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自然話語韻律模式研究

韻律詞音高位置分析6.1.1 韻律詞音高範圍分析6.2.1 韻律詞重音分析8.2.1

作品目錄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意義
1.2 文獻回顧
1.3 本研究所做的工作
2 語料及標註
2.1 語料
2.2 標註
3 韻律結構
3.1 韻律詞
3.2 中間短語
3.3 語調短語
3.4 韻律組
3.5 小結
4 韻律組塊分析
4.1 優選論簡介
4.2 韻律單元的長度
4.3 單音節韻律詞分析
4.4 雙音節組合分析
4.5 三音節組合分析
4.6 四音節組合分析
4.7 中間短語分析
4.8 小結
5 巨觀音高分析
5.1 講話人基頻低點及音域
5.2 語調短語的音高範圍和音高位置
5.3 下傾
5.4 下傾同語句功能的關係
5.5 小結
6 微觀音高分析
6.1 韻律詞音高位置分析
6.1.1 韻律詞音高位置模式
6.1.2 不同長度語調短語的韻律詞音高位置
6.1.3 韻律詞音高位置表現的語言學動因
6.2 韻律詞音高範圍分析
6.2.1 不同長度語調短語各韻律詞音高範圍
6.2.2 韻律詞音高範圍表現的語言學動因
6.3 韻律詞內部音高模式
6.3.1 雙音節組合分析
6.3.2 三音節組合分析
6.4 陰平音節序列的音高分析
6.5 小結
7 時長
7.1 音節平均時長
7.2 輕聲時長
7.3 不同長度語調短語的時長模式
7.4 不同長度韻律詞平均音節長
7.5 不同長度韻律詞時長模式
7.6 不同詞性音節平均時長
7.7 小結
8 重音
8.1 語調短語重音分析
8.2 韻律詞重音分析
8.2.1 雙音節韻律詞重音分析
8.2.2 三音節韻律詞重音分析
8.3 重音與音段的關係
8.4 小結
9 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