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可可自然保育區

淡可可自然保育區

占地8718公頃的淡可可自然保育區(Tangkoko DuaSudara Nature Reserve) ,高度約為200公尺至1109公尺間,位於北蘇拉維西西部。

地理位置

從馬那多市區到淡可可自然保育區約需 3小時的車程,而且是在進入保育區後,必須換乘旅客可坐在車頂的叢林越野車繼續前行,到達保育區後,還得再步行約1.5小時深入Tangkoko Batuangus熱帶雨林保育區中,方可見到蘇拉維西特有的眼鏡猴(Tarsier)、紅冠犀鳥(Red-knobbed Hornbills)、蘇拉維西人稱為Yaki的黑獼猴以及斑袋貂(Cuscus)、冢雉(Maleo)等稀有的保護動物。

物種

此區海岸沿線為管制區,前往本區須向馬那多自然保育局申請許可才可進入。 眼鏡猴(Tarsier) 素有「全球最小靈長類」之稱的眼鏡猴(Tarsier) ,目前全世界共有7種,而在馬那多就有3種,其中一種是最嬌小的,身長僅約12cm左右,重約100公克,尾巴同身長,有巨大雙眼但懼光,如過度曝露在日光下,會加速眼鏡猴死亡,馬那多的眼鏡猴是於1986年由德國生態專家發現。 眼鏡猴的主要食物是昆蟲、蜥蜴等,因其為夜行性動物,故大約於傍晚 5點左右才出外覓食,所以如果想要觀察眼鏡猴的生態,也必須配合其作息,在傍晚時分進入雨林,並將焦點放在眼鏡猴喜歡棲息的榕樹上,在淡可可保育區中,平均每一公頃,就約有20隻左右的眼鏡猴,所以只要掌握時間,其實並不難尋找到可愛眼鏡猴的蹤跡。 每胎僅能生1至2隻的眼鏡猴,雖然為肉食性動物,但卻是標準的一夫一妻制,通常一棵大榕樹上會同時棲息數個眼鏡猴家族,但如遇到入侵者,它們會以在榕樹周圍灑尿的方式,宣示其領域性,所以我們在採訪拍攝中途,就有不少攝影師幸運的被灑到眼鏡猴的尿呢! 紅冠犀鳥(Red-knobbed Hornbills) 火紅的頭冠配上艷黃的鳥喙,再加上粉藍色的喉部,色彩斑斕的紅冠犀鳥猶如大自然的恩寵,集萬千焦點於一身,只要一旦發現它的蹤影就很難將視線遠離。淡可可自然保育區是紅冠犀鳥最喜歡棲息之處,因為這裡有紅冠犀鳥最喜歡吃的無花果,所以形成在淡可可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就有51隻紅冠犀鳥,成為全世界的最高密度量。 叫聲像是狗吠的紅冠犀鳥,聲音可遠傳至 300公尺開外,每隻平均重量約為2.5公斤,展翼時可形成一直線並寬達1公尺,是目前在亞熱帶與非洲可確認的54個犀鳥品種中,體積最大的一種,由於其鳥喙側面的刻痕數,就代表了這隻鳥的年齡,因此又有『年歲鳥』(Year bird)的別稱。每次產卵僅1至2顆的紅冠犀鳥,其成長生態,是母鳥在樹洞中孵蛋的6個月期間,盡忠職守的公鳥則負責餵食小鳥的工作。 除了紅冠犀鳥與眼鏡猴之外,在淡可可自然保育區內,尚可觀察到如斑袋貂、喜歡群居的黑獼猴、冢雉,與即將瀕臨絕種的蘇拉維西翠鳥……等保育類動物,值得前往探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