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老粗布

滑縣老粗布,是一種能舒適止癢,親和皮膚的材料。

概述

特點 A:舒適止癢,親和皮膚,對皮膚無刺激。

B:冬暖夏涼、質地柔軟、通透性好,吸附人體皮膚上 老粗布

的汗水和微汗,使體溫迅速恢復正常,真正達到透氣、吸汗等效果。

C:抗靜電、防蟎止癢、PH值呈酸性,對皮膚無刺激,符合環保及健康要求。

D:能改善睡眠,使用老粗布使人體產生溫熱效應,增加人體的微循環血流,有效的調節神經系統,疏通經絡,改善睡眠質量。

E:不易搓起,不捲邊,由於粗布線粗、紋深,其表面形成無數個按摩點對人體有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

滑縣老粗布 滑縣老粗布

F:綠色天然、環保健康、從種植到手織布製品,不使用農藥和化學染劑,紡織品不含甲醛,偶氮等化學重金屬離子,完全符合歐共體紡織品生化標準規定:“禁用致癌偶氮染料的要求,是真正的綠色生態紡織珍品”

粗布文化

手織布又名老土布、老粗布,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種純棉手工紡織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是勤勞的中國婦女用原始的木製紡車,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手織布織造過程極其複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彈花、整棉絮條、紡線、打線、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修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且全部採用純手工工藝。在紡織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手織布工藝能流傳至今,堪稱奇蹟。手織布使用純植物染色劑,以手織手紡和老式腳踏斜織機為主要工具,以純棉紗、天然彩棉為原料,通過對用料、花色、品種的不斷調整更新,追求生態、環保、天然、健康,逐漸形成了包括床品、服飾、掛件、布藝等一系列居家產品。

手織布在中國有著數千年歷史,曾在中國紡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崇尚綠色、回歸自然的消費潮流中,它所具有的純棉質地、手工製造、民族圖案、古老民間工藝等特點使其再次受到現代消費者青睞。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紡織品的國家之一。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經採集野生的葛、麻、蠶絲等,並且利用獵獲的鳥獸毛羽,搓、績、編、織成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體的草葉和獸皮。原始社會後期,隨著農、牧業的發展,逐步學會了種麻索縷、養羊取毛和育蠶抽絲等人工生產紡織原料的方法,並且利用了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組成,有的則是一個零件有幾種用途,使勞動生產率有了較大的提高。那時的紡織品已出現花紋,並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賦予動作,因此稱作原始手工紡織。

夏代以後直到春秋戰國,紡織生產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有很大的發展。原料培育質量進一步提高;紡織組合工具經過長期改進演變成原始的繅車、紡車、織機等手工紡織機器。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紡織品生產者逐漸專業化,因此,手藝日益精湛,繅、紡、織、染工藝逐步配套。紡織品則大量成為交易物品,有時甚至成為交換的媒介,起貨幣的作用。產品規格也逐步有了從粗陋到細緻的標準。商、周兩代,絲織技術突出發展。到春秋戰國,絲織物已經十分精美。多樣化的織紋加上豐富的色彩,使絲織物成為遠近聞名的高貴衣料。這是手工機器紡織從萌芽到形成的階段。

秦漢到清末,蠶絲一直作為中國的特產聞名於世。大宗紡織原料幾經更迭:從漢到唐,葛逐步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為棉所取代。這個時期里,手工紡織機器逐步發展提高,出現了多種形式:如繅車、紡車由手搖單錠式發展到多種復錠(每台3~5錠)腳踏式;織機形成了素機和花機兩大類。花機又發展出多綜多躡(踏板)和束綜(經線個別牽吊)兩種型式。宋代以後紡車出現適應集體化作坊生產的多錠式。在部分地區,還出現利用自然動力的“水轉大紡車”。紡、織、染、整工藝日趨成熟。織品花色繁多,現在所知的主要織物組織(平紋、斜紋和緞紋)到宋代已經全部出現。絲織物不但一直保持高檔品的地位,而且還不斷出現以供觀賞為主的工藝美術織品。元、明兩代,棉紡織技術發展迅速,人民日常衣著由麻布逐步改用棉布。這是手工機器紡織的發展階段。

