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農科院小麥研究開發中心

洛陽農科院小麥研究開發中心下設抗旱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和超級小麥新品種選育兩個科研課題。中心擁有先進試驗儀器設備齊全的穀物品質實驗室,同時擁有規範化試驗用地100餘畝,豐富的核心小麥基因資源4000餘份。

洛陽農科院小麥研究開發中心下設抗旱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和超級小麥新品種選育兩個科研課題。中心現有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13人,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2人,國中級職稱人員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省管優秀專家1人,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擁有先進試驗儀器設備齊全的穀物品質實驗室,同時擁有規範化試驗用地100餘畝,豐富的核心小麥基因資源4000餘份。
中心先後承擔完成國家、省市重點科研項目多項。目前,承擔的主要項目有:
1、承擔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作物抗旱節水遺傳性狀鑒選與利用,項目編號2006AA100201;
2、承擔國家“十一五”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河南課題的子課題—“黃淮南部(河南)小麥玉米豐產高效基本規律與理論創新研究”;
3、主持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抗旱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洛旱3號的配套技術研究;
4、主持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級小麥新品種“洛麥21號”的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
5、主持洛陽市重大育種專項: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選育;
6、主持河南省旱地小麥區域試驗等。
中心在旱地小麥新品種選育及育種方法創新方面在國內外久負盛名,80年代曾選育出河南省第一個通過省級審定的小麥品種豫麥8號,21世紀初又選育出河南省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小麥品種洛旱2號,該品種目前被國家農技中心定為黃淮旱肥地冬小麥區域試驗對照種和河南省旱地小麥區域試驗對照種;同時還有豫麥38號、豫麥48號、洛旱2號、洛旱3號、洛旱6號洛旱7號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其中洛旱2號、洛旱6號、洛旱7號在省審的同時也通過了國家審定,後備品系洛旱8號洛旱9號等正在參加各級區試。
在旱地小麥育種理論方法創新方面,建造了國內第一座人工活動乾旱棚,在旱地育種方面在國內率先提出了一套以“水旱生態型間雜交、育種早代交叉混合選擇、高代穩定品系 水旱平行鑑定與多點鑑定相結合、苗頭品系進行綜合抗旱性鑑定”為核心內容的旱地小麥育種新方法——“水旱協調選擇混合法”,該育種方法2005年在全國第5屆小麥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進行公開研討交流,獲得國內眾多專家好評,近年被國內10餘家小麥育種單位引用或借鑑。
在旱地小麥品種評價方面逐步完善了科學的區試網路與綜合抗旱性鑑定相結合的技術評價體系,並率先引進了灰色評判方法;近年共推薦審定洛旱2號、洛旱3號、洛旱6號、濟麥2號新麥12安麥7號等多個旱地小麥品種,推動了我省旱地小麥品種更新換代步伐。
在高水肥小麥新品種選育方面曾經選育出了洛太911、洛麥1號(洛陽8716)等高產小麥新品種。進入21世紀後提出了超級級小麥新品種的育種。選育過程中將早代無損品質檢測、分子標記等高新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引進了分子標記清楚的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材料、含優質亞基材料等。目前已經選育出超級小麥新品種洛麥21號2006年通過河南省審定,該品種在河南省區試中創下了兩年區試3個第一的好成績,並曾以50畝連片平均畝產649公斤的成績刷新了洛陽市小麥產量的最高紀錄,是近幾年黃淮流域表現非常突出的超級小麥新品種。目前該品種正在參加國家黃淮南片冬水組區域試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