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萊蕪三寶宮

澄海萊蕪三寶宮

萊蕪島三寶宮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萊蕪半島,比鄰天后宮。於2008年秋起,鏟地平荒,興建起三寶宮(以祠堂形式),從爪哇三寶廟奉來香火以祀。2010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落成開光典禮。

基本信息

起源

澄海萊蕪三寶宮澄海萊蕪三寶宮
廣東首座紀念偉大航海家、海上絲綢之路大功臣鄭和的三寶宮,不久前從印尼奉來香火,在澄海萊蕪旅遊區落成開光。這對發揚鄭和精神、建設海洋強國、重興絲綢之路輝煌皆具意義。鄭和(1371-1433),回族,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軍事家。本姓馬名三保,一作三寶,雲南昆陽人。10歲被擄入明營,遭閹割成太監,被賜鄭姓,改名鄭和,官至四品。他七下西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大功臣。民間相傳南澳島上的大船澳地名由他所起。故自明末,島上就建有三保公廟,廟雖毀而石香爐倖存於縣博物館中。汕頭企業家黃偉昌,常住南洋,多次到印尼爪哇島三寶壟市鄭和“三寶壟廟”祭拜三寶公。1998年,他在印尼目睹排華慘景,心想:真希望中國更強大起來,有海上巨人鄭和一樣的和平艦隊,保護華人在外國合法權益,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大振國威。於是他決定在汕頭找個地方興建紀念鄭和的宮廟,以弘揚鄭和精神。幾經選址,最後定在澄海萊蕪天后宮旁邊,由他捐款,於2008年秋起,鏟地平荒,興建起三寶宮(以祠堂形式),從爪哇三寶廟奉來香火以祀。2010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落成開光典禮。

規模

三寶宮坐東北向西南,東距天后宮僅約60米,建築面積約350平方米,分二進,中間一天井及其兩廂。後進中正龕奉祀三寶公泥塑坐像,高約2米,神態威武,右手持劍,左手執卷。其背面牆上繪著一幅大木帆船乘風破浪的壁畫,船頭寫“海上巨人”四字,體現了大航海家七下西洋不畏風浪的神采。大門刻一佳聯:“藉昆陽靈秀七掛雲帆威振西洋菸水暖,得寶壠馨香三書海概恩涵東粵信風調。”聯中“昆陽”,是今雲南晉寧,鄭和出生地;“三書”,指鄭和隨員費信、馬歡、鞏珍所著《星槎勝覽》、《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大門分正門、兩側門,牆上共嵌18幅彩瓷畫。正門牆是:福祿壽全、加冠進祿、郭子儀拜壽、薛仁貴封王、紫氣迎祥、滿堂春光。東門牆是:仙姬送子、京城會、五子奪冠、五子奪蓮、迎祥集福、花開富貴。西門牆是:天官賜福、地官賜祿、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紫氣東來、金玉滿堂。宮東側宿舍建築面積為400平方米,西側福德祠約150平方米,加主座共約1100平方米,排列成行,頗為壯觀。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鄭和生日時,這裡舉行慶祝三寶公聖誕活動,熱鬧非凡。

現任負責人

宮由道教人員管理,故在主座天井東廂內,設定三位最高尊神“三清”銅殼各高1.5米坐像:玉清聖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老子)。道長李崇鏡,潮州城內人,2008年出家,禮省道協副會長、揭陽市華陽觀暨萊蕪三寶宮住持張信光(1966--)為師,從2010年10月來此常住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