粗布工藝

紡線:紡線:用紡車將優質棉花紡成棉線

經線(牽機);把各種棉線根據幅寬和花色需要組合在一起,然後纏成線團(纓子)。(我們看到的花色主要就是通過這道工序決定的)

刷機:將經好的線團展開後一層層的纏到盛(sheng)子上。

掏綜:刷機完成後把線一根根穿到綜空里。

闖杼:把掏綜好的棉線再一根根的穿到杼空里

織布:把穗子放到梭中,然後可以開始織布

主要生產廠家

滑縣故道家紡粗布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於2009年10月,註冊資本210萬元人民幣,屬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位於滑縣萬古鎮東工業區,緊臨道桑(道口-桑村)公路,有辦公樓、紡織車間、繡花車間、展廳等。年產老粗布床上用品40萬套、襯衣200萬套等,擁有職工500餘人,輻射6個鄉、鎮近80多個村,涉及農戶近500多戶、帶動剩餘勞動力務工近1500餘人。公司有腳踏木質民俗織布機500餘台,壓襯機16台,自動縫紉機300多台,電腦繡花機2組,整形熨燙機14台,自動織機30多台,整經機2台,經桿機20台,鎖孔機7台,及其它設備。培訓手工紡織技術2000餘人;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培訓手繡技法、手納技術人員;並建成集生產、技術研究、精品展示為一體的城區生產基地。

(滑縣總店址:人民路南段路東金華園小區對面老大建材樓下。)

自公司成立以來,隨著社會需求量的增大,在不斷改進生產技術、產品種類、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公司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於2012年在滑縣產業集聚區購地50畝建立200萬件/年老粗布服裝加工項目。

公司採用“公司+農戶+基地”經營模式經營管理,依託故道人民豐富的織布文化底蘊,古為今用,以古老而又聞名的傳統腳踏木板織布機為機械,以傳統老粗布的獨特風格,順應綠色紡織的潮流,採用天然棉,天然彩棉為原料,靠民間五千年的穿梭藝術以八十二道工序精織而成。使這一魅力的民間傳統工藝得到了繼承與發展,實現了傳統工藝,天然原料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千年暢想。

故道家紡的老粗布,紡織手藝極為複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要經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栓布、織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每道工序里還包括很多讓人叫不上名字的子工序,基本色線22種,全憑織女們一雙巧手變換組合出1990多種絢麗多彩的圖案,堪稱巧奪天工。帶動了更多富餘勞動力。滑縣故道家紡粗布有限公司在董事長秦素軍的引領下,銷售市場先後在北京、上海、西安、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設立加盟商:河南省內鄭州、安陽、新鄉、鶴壁、濮陽、駐馬店、洛陽等城市開設了“故道家紡”連鎖店。在50多個大中型城市建立獨立銷售網點。產品遠銷至北京、廣州、深圳,廈門等南方大都市,還漂洋過海,帶著中國河南黃河故道人民淳樸、好客、熱情、智慧的優良品德,走向了世界。“故道家紡”以優質的產品、上乘的服務和良好的信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近年來公司產品先後榮獲“安陽市旅遊宣傳展示博覽會金獎”、“最佳創意獎”“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最佳地方特色外宣品”;河南省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金榜獎;河南省服裝行業“傳統工藝創新”一等獎;“故道家紡創名牌”榮譽;2010年公司被評定為“河南省勞動就業基地”,“河南省文化產業基地”;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2012年河南故道家紡粗布有限公司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2012年7月榮獲河南省創業大賽第一名,同年度在中國特色商品博覽交易會獲得“科技創新獎”,河南省名牌產品等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