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防治

內容簡介

沙眼防治磺胺抗生素套用後,沙眼治療上有了顯著進行。實驗研究證明,利福平四環素金黴素土黴素、紅黴素、磺胺及氯黴素等對沙眼衣原體有抑制作用。

局部用藥

0沙眼防治.1%利福平或0.5%金黴素或四環素眼藥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較好。但此類藥物水溶後,數周即逐漸失效,需重新配製。若製成眼藥膏或混懸液可保存較久。10%~30%磺胺醋醯鈉和0.25%~0.5%氯黴素眼藥水易於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藥一般需持續用藥1~3個月。亦可行間歇療法即用藥3~5日後,停藥2~4周,再行用藥,效果亦佳,易於堅持,對於大部分結瘢而仍有殘餘乳頭增生“小島”者,可以硫酸銅筆腐蝕,促進結瘢。

全身治療

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藥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製劑等。連續服用7~10天為一療程,停藥1周,可再服用。需2~4個療程,應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手術治療

沙眼防治乳頭增生嚴重的,可行藥物摩擦,以棉簽或海螵蛸棒蘸蛸棒蘸磺胺或四環素,摩擦瞼結膜及穹隆結膜。濾泡多者行壓榨術,局麻下以輪狀鑷子擠破濾泡,排出其內容,同時合併藥物治療,促進痊癒。對消眼的後遺症如少數倒睫可行電解術,瞼內翻倒睫者,需作手術矯正沙眼預防

預防

沙眼衣原體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與此分泌物接觸的情況,均可造成沙眼傳播感染的機會。
因此,應加強宣傳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識傳給民眾,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曬乾;託兒所、學校、工廠等集體單位應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臉,對沙眼病人應積極治療,加強理髮室、浴室、旅館等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嚴格毛巾、臉盆等消毒制度,並注意水源清潔。

兒童防治沙眼的注意事項

沙眼是兒童少年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眼病。全世界約有4。5億沙眼患者,約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由沙眼致盲的入估計有200萬-500萬人。沙眼主要流行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生活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和地區。
我國解放前沙眼患病率很高,城市約為40-60%,農村約為60%-80%,同時期盲人中有1/4-1/3是由沙眼造成的。解放後全國多次開展了沙眼普查普治工作,加之生活物質水平提高,沙眼患病率有了明顯的下降。當前在大城市的中國小校學生中沙眼患病率已降到l0%左右,郊區約為20%。沙眼的病原體具有與病毒不同的分子生物學特徵,稱為沙眼衣原體。
沙眼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凡是被沙眼衣原體污染了的手、毛巾、手帕、臉盆、水及其他公用物品都可以傳播沙眼。兒童沙眼大多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傳染。
有資料表明,在同一農村中,無沙眼母親的子女沙眼患病率為37。7%;而有沙眼母親的子女,其沙眼患病率高達82。5%。據廣東省人民醫院調查,7歲以下兒童沙眼患病率與其父母沙眼患病率有密切關係。
預防措施
1。做好健康教育沙眼的預防主要在於防止接觸感染,因此要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教育對象應包括學生及其家長和學校教職員,使他們了解沙眼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可利用廣播、幻燈、電影、圖片展覽以及各種文藝形式,以提高教育效果。
要改善學校和家庭環境條件。學校應儘可能地添置流水式洗手設備,保證生活用水。做到一人一巾,公用毛巾用後要煮沸消毒。沙眼衣原體在70℃時一分鐘即可被殺死,0。1%福馬林或1%石炭酸也可迅速將之殺滅。
教育兒童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使用的手帕、毛巾要乾淨。勤洗手,不用髒手、衣服或不乾淨的手帕擦眼睛。
2。治療沙眼患者這是預防沙眼的重要措施。在對兒童少年沙眼患者治療時,還應同時治好保教人員或家庭中的現症患者。
3。培訓人員應有計畫地培訓保教人員、保健教師和校醫等,使他們掌握防治沙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沙眼的檢查、診斷、治療和記錄以及填寫報表等方法。
治療沙眼和疑沙患者均應為治療對象。主要採用局部用藥。可首選10%-30%磺胺醋醯鈉液,有過敏史者選用0。05%-0。1%利福平液或四環素族眼膏。根據病情每日(白天)滴眼藥水4、6次,晚上塗眼膏1次。眼藥水應一人一支,不要混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