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電視

1939年,澳大利亞政府在墨爾本開辦對外廣播。 1974年,取消無線廣播電視的收聽(視)費用。 1985年,開始播出衛星電視。

‍

歷史‍

1923年11月23日,第一家廣播電台2SB在悉尼播音,是為政府台。接著,政府又開辦了三個台,即2FC、3AR、6WF台。
1924年,民營台誕生。
1924年7月,政府的檔案將廣播電台劃分為兩類,A類不播廣告,收聽時要收取收聽費(1929年明確A類台為公營台);B類以播出廣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1930年,民營廣播電台的經營者成立了“澳大利亞商業廣播聯盟”,現在叫“澳大利亞無線廣播業者聯盟”。
1932年7月,設立統管公營台的“澳大利亞廣播委員會‘(ABC);1983年改稱”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縮寫仍為ABC。
1939年,澳大利亞政府在墨爾本開辦對外廣播。
1956年9月16日,第一家電視台——悉尼TCN台(民營)開播。同年11月5日,公營的悉尼電視台(ABN)開播。
1974年,取消無線廣播電視的收聽(視)費用。
1985年,開始播出衛星電視。
1992年起,實施允許付費電視台利用衛星播出節目的法案。
1993年,ABC再開辦衛星對外電視節目,對東南亞、中國南部、巴布亞紐幾內亞播出電視節目。
1998年,實驗播出高清數位電視。
2001年,播出地面數位電視。
2005年7月,原政府機構“澳大利亞廣播管理局(ABA)“與”澳大利亞通訊管理局(ACA)“融合,產生新的政府機構”澳大利亞通訊與媒介管理局(ACA)“,負責規範管理廣播、通訊、電信及網際網路產業。

“多種文化”政策‍

1978年元旦設立的“特別廣播機構”(縮寫SBS,1979年開始廣播節目,1980年10月開播電視節目
),開創了澳大利亞廣播電視的特色。廣播電台每天用60種語言或方言向國內廣播;電視每天在不同時間向國內播出英、法、德、俄、中、意、希臘等語言的節目,主要為國內的少數民族服務。SBS是個獨立的公營機構,用以體現70年代以來澳政府實行的“多種文化”政策。澳大利亞廣播的這一特色已經聞名世界,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許多新聞傳播學者的肯定。這個特殊的公營機構有廣播,電視節目各一套,為保障這個機構的經費,除了政府撥款以外,1991年起允許有限制地播出廣告(每小時限5分鐘),為鼓勵製作國產節目,政府對進口節目有一定的限制。

現狀

澳大利亞的人口2002年為1972萬,收音機和電視機的社會擁有量基本飽和。
現在澳大利亞全國共有各類廣播電台938家。公營ABC的全國性電台有6家,即國家廣播台(綜合性的台)、新聞廣播台、地方廣播台(對不同地區的台)、音樂探索台、青少年立體聲調頻台和古典音樂調頻台;SBS有一家面對全國的多種文化廣播電台。澳大利亞的商業廣播電台共274家(原則上是以地區為廣播範圍)。社區台359家,其中由國家資助的轉播全國性節目的電台、針對特種對象的電台(教育台、老年台等等)53家,此外還有向有限地區範圍播出的免費有線台245家。
澳大利亞的電視台,對全國播出的無線電視台有5個台,即ABC的1個台,SBS的1個台,以及商業性的七、九、十全國性聯網電視台。全國共有商業性無線電視台54家,幾乎都是城市電視台。澳大利亞的三個全國聯網的商業電視台的收視率達到90%,而公營的全國電視台只占10%。現在澳大利亞全國用於特定對象(旅館、俱樂部等等)的付費有線電視台1456家,對公眾播出節目的衛星收費電視台3家。全國共有數位電視台11家,其中有ABC的4個台,SBS的1個台和七、九、十電視網的各1個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