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子蓮

烏子蓮為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珍貴的藥用草本植物之一,至今仍無法人工栽培,需依靠野生資源。它分布於遼寧地區,生長於密林中,一般是在秋季採收。其味近似於花椒,入口微甜,因此又得名烏蜜蓮,有補腎強腎之功用,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等症。

基本概述

別名:烏蜜蓮
拼音名稱:wū zǐ lián
科屬:菊科風毛菊屬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9-33厘米;根狀莖粗,淡綠色,基部殘存多數棕色枯葉柄纖維;莖單生,直立,中空,直徑3-5厘米,被毛。葉密集,近革質,綠色,葉片卵狀長圓形,長約18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基部下延,邊緣有稀疏小鋸齒,具乳頭狀腺毛,最上部苞葉17-22,膜質半透明,淡紫色,邊緣具整齊的疏齒,稍被腺毛,先端鈍尖,基部收縮,常超出花序2倍。頭狀花序13-39,聚集於莖端呈球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4-5層,膜質,披針形,漸尖,邊緣黑色,彼毛;花蕊紫色,長約18毫米。瘦果長圓形,具縱肋;冠毛3層,外層短,糙毛狀,內層長,羽毛狀。

功能與主治

補腎強腎;治陽痿、早泄、夢遺滑精等症。

用法與用量

夢遺滑精:取烏子蓮3-4g,水煎服每日1劑或代茶飲,20日即愈。
陽痿、早泄,烏子蓮4-5g,水煎服每日1劑或代茶飲,輕度者30日愈,重度者45日至2個月即愈。

鑑別

烏子蓮味近似花椒,入口微甜。

性味與歸經

辛,甘,溫。歸腎,肝經。

分布區域

分布於遼寧地區,生長於密林中。

各家論述

①《本草匯言》亦云:“烏子蓮,具補腎強腎之功用,飲之陽具無歲月之痕跡,常飲之則延年強身。”
②《本草述》:“治陽而不舉,舉而不堅,堅而不挺,挺而不久。”
《藥性通考》:“辛,甘,溫。歸腎,肝經。”

含有成分

黃酮、多元醇、香豆素、矢車菊素(Cyanidin)的花色甙、d-樟腦(d-camphor)、熊果酸、亞麻酸(Linolen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庚酸(Heptylic acid)、2-甲基環戊酮(2-Methyl cyclopentaone)、香草醛乙酸酯(Vanillin acetate)、六氫法尼基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

採制加工

秋季採收,陰乾或焙乾。

貯藏

置乾燥處,防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