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筍殼魚養殖生產實用技術

這個餌料生物鏈不要斷,斷了魚苗就不靚,尤其是較小規格的魚苗,這一關你把好了,你就成功了第一步,這叫第一關。 這五關把握好了,你養殖筍殼魚就一定成功。

筍殼魚推廣養殖有多年了,仍有部份養殖戶成功率不高,原因在哪?請把握以下五關,你一定會成功

1、育苗先育水,靚水育靚苗

不管你進的苗是2cm還是5cm,在下塘時池水一定要有可口的水生物作餌料,因為這種規格的魚苗,最喜歡吃的是水中輪蟲、水珠、技角類等水生物,如池中水生物多時可以不用投料,魚苗一樣長得很好,所以,魚苗下塘前必須要培養好水。怎樣培水才能培育出魚苗的可口水生物呢?乾塘後,用生石灰全塘散潑,每畝用100-200斤,淤泥多的塘石灰量下多一些,曬三至五天后進水八十公分左右。用茶仔芙毒塘,殺清池塘的雜魚,茶仔芙用量50ppm-60ppm,即每畝用60斤左右,方法是:將茶仔芙泡浸10小時,然後加水攪拌散潑全塘,(如池塘有雜蝦,在用茶仔芙後第五天用0.6-1ppm的敵百蟲全塘散潑,可以將雜蝦清除)。一般在一周左右藥性失效,接著就有水生物出現,水色就慢慢轉綠變肥,如水生物繁殖較慢,水生物數量不多時,可以用一些魚漿攪水,四周散潑2~3天,這樣加快水生物的繁殖,放苗時,池水不要太老,如池水老了,水生物也老,這時即使有水生物也不叫魚苗可口的水生物。一般掌握在茶仔芙毒塘後的12~15天,或用敵百蟲後第10-12天,這期間放苗最合適,儘量不要超過三星期放苗,如超過三星期,水生物即使有也是又少、又老,放小苗顯然是不合適,此情形那就只好將放苗推遲一周,馬上要漂白粉處理塘水,用量40-50ppm,攪水全塘散潑,第七天就可以放苗。在放苗初期的一周,水生物不斷地繁殖,魚苗就不怕沒有餌料了,加上人工投潑一些稀魚漿,這時水生物與魚苗同時生長要不斷地投餵魚漿,保持水生物不斷繁殖,並有一定數量,要連續維持三星期甚至一個月更好,這叫做餌料生物鏈。這個餌料生物鏈不要斷,斷了魚苗就不靚,尤其是較小規格的魚苗,這一關你把好了,你就成功了第一步,這叫第一關。

2、耐心投喂,是魚苗轉化餌料的重要一步

(1)餌料使用:澳洲筍殼魚為淡水魚類,但也能適應12‰以下的低鹽度鹹淡水生長,筍殼魚屬於肉食性魚、類,而且要食軟性料,在目前還未有人工合成粉料之前,最合適使用是冰鮮雜魚仔,包括用羅非魚等,將雜魚仔絞爛成魚漿,如魚漿粘性不夠,可加一些鰻料粉攪拌粘合,甚至加一些麵粉都可以,用這樣的餌料就可以達到筍殼魚生長的營養要求,有些地方用冰鮮魚不方面,可以用饅魚料投喂,但飼料蛋白不需太高,一般要求在30%-33%的蛋白就可以了。
(2)投餵要講究方法:初期半個月攪些較稀的魚漿沿池塘四周投喂,初期由於魚規格小,還未適應食人工料,所以不易看見魚搶食,待魚苗長至8-9厘米時,魚苗已養成習慣了,這時候就慢慢可以看到魚苗來搶料食,為了讓魚食性更好,要每天定時要沿池塘四周來回投餵2-3遍,甚至4-5遍,這樣投餵就能使魚苗搶食得更飽,而又均勻,但要根據魚搶食多少,才散投多少,否則糊沉下塘底就很容易浪費。因為筍殼魚不習慣在塘底撿食。直至養成大規格魚都用這種方法。
(3)掌握水溫投喂,澳洲筍殼魚為暖水性魚類,適應範圍14-34℃,最適溫度24-31℃,在正常的天氣變化90℃以下或36℃以上開始死亡,攝食溫度16-32℃,最正常攝食溫度在24-30℃,當水溫在22℃以下至17℃或水溫升至32-33℃時,日投餌量為一餐,水溫低於16℃,或水溫升至34℃以上時,要停餵。餵養方面你用心了,魚會懂人性,知時間,很聽話,此時此刻你會對魚產生感情餵養,這是第二關。

