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及西傳

在雕版和活字印刷術的影響下,德國谷登堡做出其不朽的貢獻。 印刷術在東西方的命運和作用大相逕庭。 印刷術在中國成了穩定封建統治特別是科舉考試的工具。

主講人
肖東發主講
講座地點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講座時間
2011.6.9
講座時長
76 分鐘
講座類別
TS8
關鍵字
印刷術 印刷史 交流 研究
組織單位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主講人簡介
內容摘要
古代印刷術包括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三種。雕版印刷發明於隋唐之際,大約公元7-8世紀;活字印刷術發明於北宋慶曆年間,至今已近千年,經歷了泥活字、木活字和金屬活字三個階段。印刷術的西傳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完成的,其媒介包括紙幣、紙牌和宗教版畫,早在兩宋、西夏時期,活字印刷術就大量套用於佛經、曆書和民間日用雜書。並沿絲綢之路向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傳播,一直傳到西亞和歐洲。在雕版和活字印刷術的影響下,德國谷登堡做出其不朽的貢獻。印刷術在東西方的命運和作用大相逕庭。印刷術在中國成了穩定封建統治特別是科舉考試的工具。不重視經營,不重視科技,不重視突破創新是中國出版文化的難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原因。在西方,印刷術的傳播和使用不僅促進了歐洲出版文化相關產業發展,而且對歐洲的思想和社會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促進了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也有助於歐洲許多民族文字和文學的建立,甚至催生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傳統出版中某些弊端在今天的學術研究中仍有影響,有人概括目前的出版物為“改編多,新著少;重複多,創新少;短命多,長命少”。鼓勵原創提高質量才是去除積弊、提高文化軟實力的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