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商業街

漢城商業街

漢城商業街既楊善村,位於西安城北朱宏路西。古為北周,隋皇宮 為帝王所居,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後以此為政治中心和居所。此地便被稱為楊堅,後逐漸被誤讀為“楊卷”(羊圈)。後世文人嫌“羊圈”這個名字不好聽,就送給它個雅號叫“楊善”。 1956年春前未央區人委從此處遷至張家堡 漢城街辦政府在此辦公至今 ,地段繁華又被稱為漢城商業街。

基本信息

楊善的本名叫“楊卷”“楊甲”,是“楊堅”的音變,現在老一輩還習慣把這裡叫“楊卷”。村名從楊堅———楊甲———楊卷———揚善寨(漢城商業街)一路走來,幾經更名,從中折射出歷史的悠長古遠。作為遺址“楊善寨遺址”已被列入“西安市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目錄” 。

歷史沿革

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 在此處建明光宮

北周將皇宮建到這裡,攝政的隋公楊堅是幼主的外爺,官府就在現在楊善寨這個村。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後以此為政治中心統一中國。

唐此處位於皇家禁苑內人口密度大、富人聚集異常繁華。

明時在此處屯兵設寨,漢長安城二十四屯兵寨里,楊甲寨是寨首寨。

清已改名為楊善寨。清嘉慶《長安縣誌》已分為東、西二村。即今東揚善寨、西揚善寨。清楊善廒(行政機關)駐東楊善寨管轄五十三村

民國時期廢倉、廒制,改設鄉。楊善鄉駐楊善寨

1949年7月在楊善寨設區公署楊善區下設8個鄉管轄82個自然村

1950年4月,撤銷長安縣楊善區,將原楊善區第七、八兩鄉劃歸三橋區。由渭濱區的7個鄉和原楊善區的一至六鄉合併組成新成立的渭濱區,渭濱區區公署駐東楊善寨。共管轄13鄉 141個村

1954年二月改渭濱區為第七區公所,機關駐東楊善寨

1954年9月,為適應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經政務院批准,將陝西省長安縣所轄的第七區和第八區所轄的3個鄉劃歸西安市管轄,組建成西安市草灘區(即未央區前身),區人民政府駐東揚善村共管轄172個自然村 1956年春前未央區人委從東揚善寨遷至張家堡 楊善鄉駐楊善寨辦公 已改名為漢城街道辦。

根據街道印發的“行政村撤併方案公示結果” 擬將清嘉慶已分開的東楊善 西楊善合併為一村。

大菜市場

西安北城蔬菜副食批發市場位於西安市朱宏路以西,石化大道以北

西安新北城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優勢凸顯:設蔬菜批發區、副食品批發區、精品蔬菜配送區、副食品配送區、禽類批發零售區、水產品批發零售區、貨物中轉存放運輸區、客戶服務區、精品展示區、智慧型區等分區,涵蓋蔬菜、果品、肉食、副食等多種產品展銷。交易規模大,商品品種全;市場輻射廣,依託西安及周邊城市龐大的消費力,商貿連線西北、西南和大多數省份;農產品權威檢測,安全源頭控制、全程追溯,食品放心、新鮮、豐富;政府支持力度大,提供優惠政策;市場服務全面、管理規範、物流便捷。當年交易量200萬噸,遠期發展為500萬噸。一期工程日均可進出車輛2000輛,可容納總人數(就業崗位):約2000人。健康生活,由此開始;農商創富,此地最佳。

市場現建有45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7座總面積12000平方米的超大彩鋼蔬菜大棚、3萬多平米商鋪,200噸的電子大磅、高速網路、休閒餐飲、大型車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場內道路全面實現硬化,配套服務成熟完善,經營業態豐富多元,管理經營專業規範。

醫療

未央區漢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漢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於楊善路東段,是在原漢城衛生院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設有全科醫療診室、中醫診室、康復訓練室、公共衛生科,承擔民眾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心理諮詢、計畫生育技術指導、的社區衛生服務

