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軍艦船資料

清末海軍艦船資料

甲午戰爭失敗後,中國海軍精華盡失,原北洋艦隊作為戰爭失敗的替罪羊,官兵被全部強行遣散,總理海軍衙門及內外海軍學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頑固派認為是辦海軍而招來了災禍,主張韜光養晦,徹底停辦海軍,否則會“欲禦侮反而適以招侮”。但在直隸總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堅持下,清廷於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艦隊,並準備聘用原北洋水師總查琅威理回華教練,1898年戊戌變法時光緒帝更是提出“非添設海軍、籌造兵輪無以為自強之計”,經過數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後的北洋艦隊初具規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葉祖圭為北洋水師統領,薩鎮冰為幫統。

簡介

薩鎮冰薩鎮冰

此後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北洋艦隊數艘軍艦被掠走,海軍建設再度經歷波折。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建議下,命令統一南北洋海軍,葉祖圭任提督,同年葉在軍中去世,由薩鎮冰接任。1908年宣統皇帝溥儀即位,次年任命載洵和薩鎮冰為籌辦海軍大臣,把全國五支艦隊(北洋、南洋、福建、廣東、湖北)統一改編,分為巡洋和長江兩個艦隊,由程璧光任巡洋艦隊統領,沈壽堃任長江艦隊統領,薩鎮冰任海軍總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海軍受命前往漢口鎮壓革命,但海軍官兵大都同情革命,準備發動起義,海軍提督薩鎮冰默認了起義行為,11月晚11時薩鎮冰發出“我去矣,以後軍事,爾等各艦艇好自為之”的信號,黯然離開艦隊,11月15日海軍九江易幟,宣告了晚清海軍滅亡,在清末海軍的基礎上誕生了民國海軍。
清末海軍部分艦船資料(甲午倖存艦隻不在表內)因時間倉促、各艦的艦史、管帶、以及更多照片將在以後的更新中不斷添加。

相關

巡洋艦
“海容”、“海籌” 、“海琛”“海天”、“海圻” “肇和” “應瑞” “飛鴻”
驅逐艦
“飛霆” “飛鷹” “龍湍” “建威”、“建安”“建康”、“豫章” 、“同安”
魚雷艇
“海龍”、“海犀”、“海青”、“海華”“辰”、“宿”“列”、“張”
“湖鵬”、“湖鄂”、“湖鷹”、“湖隼”
炮艦
“鯨波” “江鯤”“江犀” “永豐”“永翔” “江元”、“江亨”、“江利”、“江貞
“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 “舞鳳” “聯鯨”
練船
“通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