點淡淡的憂傷

十動然拒:2012年11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大四男生王文瑾,用212天嘔心瀝血創作出16萬字情書,於光棍節當天向心儀的女生表白但遭拒絕。眾多網友在微博上熱傳並轉載這則訊息時,都使用了“女孩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的搞笑結尾。網友們根據微博言論,發明了“十動然拒”(即“十分感動然後拒絕”)這一成語,並紛紛以此為內容展開造句,該文體被稱之為“十動然拒體”。自此,造詞成為網友熱衷於去做的一件事情。

網路新詞流行原因

近日網路興起一股壓縮版熱詞(如:然並卵[釋義:“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的縮寫,多用來表達無奈、調侃之情。]、城會玩[釋義:“你們城裡人真會玩”的縮寫,原意是諷刺某些人做的事情常人無法理解,現單純表達調侃。]等)的集成體,被網友們稱為“新三字經”,憑藉其創新、簡潔、詼諧、形象和口語化等特點迅速在各大論壇、貼吧、微博、微信等廣泛傳播。從去年風靡的網路成語(如:不明覺厲[釋義:雖然不明白對方在講什麼,但是覺得很厲害的樣子。]、人艱不拆[釋義: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喜大普奔[釋義: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等)到如今的新三字經,網路用語更新換代的頻率令人乍舌,在此之前火著的還是“何棄療[釋義:“為何要放棄治療”的縮寫,暗指“你有病,快去治”,常用來互相調侃。]”、“我伙呆[釋義:“我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的縮寫,誇張地表達驚訝。]”啊!簡直要被網路新詞帥哭[釋義:形容很帥很酷,被感動到了。]惹[釋義:即“了”,娃娃腔。]!那么,大家為什麼會如此頻繁地使用網路新詞呢?其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動機和原因呢?

網路也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同樣遵循著“適者生存”的法則,網路新詞的不斷出現和更迭不僅是社會文化的現實,更折射了網際網路時代網民的鮮明心理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追求個性化。在眾多網民中,青少年網民是創造和使用網路新詞的主要群體,而此時的他們正是自我意識的高漲時期,年輕活潑、打破常規、勇於創新、獨具個性,有著強烈的被人關注的需求,而新奇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心理學早就證實了這一點。網路信息傳播的互動雙向性又使得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接受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角色,傳播新詞成為時尚。2015年武漢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的網路語言使用情況調查顯示,有60.2%的受訪學生表示使用網路語言表明自己更潮,能夠凸顯個性,表現出與現實生活中交流的不同。
(2)從眾心理。從眾是指個體在群體壓力下,改變自己,使之與群體中的大多數人表現一致的一種傾向,對群體歸屬感和安全感的需求是從眾的主要原因,畢竟大多數人並不希望被群體排除在外。此外,社會心理學的人際吸引(interpersonalattraction)理論告訴我們,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除了個人特質,還有接近性(proximity)、熟悉性(familiarity)、相似性(similarity)這三點,比如接近的地域、熟悉的環境、相似的語言習慣等,因此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群體特色的網路新詞更易得以傳播。荷蘭心理學家VanBaaren等人(2003)在一家荷蘭飯店裡的研究發現,那些僅僅通過重複客人點菜方式的服務員通常可以得到更多的小費。模仿能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對和諧的渴望也能促進模仿的發生(Lakin等,2003)。
(3)娛樂和減壓心理。人際吸引的增強情感理論(reinforcement-affectmodelofattraction)告訴我們,當人們處於愉快的情緒時,伴隨此情境出現的人也會讓大家喜歡(Clore&Byrne,1974)。美國心理學家MeredithLBombar和LawrenceWLittig早在1996年就對網路語言中經常使用的“娃娃腔”(babytalk)進行了研究,發現成人之間使用“娃娃腔”能促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於維護親密關係。網路新詞自身的幽默詼諧甚至賣萌無疑迎合了網民們的娛樂心理,拉近了人際距離,也增加了人際吸引。此外,現實社會中多種來源的壓力迫使人們有意無意地尋找可以宣洩、排解的地方,而通過幽默、誇張、搞怪等方式創造和傳播網路新詞成為網民們釋放心理壓力、表達對公共事件的態度等的一種方式。在上面已經提到的調查研究中有高達75%的大學生表示使用網路語言能緩解心理壓力、舒緩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網路語言內涵的豐富性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語言模式,但其背後的心理動因卻存在共性。需要慎重對待的是,在傳播網路新詞的同時,除了滿足自己的種種心理需求,也要學會站在“網際網路”之外去分辨和判斷,以積極的態度介入、有節制地依法規範使用網路語言、不傳播不文明的網路用詞。總而言之,一句話——“壕做友![釋義:“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的縮寫,此處表達希望廣泛交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