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

滕王

滕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之一。滕國(今 山東省滕州市)是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一。後世遂有以“滕”為號封王,始於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春正月壬戌(公元574年2月7日)進封第十三弟滕國公宇文逌為滕王,為中國歷史上首任滕王。而後歷史中一共有16位滕王其中宇文氏1人,楊氏3人,李氏4人,趙氏2人,完顏氏4人,劉氏1人,朱氏1人。著名滕王為唐朝滕王李元嬰。

概述

滕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之一。滕,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一(詳細內容見“滕國”詞條)。後世遂有以“滕”為號封王,始於北周。北周武帝 宇文邕 建德三年春正月壬戌(公元574年2月7日)進封第十三弟滕國公 宇文逌 為滕王,為中國歷史上首任滕王。而後歷史中一共有16位滕王其中宇文氏1人,楊氏3人,李氏4人,趙氏2人,完顏氏4人,劉氏1人,朱氏1人。著名滕王為唐朝滕王李元嬰。

北周滕王

宇文逌

宇文逌(?--580),北周文帝 宇文泰第十三子。少好經史,解屬文。武成初,封滕國公。武帝天和末,拜大將軍。建德初,進位柱國,三年為滕王。宣政元年,為上柱國。大象二年,為隋文帝所害,國除。諡號聞。

隋朝滕王

楊瓚

楊瓚(550-591),字恒生,一名慧。隋朝皇族,為隋文帝同母弟。 楊瓚在北周時因為其父楊忠的軍功而得封竟陵郡公,並尚北周武帝妹順陽公主,後進封邵國公。《隋書》稱楊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三郎。”史載楊瓚於隋文帝稱帝前害怕其篡位未成而株連同宗,因此曾數次陰謀圖害隋文帝。 隋文帝受禪後於開皇元年二月辛未封楊瓚為滕王。後拜為雍州牧。未幾緣事罷官,以滕王就第閒居。開皇十一年,楊瓚在栗園伴隨隋文帝時暴薨,時年四十二。諡號穆。

楊綸

楊綸,字斌籀,隋宗室滕穆王楊瓚之子,開皇十三年((593)由邵國公嗣滕王爵。隋大業元年(605),被誣怨望,除名為民。謫始安。是年,隋煬帝親征遼東,綸欲上表請從軍自效,為部司所阻止。末幾,復徙珠崖,及天下大亂,為賊林士宏所逼,攜妻子竄儋耳。後歸唐,封懷化縣公。

隋煬帝“以誣怨望”流放宗室楊綸到珠崖,海南島開始成為貶官流配之地。

楊詵

楊詵,字弘籀,隋宗室滕穆王楊瓚之子,楊綸弟。因兄楊綸之故徙零陵,隋煬帝以其修謹,襲封滕王,以奉穆王嗣。大業末,薨於江都。

唐朝滕王

李元嬰(?-684年),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秦安西北)。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其母為柳寶林。據史記載,李元嬰因從小受宮廷教養,而“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他畫的《滕王蛺蝶圖》成為傳世之作。其藝術的修養為日後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

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于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滕王李元嬰在滕州因驕縱失度,後遷蘇州刺史,次年又轉任洪州都督,到南昌後依舊帶著一班僚屬及歌舞伎終日尋求飲宴歌舞,並選在臨江的丘岡之上又建一座樓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歷史上滕王閣有三處分別位於山東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閬中。

李元嬰是李世民的弟弟,李世民當上皇帝後封他為滕王。李元嬰恃才傲物,詩酒為伴,對政治不感興趣。也正因為如此,李世民對他愛護有加,他也因此過了一段好日子。

太宗之後,高宗李治繼位,橫豎看不慣這位皇叔的行為,就找了個理由把他貶到了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被貶,放在誰心裡都會鬱悶的,可是李元嬰卻不以為意,到洪州不久,就在贛江左岸建起一座高樓,即滕王閣,常在閣中與四方名士高談闊論,飲酒作賦。

高宗聞知此事,勃然大怒,下旨拆除了滕王閣,並削去了滕王的食邑,從洪州再貶滁州。李元嬰到了四面皆山的滁州後,見景色優美,又是逸興橫飛,日日登山臨水,依然逍遙自在。不久,高宗又將他貶往隆州。李元嬰對此已習以為常,一到隆州,便擇一僻靜優美處,建了個滕王亭。每日坐亭中四顧山水,操練丹青。當地蝴蝶眾多,日日繞亭翩然飛舞,李元嬰於是日夜揣摩,苦練畫蝶之法。數載之後,世人便有“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之譽,他也因此成為滕派蝶畫的鼻祖。

滕王元嬰,貞觀十三年始王,實封千戶。為金州刺史,驕縱失度。在太宗喪,集官屬燕飲歌舞,狎昵廝養;巡省部內,從民借狗求罝,所過為害;以丸彈人,觀其走避則樂;城門夜開,不復有節。高宗以書切責曰:“朕以王至親,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

久之,遷洪州都督。官屬妻美者,紿為妃召,逼私之。嘗為典簽崔簡妻鄭嫚罵,以履抵元嬰面血流,乃免。元嬰慚,歷旬不視事。後坐法削戶及親事帳內之半,謫置滁州。起授壽州刺史,徙隆州,復不循法。隸事參軍事裴聿諫正其失,元嬰捽辱之。聿入計具奏,帝遷聿六品上階。帝嘗賜諸王彩五百,以元嬰及蔣王貪黷,但下書曰:“滕叔、蔣弟不須賜,給麻二車,助為錢緡。”二王大慚。武后時,進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子十八人,長子修琦嗣,為長樂王,餘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詔獄。神龍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開元中,授左驍衛將軍。薨,子湛然嗣,從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將軍。

