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庫關係

源庫關係

源庫關係,通常把同化物供求上有對應關係的庫、源合稱為“源 ――庫”關係。植株內水分的運輸方向一般是自土壤進入根系後,沿莖向葉片流動。

:是指製造養料,並向其他器官提供營養物質的部位或器官,主要指葉片。:是指消耗養料或儲藏養料的器官,如幼嫩的葉片、莖、根以及花、果、種子等。同化物質的分配運輸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但也有一定的規律。通常把同化物供求上有對應關係合稱為“ ――關係
植株內水分的運輸方向一般是自土壤進入根系後,沿莖向葉片流動。各器官的需求或供應速率不同,有機物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和速率也不盡相同。產生有機物的器官(或組織)是源,如行光合作用的葉片;消耗有機物的器官(或組織)則是庫(或稱匯),如苗端和生長中的新葉。有機物由源向庫流動,其速率隨源強度和庫強度提高而增加。
源庫關係改變會影響運輸的方向和速率。例如種子萌發後,幼芽中旺盛生長著的細胞大量耗用有機物,形成活躍的庫;胚乳或子葉中儲藏的澱粉、脂肪、蛋白質則水解,形成糖、胺基酸等強大的源,有機物就從胚乳或子葉向幼芽迅速運輸。一個器官是源還是庫,隨生長發育情況而變,如種子在形成期是有機物的庫,到萌發時則成為源。處於光合產物的源(葉片)和庫(種子、果實)之間的莖則既是通道,又是暫時貯存有機物的場所,隨著供求關係的變化而成為源或庫。
莖桿中維管束縱向通道發達,輸送阻力比橫向小。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的實驗裡,可看到一張葉片的光合產物主要只供給同側的結實器官。根和冠不同側的部分,也分別形成縱向的區隔。但這種區隔化並不是絕對的。當莖的一側被割斷後,被割斷的一側物質運輸受阻,但阻斷並不完全,一部分物質通過橫向運輸經過未割斷的一側,仍可繼續輸送。而且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橫向輸導的功能加強,可以進一步補償由於一側被割斷所造成的損害和不平衡。
共質體(包括韌皮部)與質外體(包括木質部)平行地分布在植物體內、形成兩大網路,分別承擔有機物與水分和無機物的運輸。但二者之間的隔離並不完全,各種物質在運輸途中可能通過傳遞細胞從一個系統向另一個系統擴散或轉移。而且水和無機離子被根毛或其他根表皮細胞吸收後,在質外體中移動到凱氏帶處受阻,便經過原生質(共質體)越過凱氏帶,再沿阻力較小的質外體移動,葉肉細胞光合形成的糖類,既沿共質體進入葉脈的篩管細胞,也部分地通過質外體細胞間隙後篩管周圍移動。各種物質在共質體與質外體之內和之間的移動方向,因植物種類和組織不同而不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