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學院中德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中德學院以中德聯合培養本科生項目和德語專業為載體,引進和推廣德國套用科學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和總結中德合作辦學的經驗,服務於學校具有國際化背景的高層次套用型人才培養。2000年,中德雙方開始實施“2+3”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同年,學校開設德語專業,隸屬於學校外語系。2005年設立德語系,隸屬學校外語學院。2005年5月,學校成立中德學院,從第一批本科類招收“2+3”項目學生。2006年10月,德語系成建制劃入中德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25名,其中專任教師19名。教師中有副教授4人,博士1人,教師中具有翻譯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占30%。學院每年派出教師到德國進修,100%的德語專任教師有留德和在德進修經歷。學院聘請德國教授來院講學、工作,有5名德籍德語教師長期參與教學。

專業設定

學院設有德語語言文學1個本科專業,是校級重點建設專業。學院另設有大學德語教學部,負責中德聯合培養本科生項目(簡稱“2+3”項目)的德語語言教學。

交流合作

中德學院堅持“走出去 引進來”的辦學思路,堅持開放式辦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國外智力資源,提高學院的綜合辦學實力。學習借鑑德國套用科學大學的先進辦學經驗和教學模式,大力推進與德國高校的合作辦學,深入開展中德教學項目交流,互派學生實施中德本科生聯合培養合作項目,已與10餘所德國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聯合辦學。

人才培養

中德學院承擔我校德語教學工作。學院人才培養定位在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級套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留德學生的德語綜合技能以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院在我省對德經濟技術交流中作出重大貢獻並占據重要地位。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學習借鑑德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加強DaF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抓好國際合作聯合辦學項目中的德語教學。重視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手段和評估體系等,改革創新國際化套用型人才培養教學特色。加強與所在2 + 3項目學院的交流,爭取各二級學院專業教師的支持(特別是雙語教學教師),形成德語教學和專業教學的互動機制。

中德學院重視學科建設工作,發揮學科建設的龍頭作用,在學科構建、學科梯隊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中德學院現擁有教學儀器設備110餘台/件,價值53.28萬元,其中,有一個多媒體教室,德國文化區擁有圖書2011冊,大部分為德國合作院校、德國使館、DAAD贈送。文化區配置德語作業系統的電腦,學生可以上網查閱資料,自主學習。2007年,學校投入25萬元進行德國文化區擴建工作。2009年12月,學校立項建設中德學院語音實驗室。

學院歷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大力建設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創新團隊,不斷提高學院科技創新能力。學院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以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所有教師均承擔科研項目,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 取得校教學成果獎1項,完成2項廳級科研項目,出版譯箸14部 。

學院自建立以來一直注重教風和學風建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聯繫,通過與優秀校友溝通面對面、新老生交流會、教師與學生座談會、職業生涯指導等教育形式,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學院組織開展各類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學生參與,效果良好。組織德語角活動,每周一個主題,有德國教師、德國留學生參加。德國文化區進行學生自主管理,德國文化區設立了學生管理機構——文化區管理委員會,負責圖書、設備的管理,利用中德學校間教師、學生的頻繁交流,開展對外交流活動,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