《新唐書 列傳四》

李涉,本名李茂宗,李元嬰孫,李修琂子。神龍初(705),嗣封為滕王,開元十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左驍衞將軍。天寶初,淮安郡別駕,卒。

李湛然,李涉子,天寶十一年(752 )嗣滕王。

宋朝滕王

趙德秀

趙德秀,宋太祖 趙匡胤長子 。早亡,宋徽宗時追賜太祖長子的名字為趙德秀,追封趙德秀為滕王。

趙宗旦

趙宗旦,字子文,宋太宗 趙光義曾孫,宋太宗長子漢恭憲王趙元佐孫,趙元佐長子漢懿恭王趙允升第三子。死後贈太尉、滕王,謚恭孝。

金朝滕王

完顏宗英

完顏宗英,女真名斛沙虎,金太宗完顏旻第五子,封滕王。

劉筈

劉筈,劉彥宗次子,金丞相。天德元年(1149年)封滕王,二年(1150年)進封為鄭王。

完顏廣陽

完顏廣陽,金海陵王完顏亮第四子,母南氏。正隆二年九月二十六日(1157年10月20日)生,三年七月庚申(1158年7月29日)封為滕王,三年九月甲子(1158年10月1日)薨。

完顏永蹈

完顏永蹈,金世宗完顏雍第九子,女真名銀術可。大定十一年(1171年)封為滕王,隨即改封為徐王。

完顏永濟

完顏允濟(1168年?—1213年9月11日),小字 興勝,金宣宗時避宣宗父完顏允恭諱改為完顏永濟。他是金朝第七位皇帝(1208年12月29日—1213年9月11日在位),在位5年。

完顏允濟是完顏允恭之弟,金章宗之叔,金世宗完顏雍第七子,母元妃李氏。他在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年)被封薛王,同年改封滕王,先後改封潞王、韓王及衛王。章宗在泰和八年(1208年)農曆十一月二十日病死,無嗣,衛王完顏允濟被迎立為帝。

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進攻金國,首先出兵進攻臣屬金國的西夏,西夏向金求援,衛紹王坐視不救。西夏向蒙古屈服後,成吉思汗自大安三年(1211年)起大舉攻金,屢敗金兵。是年九月,蒙古軍逼近中都,因城防堅固兼有重兵防守,於是退兵。次年成吉思汗再次親征金國,一度包圍金西京大同府。同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今吉林省境起兵反金,數月之間發展至十餘萬人。耶律留哥依附蒙古,又在迪吉腦兒(今遼寧 昌圖附近)擊敗六十萬金兵,金國的處境更加不妙。

衛紹王為人優柔寡斷,沒有安邦治國之才,只是儉約守成而已。他不善於用人,忠奸不分,最終導致殺身之禍。至寧元年(1213年)八月,蒙古軍再次逼近中都,右副元帥胡沙虎(紇石烈執中)起兵叛亂,弒衛紹王。九月,迎立完顏珣為帝,即金宣宗。胡沙虎請廢允濟為庶人,詔百官三百餘人議於朝堂。太子少傅奧屯忠孝、侍讀學士蒲察思忠支持胡沙虎,但戶部尚書武都、拾遣田庭芳等三十人請降允濟為王侯。胡沙虎固執前議,金宣宗不得已,乃降封允濟為東海郡侯。十月,元帥右監軍術虎高琪殺胡沙虎。

貞祐四年(1216年),金宣宗詔追復允濟為衛王,謚曰紹,後世稱他為衛紹王。

明朝滕王

朱瞻塏

朱瞻塏(1409年11月-1425年8月26日),是明仁宗朱高熾庶八子,母恭肅貴妃郭氏,明朝第一代亦為唯一一代滕王。朱瞻塏在永樂七年十月(1409年11月)出生,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滕王,建邸雲南,但他並未就任。他在位一年後,於洪熙元年閏七月十三日去世,諡號懷,年十七歲,葬西山,無子,滕國被撤除。

歷代滕王列表

朝代

次序

諡號

姓名

在王位時間

時間

備註

北周

1

滕聞王

宇文逌

574-580

7

宇文泰第十三子

1

滕穆王

楊瓚

581-591

11

隋文帝弟

2


楊綸

593-605

13

楊瓚子,嗣封,後貶為庶人

3


楊詵



楊瓚子,楊綸弟

1

鄭惠王

李元懿

621-636

16

李淵 第十一子,後改封鄭王

2


李元嬰

639-684

46

李淵第二十二子

3


李涉

705-?


李元嬰孫

4


李湛然

752-?


李涉子

北宋

1


趙德秀

追封


趙匡胤 長子,早夭,追封

北宋

2

滕恭孝王

趙宗旦

追封


宋宗室

1


完顏宗英



金太宗第五子

2


劉筈

1149-1150

2

金丞相,後進封鄭王

3


完顏廣陽

1158

1

完顏亮第四子

4


完顏永蹈

1171

1

完顏雍第九子

5

衛紹王

完顏永濟

1171-1189

19

完顏雍第七子,金第七任皇帝

1

滕懷王

朱瞻塏

1424-1425

2

明仁宗第八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