3、定期分級餵養,是提高魚成品率有效保證

筍殼魚的活動特性:是溫順,不集群活動,喜歡分散各找地方棲息,即使固定一個點投餵有許多魚采搶食,也只是近距離那部份魚,正因為這樣,魚時攝食不易集牛搶食,所以食飽程度不均勻,造成魚的長速也不均勻,養殖時間越長,魚的大小差異就越明顯,因此需要人為做些工作,養一段時間要按大小規格分塘或分規格養殖,一般一年分兩次就可以了。幼苗養至8-12cm分第一次,再養到尾重100-150克左右時再分一次,為了易餵養、易分塘,養殖池。塘最好不宜太大,育苗期的池塘用2畝左右為宜,養成魚的池塘用4-5畝為宜,魚分規格的方法一般用拉網進行。魚分級餵養還有兩個好處:一是分級後魚長速明顯加快,二是魚的成品率明顯提高,做到這一點,魚長得快而又整齊,這是第三關。

4、池水溶氧高,水質靚,攝食性會增強,魚長速特快筍殼魚能耐低氧;但不能長期低溶氧養殖。

筍殼魚由於能耐低氧,所以銷售商可以不用水進行空運,但對養殖來說,提高池水溶氧,至少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是池水溶氧高,魚攝食特別好,一旦食性好,魚長速非常明顯,尾重200克的雄性魚,月長速可達80克,所以要想長速快就要設法提高池水溶氧量。一般2-5畝池塘,裝一台增氧機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是:池水溶氧高,能保持水靚又穩定,很少發生病。筍殼魚由於目前時價高,許多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很緊張。時不時又是殺菌,又是消毒。用藥五花八門,經常刺激魚,使魚無可適從,長期下去,池水無法穩定,魚反而問題多了。所以,養殖戶對此要有所認識。同時要掌握好在育苗前期和六月份前,池水不宜太深,一般有70-90cm水深就可以,七月後和魚長至較大時可逐步加深水,水深有l.3米就可以了,最深不要超過1.5米,有條件的養殖塘可經常換水,養成品魚如能長期保持有新水沖流更好。把握好這一環,魚的長勢一定會令你好開心,這就是第四關。

5、魚病要預防,人為是主要

(1)保持養殖塘靚水,和穩定的水質,是防病的前題,要想水質穩定,水溶氧是前題,不要讓池水出現惡化,注意掌握好投鉺量,池水PH值保持在6.8-8.6之間,水溫高時PH值要調低些,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cm,做到池水“爽、賴、活”。
(2)不要濫用藥,特別是不要用禁用藥。最好用常規的幾種藥,最好用常規的幾種藥,如水太肥時,可用漂白粉防病消毒,用量2-3ppm,水溫高時用2ppm,水溫低時用3ppm,全塘潑,也可以連用兩天。如水清時,可用生石灰調水防病,用量6-10ppm,當水溫高時用量低些,全塘潑,也可以每隔2-3星期沿池塘四周潑一次,這樣可以有效分解四周餵魚的殘餌…如池水綠藻出現過多要處理時,可用硫酸銅,用量0.5-0.6ppm,如發現有車輪蟲時用硫酸銅加硫酸亞鐵合用,一次即可,如發現有指環蟲等蟲類的出現可用晶體敵百蟲,用量0.4ppm;全塘散發。預防工作做得好,筍殼魚的白皮、白身、爛身和出血病就不會發生,一旦發生此類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調好水或將魚過塘。
(3)搭配適當品種和數量與筍殼魚混養,是生態養殖預防魚病的有效措施,筍殼魚放塘後約三星期,可以配入一些其它魚混養,如每畝大頭20-30尾,白鰱50尾,鯪魚100/200尾,鯽魚30尾,在鹹淡水地區還可以放50尾烏頭鯔,各種魚規格可根據筍殼魚在養規格而配至相應規格,搭配一些適當品種混養,池塘底清潔,水質乾淨,而又不會造成養殖餌料成本加重。

這五關把握好了,你養殖筍殼魚就一定成功。記住阿!這五關是養殖的主要方面。
(本文已被瀏覽 1825 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