湞江區志

簡介《韶關市湞江區志》的編纂,在中共湞江區委、區政府領導下,編纂工作經歷了組建隊伍、收集資料、編寫志稿、部類分纂、全志總纂等階段。 2005年初,湞江區著手準備修志工作,3月18日,正式成立湞江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及辦公室。 2011年12月,區志開始總纂。

簡介

《韶關市湞江區志》的編纂,在中共湞江區委、區政府領導下,編纂工作經歷了組建隊伍、收集資料、編寫志稿、部類分纂、全志總纂等階段。具體過程:2005年1月編寫提綱,2008年4月收集資料,2009年3月開始總纂,2010年6月評議志稿,2011年9月修訂稿。
組建隊伍。2005年初,湞江區著手準備修志工作,3月18日,正式成立湞江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及辦公室。落實修志組織和修志力量,同時,區地方志辦公室舉辦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編印《方誌基本知識講義》、《修志檔案專輯》、《湞江史志簡報》等,有效提高修志人員的業務水平。1992年起,修志工作在區內全面展開,參加編寫的部門和單位達137個,其中區屬99個,部、市屬66個,先後參與的修志人員近130人。
收集資料。志書的生命在於資料的嚴謹和翔實。至2008年4月,為時一年收集、整理資料。全區修志人員頂酷暑、冒嚴寒,走遍區屬單位及區內的部、市屬單位收集情況;赴外省市及市、區檔案館、市圖書館等查閱歷史資料,甚至從外文檔案中努力尋找線索。同時,積極走訪老同志、知情人和當事人,獲取口碑資料。還利用信函方式徵集資料。至志書定稿時,摘錄資料約3881.56萬字,經嚴格篩選和嚴密考證,選擇入志。
編寫志稿。最先由單位開始試寫志稿,並組織交流研討。翌年,試寫稿工作全面鋪開,試寫稿為28編、210章、669節,約300萬字(版面字數)。2008年夏,全區轉入編寫初稿。2008年12月底,初稿編寫基本結束,共21編、198章、519節,約222萬字,並按部類進行認真分纂。2010年12月29日,經精心修改完成區志評議稿,約200萬字,由綜合部類、城建部類、經濟部類、政治部類、文化部類所組成,共有26編、135章、500節。
總纂定稿。2011年12月,區志開始總纂。總纂班子會同各編主筆,逐編進行評審和修改,著眼於考證資料和補充資料,並解決編與編之間的矛盾和差錯87條。2010年6月25日,分別舉行由省、市地方志辦公室、學者、專家和各縣(市、區)修志同仁參加的《韶關市湞江區志》志稿評議會,提出修改意見,區內修志人員也提出不少改動意見。7月起,根據各方意見,按部類對資料和文字進行“增、補、糾、刪”,偏重於核對資料和解決部類之間重複和交叉矛盾等問題,並糾正了跨部類矛盾135條。區志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難度高的大修改。到2011年11月29日止,修改成終審稿共24編、114章、474節,約157萬字。採用359幅圖照,其中彩頁229幅,插圖130幅。
首屆修志,在中共湞江區委和區人民政府領導下,為加強修志力量,加快修志進度,提高志稿質量,曾先後調整充實區志編委和編輯部的組成人員。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不僅始終關心修志工作,還多次參與志稿討論、研究和修改。湞江區修志工作,還得到市志辦、兄弟區縣修志同仁的熱情幫助和指導。特別是在區志編纂的摸索和編寫過程中,得到惠州市惠城區地方志辦的鼎力幫助。值此在完成《韶關市湞江區志》終審稿之際,一併表示感謝。
編纂社會主義新方誌,是一項浩繁的系統工程。由於我們尚缺乏經驗,收集和核對資料的難度又甚大,雖經努力,但志中難免有疏漏和失誤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韶關市湞江區志》編輯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