擁有500毫安X光機、心電圖機、彩色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婦科治療儀、胎心監護儀等診斷、治療儀器。

每周二和周五有陝西省人民醫院的專家來此坐診。可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療專家、技術骨幹坐診。 另還有數家診所、藥店分布於漢城商業街內

教育

西安大唐補習學校第一校區

大唐補習學校 大唐補習學校

西安未央區大唐補習學校是一所經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全日制、封閉式中、高考補習學校。第一校區位於西安市朱宏路漢城商業街東段,占地20餘畝,學校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自有校園,該校區功能齊全、完善,可容納2000餘名學生同時學習、生活 。第一校區以高考補習為主 中考補習為輔內設 美國生產的G-Heart情緒控制訓練儀,通過測量和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記憶能力和學習成績。 歷年二本上線率達到80%左右,一本上線率達到30%左右;重點高中上線率達到90%。

西安市楊善國小

西安市未央區楊善國小創建於1939年,地處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辦東楊善村,下設樓閣台國小教學點(地處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辦樓閣台村),隸屬於未央區教育局占地面積8213平方米。學校下設有大隊部、音樂教室、多媒體教室、美術室、圖書室、儀器室、體育室等。學校共有教學班12個,學生647人。教職工總人數28人,其中專任教師25人。市級骨幹班主任1名,區級骨幹教師3名。

鄰近西安中學、66中學、經新國小、鳳景國小、文景中學、文景國小、經發學校

楊堅介紹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1]-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於公元590年統一分裂近400年的中國。“開皇之治”締造者。恢復漢人統治、漢人制度。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統一貨幣、度量衡。被西方普遍認為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帝王

他使一個民族絕處逢生,他使一個文明得以延續,他使一個不再是國家的國家奇蹟般的再次統一,他為一個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

漢朝滅亡後,年輕的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撕殺戰亂之中。到東晉時,經過漫長戰亂的漢族已經消沉,在中國大地上占統治地位的已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之為蠻夷的民族。因為漢人已無力再戰,強壯的青年大多戰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殘。漢族已沒有能力阻止異族的入侵。南北朝時期,各種蠻族大批侵入中原,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人數已經多於漢人。入侵者已經占據統治地位,史稱五胡亂華。

同時,多年的戰亂使中國的文化、建築遭到嚴重破壞,眾多秦漢時期的文明古城成為灰燼。大量文化宗卷遭焚毀,華夏文明消失殆盡。外來的宗教文化逐漸統治中國,中原大地上到處興建廟宇,供奉外來的神。外來的佛教已遠遠壓過漢人推崇的儒教。異族的音樂、舞蹈、雕塑、繪畫完全統治了中國。中國即將蠻夷化。

他曾帶3000人對戰49萬突厥,最終讓突厥被迫舉國西遷的民族。至今,土耳其人(突厥後裔)一提到隋文帝楊堅就恐懼萬分談虎色變,一提到大隋軍隊軍隊的天威就嚇得肝膽俱裂。土耳其當地流傳這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即便是在今天的土耳其,有小孩不聽話遲遲不肯入睡,小孩的母親就會大喊:“楊堅來了!楊堅來了”。

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挽救了華夏文明。春秋、秦漢的文化典籍經過五胡亂華遺失大半,隋文帝統一全國後下詔重金求書。戰後餘生的漢人紛紛獻書,使隋朝藏書量達到中國歷代最多。雖然大部分典籍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里,但只要諸子百家思想尤在,只要儒家經典尚存,漢族大旗依舊飄揚,華夏文明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楊堅廢除胡人殘酷混亂的法律,恢復並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楊堅修訂的法律基本都被唐太宗繼承。

楊堅廢除胡人的官僚體制,恢復並改革了漢朝的體制,後來又被唐太宗繼承並發揚光大。中國古代官僚體制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