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輕軌

軌道交通首期工程只會建設一條路線,全長20公里,雙向行車軌道,由關閘站經西灣大橋到達北安碼頭站,沿線合共23個軌道交通站。

路線

具體路線與《深化報告》大致相同,但於黑沙環、新口岸、南灣以及氹仔上的軌道交通站則有某程度上的修改。

興建源由

澳門特區政府因應預料每年突破2,000萬人次遊客、新落成的酒店賭場,以及認為澳門的巴士的士及相關交通網路難以應付。因此需要興建新的集體運輸系統,紓緩交通擠塞問題及改善環境污染。

歷史

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2001年所發表的《200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政府將會引入全新集體運輸系統。隨後,於2002年,政府委託香港捷運有限公司澳門軌道運輸系統進行研究。2003年2月,香港的捷運公司完成了首份顧問研究報告,建議使用架空軌道交通系統,但方案的成本效益備受質疑,未以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亦備受批評。2005年2月,香港的捷運公司完成第二份顧問研究報告,改為建議使用地下軌道交通系統,並訂定了初步選線方案,但研究報告被指存在造價過高等多種問題。
2006年10月,澳門特區政府自行發表《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被指存在站點設定過密以及未能照顧舊城區等問題。2007年7月13日,澳門特區政府再發表《軌道軌道交通系統最佳化方案》,方案指出澳門政府計畫於2008年動工興建軌道交通,對深化方案進行了一些修訂。
2007年10月12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正式宣布興建軌道交通首期路線。系統使用最佳化方案,並未作進一步更動。政府將於2007年底邀請國際顧問公司草擬標書,2008年公開招標,並原定於2008年下半年正式動工,但因有投標公司提出抗訴,運輸工務司轄下的運輸基建辦公室用了4個月時間去處理,因此工程延至2009年展開。政府並同時承諾於首期工程動工後,隨即進行第二期方案的規劃,並提出可行性方案諮詢公眾。

研究報告

2002年,澳門政府委託香港的捷運有限公司(現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為澳門的城道交通系統進行研究。2003年2月19日澳門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會議介紹了《澳門架空軌道交通系統――初期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建議的系統採用架空軌道交通方案,首期系統總造價約為27至30億澳門元,採用公私合營投資方式。但報告發表後,坊間意見不一,其後同年4月15日歐文龍以鄰近地區以至全球經濟出現不明朗因素為理由,決定暫緩軌道交通的建設計畫。 2005年2月,捷運公司完成第二份名為《澳門軌道軌道交通系統可行性研究》的顧問研究報告,並訂定了初步選線方案。系統捨棄高架軌道交通方案,採用地底及架空結合方案,以免影響澳門歷史城區世界文化遺產景觀。報告其後因造價太高及路線分布等問題而告吹。 2006年10月23日,澳門政府根據捷運公司的顧問研究報告以及公眾諮詢的意見,發表《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同時澳門政府就《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全面諮詢公眾意見,其後因站點設定等問題而再次於2007年發表第四份興建方案。 2007年7月13日,澳門政府公布《軌道軌道交通系統最佳化方案》,內容與《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相似。方案指出工程由香港的捷運有限公司以及國際機構合組的公司共同興建,冀望於2011年落成首階段工程及啟用。 2008年10月23日,運輸基建辦公室表示,由於有投標公司提出抗訴,原定2008年下半年動工的首期工程延至2009年展開,並期望不遲於2013年通車。

爭議

不適宜在澳門欠缺整體及交通規劃前就興建軌道交通 架空方案會影響城市景觀 路線對賭場和旅客傾斜,並不能真正解決市民的交通問題 (新澳門學社建議延伸至沙梨頭北街) 有議員指出可能會出現超支的問題,甚至利益輸送的問題

參考資料及注釋

^ 投標公司抗訴或拖慢軌道交通施工期,澳門電視台,2008年10月23日 ^ 軌道交通拍板,澳門日報,2007年10月13日.於2007年10月16日查閱. ^ 總造價廿七至卅億軌道交通擬○六開通,澳門日報,2003年2月20日. ^ 當時是全球SARS疫情的高峰期。 ^ 現階段條件未足 緩建軌道交通,澳門日報,2003年4月16日.

參看

澳門交通 澳門觀光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