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繫於1988年建立,是由原工程物理系材料物理教研組,原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教研組和化學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組組合而建立的。

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建於1988年,由原工程物理系材料物理教研組,原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教研組和化學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組組建而成。 建系十餘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學校的多方面關心支持下,在全系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已經成為國內高校同類院系中學科領域齊全,綜合實力較強的系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
清華大學現設有學院12個,共44個系。其中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電機工程與套用電子技術系、工程物理系、化學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係為獨立系,其他系歸學院管理。材料科學是當今世界重點發展的帶頭學科之一。根據拓寬基礎和專業面的原則,材料系目前只設一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含材料物理、金屬物理、無機非金屬材料、複合材料、電子材料等5個學科培養方向,在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核燃料循環與材料等專業上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該系教師中有院士5人。系內設有先進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1997年,以材料係為主,並聯合化工系、物理系、核研院、機械系和化學系等有關院系的研究力量,成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為朱靜院士。現任院長為南策文教授,黨委書記為潘偉教授,系主任為張政軍教授。

下屬研究機構

材料系系館設在清華大學技術科學樓(逸夫技術科學樓),目前建有"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心實驗室;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位於主樓東區);"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摩擦材料分室;國務院經貿辦主管的高技術陶瓷產、學、研基地;國家科技部主管的貝氏體鋼推廣中心。內設“金屬材料研究所”,“環境材料研究所”,“核材料研究所”等學術組織。

承擔科研項目

材料系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任務,973、86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各部委、省市科技開發項目300餘項。在材料科學研究領域曾取得過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8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2項以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近100多項,每年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材料系發表SCI學術論文曾連續10年位居清華大學榜首,每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約占清華總數的1/5-1/6。材料系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近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研合作及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有多位知名學者在國際著名材料科學與技術領域學術期刊、國際材料聯合會、國際玻姆物理學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等有影響的學術團體兼職。

所獲獎項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2等獎2項、3等獎1項
國家發明獎:2等獎6項、3等獎3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2等獎、3等獎、4等獎各一項
各部委/省市科技進步獎:1等獎、2等獎、3等獎110餘項

本科生教育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與先導,材料、能源和信息被認為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世界各已開發國家和我國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材料工業是我國的重要基礎工業
為了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致力於培養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改造和管理的高層次、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才。他們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計算機套用基礎和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受到較強工程技術和近代儀器分析研究方法的訓練,以及掌握較寬厚的、系統的材料科學基礎知識,如量子力學與統計物理、固體物理、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的力學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學性能、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等。
根據拓寬基礎和專業面的原則,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只設一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使培養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創造能力,以適應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學生畢業後既可從事材料組成、製備工藝、組織結構與性能之間規律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和材料質量控制、性能改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研究開發的工程技術工作,又可獨立承擔相關專業領域內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每年本科招生約90人,學制四年。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系統完成基礎理論、人文科學、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實踐後,將分別按以下五個學科方向深入培養。
1. 材料物理方向 側重培養從事物質的組成、微觀結構與巨觀物理學性質的內在規律研究,進而利用現代物理手段與設備研究開發各種門類高性能新材料的材料科技人才。
2. 金屬材料方向 側重培養從事各種新型結構、功能金屬材料的製備工藝、微觀結構、相變與熱處理與各種套用性能關係的理論與套用基礎研究的科研人才,以及從事各種新型金屬材料的研製開發及性能檢測的工程技術人才。
3. 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 側重培養既能從事各種新型結構與功能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製備工藝、微觀結構與各種套用性能關係的基礎理論研究,又能進行各類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元器件的研製開發及性能檢測的工程技術人才。
4. 複合材料方向 側重培養從事各種新型金屬、無機非金屬、高分子複合材料的製備工藝、微觀結構與各種套用性能關係的理論與套用基礎研究的科研人才,以及從事各種新型結構與功能複合材料與元器件的研製開發及性能檢測的工程技術人才。
5. 電子材料方向 側重培養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的製備工藝、微觀結構與各種套用性能關係的理論與套用基礎研究的科研人才,以及從事各種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的研製開發及性能檢測的工程技術人才。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大多數優良本科生將按照清華大學本科生-碩士生統籌培養模式進行培養,即通過六年的本-碩統籌培養過程的學生可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亦可以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研究生教育

材料系學科專業設定

碩士、博士研究生
學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工學門類)
材料物理與化學 (二級學科、專業) 材料學 (二級學科、專業)
另有二級學科(專業)核燃料循環與材料。

招收研究生分類

校本部工學碩士研究生
深圳研究生院工學碩士研究生
深圳研究生院工程碩士研究生

招生規模

每年碩士研究生推免生人數約40多人。博士生推免人數約40多人。
每年招收工學碩士及工程碩士各10人,具體請參考當年研究生招生簡章。

研究方向目錄:

01低維材料與納米結構
02離子束與固體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
03薄膜材料結構與性能
04生物醫用與仿生材料
05存儲材料與理論
06能源與環境材料
07相變與新金屬材料
08金屬功能材料
09金屬微觀塑性理論及套用
10複合材料
11信息與功能陶瓷材料
12結構陶瓷材料
13計算材料科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