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卷柏(原亞種)

深綠卷柏(原亞種)

深綠卷柏(原亞種)是卷柏科植物的一種,土生植物,生林下,海拔200-1000(-1350)米。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深綠卷柏(原亞種)SelaginelladoederieiniiHieron.subsp.doederieinii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3)卷||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卷柏屬SelaginellaP.Beauv.||深綠卷柏(原亞種)SelaginelladoederieiniiHieron.subsp.doederieinii

形態特徵

深綠卷柏(原亞種)深綠卷柏(原亞種)
土生,近直立,基部橫臥,高25-45厘米,無匍匐根狀莖或遊走莖。根托達植株中部,通常由莖上分枝的腋處下面生出,偶有同時生2個根托,1個由上面生出,長4-22厘米,直徑0.8-1.2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莖自下部開始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3毫米,莖卵圓形或近方形,不具溝槽,光滑,維管束1條;側枝3-6對,2-3回羽狀分枝,分枝稀疏,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3-6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主莖在分枝部分中部連葉寬0.7-1毫米,末回分枝連葉寬4-7毫米。葉全部互動排列,二形,紙質,表面光滑,無虹彩,邊緣不為全緣,不具白邊。主莖上的腋葉較分枝上的大,卵狀三角形,基部鈍,分枝上的腋葉對稱,狹卵圓形到三角形,1.8-3.0毫米×0.9-1.4毫米,邊緣有細齒。中葉不對稱或多少對稱,主莖上的略大於分枝上的,邊緣有細齒,先端具芒或尖頭,基部鈍,分枝上的中葉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或窄卵形,1.1-2.7毫米×0.4-1.4毫米,覆瓦狀排列,背部明顯龍骨狀隆起,先端與軸平行,先端具尖頭或芒,基部楔形或斜近心形,邊緣具細齒。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較側枝上的大,分枝上的側葉長圓狀鐮形,略斜升,排列緊密或相互覆蓋,2.3-4.4毫米×1.0-1.8毫米,先端平或近尖或具短尖頭,具細齒,上側基部擴大,加寬,覆蓋小枝,上側基部邊緣不為全緣,邊緣有細齒,基部下側略膨大,下側邊近全緣,基部具細齒。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個或成對生於小枝末端,5-30毫米×l-2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有細齒,白邊不明顯,先端漸尖,龍骨狀;孢子葉穗上大、小孢子葉相間排列,或大孢子葉分布於基部的下側。大孢子白色;小孢子橘黃色。

產地分布

安徽(黟縣、休寧)、重慶(南川、榮昌)、福建(崇安、將樂、建陽、連城、南平、三明、廈門)、廣東(博羅、增城、從化、和平、樂昌、連縣、南雄、仁化、深圳、新豐、陽春、肇慶)、貴州(從江、赫水、丹寨、獨山、都勻、貴定、關嶺、貴陽、江口、錦屏、劍河、荔波、黎平、榕山、三都、天柱、望謨、印江、紫雲、貞豐)、廣西(大苗山、防城、環江、臨桂、龍勝、羅城、融水、那坡、上思、興安、梧州)、湖南(保靖、桑植、永順)、海南(白沙、保亭、昌江、東方、陵水、樂東、瓊海、瓊中、儋州)、江西(安遠、贛南、會昌、龍南、銅鼓、尋烏)、四川(長寧、峨眉山、高縣、合江、古藺、洪雅、珙縣、雷波、馬邊、筠連、威遠、敘永、雅安、宜賓)、台灣(高雄、花蓮、苗栗、南投、嘉義、屏東、台東、桃園、台中、台南、台北、宜蘭)、香港、雲南(貢山)、浙江(蒼南、江山、龍泉、樂清、縉雲、平陽、慶元、遂昌、溫州、泰順)。也分布到日本、印度、越南、泰國、東馬來西亞。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生長習性

林下土生,海拔200-1000(-135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