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淑海

人物簡介

溫淑海(1903—1968),廣東惠陽縣鎮隆鎮陂塘角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03年出生於新加坡
廣東西江講武堂步科及陸軍大學第四期畢業。
民國12年(1923)任粵軍少尉排長。民國14年(1925)10月,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中任連長,後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任營長。
民國23年(1934)任第一軍第一師教導團上校團長。民國25年(1936)任第四路軍獨立第二師五團上校團長。
民國27年(1938)10月,溫同意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委託曾生任總隊長,並借給曾一些槍枝子彈。民國27年(1938)12月,惠州淪陷。日寇退出後,溫將漢奸周意志、劉淑定、周奕廷槍斃。
民國29年(1940),溫任第六十五軍一八七師師長。
民國34年(1945)1月任第七戰區直屬獨立第九旅旅長;6月任第六十五軍一六0師師長。
民國36年(1947)任整編第六十五師第一六0旅旅長。
民國37年(1948)4月任第九十九軍軍長,9月授陸軍中將銜。
民國三十八年(1949)任廣州綏靖公署參謀長,第一五四師師長。同年秋到香港。

不戰而逃

1938年9月30日晚,日艦雲集下沖港至鹽灶背、船澳的港灣——“亞婆角”。該處為大鵬灣最深水的港灣。日艦集中該港灣後,即用大量橡皮艇載步兵登入。
國民黨151師旅長何聯芳部,退出淡水向龍崗、青溪,沿廣九鐵路旁撤退。駐龍崗、坪山一帶的151師旅長溫淑海部,被由壩江、小桂港登入的一支日軍向疊福出沙魚沖側面包抄。溫淑海本人聞風飛跑向英界沙頭角逃命,被英兵繳械。所部星散,無人指揮,四處搶劫難民。其中有一位朱營長竟在坪山屬的“馬欄頭”地方殺害兩難民,劫奪了財物逾萬元。溫淑海所部,有小部分士兵和官佐是本地人(溫亦是距淡水30里的鎮隆村人),攜械逃回老家,利用地形熟悉,在惠州甲子沙鎮隆一帶出沒,美其名為“打游擊”。
溫淑海逃到香港,到處被港人鄙視諷刺,無地容身。後溫探知日軍占領廣州後,在惠州東江一帶,只守各縣鎮重要據點,乃潛回老家收集殘部,在惠屬一帶活動。這位不戰而逃入英界,毫無軍人氣節的將軍,後來竟拔升為師長,成為失守廣州的余漢謀的愛將。

支持抗日

1938年10月,曾生、謝鶴籌周伯明等帶領由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組成的東江工作團到達惠陽坪山。決定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隊。為便於部隊公開合法地開展活動,以取得社會各屆的支持,根據中共東南特委的指示,曾生、周石永、劉宣等與國民黨駐軍第四五一旅溫淑海聯繫,經談判協商後得到了“惠陽人民游擊大隊”的番號,使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組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12月2日,中共惠寶工委在惠陽秋長周田村育英樓正式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