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灸

沉香灸

沉香條懸灸法:齊灸、排灸、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 使用沉香灸法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有效的,要長期堅持。 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沉香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
沉香灸分類:
1.直接灸——化膿灸、非化膿灸。
2.間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餅灸、黃蠟灸、硫磺灸等。
3.沉香卷灸——沉香條灸(懸灸)、太乙神針、雷火神針。
4.溫筒灸——銅製灸器、不鏽鋼灸器、竹製灸器。
5.無瘢痕灸----溫盒灸輪換灸 雀啄灸 迴旋灸 發皰灸。

歷史淵源

沉香灸沉香灸
上古之人便知以火之溫熱煨患處可令痛減,這便是灸法的早期雛形。灸療法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中國古代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黃帝內經》有“大風汗出,灸意喜穴”的說法。著名中醫文獻《醫學入門》指出,“藥之不及,針之不能,必須灸之”。可見灸療法在中醫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西漢中葉,西域、南亞的香料傳入中原,深得皇室貴族喜愛。西晉張華編撰《博物志》中記載,漢武帝時,西域進貢沉香,起初皇帝以為香品普通,後來發現沉香有治療時疫的奇效,焚燒之後,香氣三月不散,有驅瘟避瘴的奇效。此後,沉香逐漸替代艾草製成沉香灸在宮廷皇室廣泛使用。可惜的是沉香灸中的沉香是一味非常名貴的中藥材,民間一直沒能得到廣泛的推廣使用。尤其到民國後期,沉香灸幾乎徹底消失。
沉香灸的灸法與艾灸相同,但沉香作為萬藥之引,可以迅速地將藥力滲透至人體病灶部位,同時疏通經絡、溫中補氣,所以沉香灸的保健治療功效遠遠優於艾灸。
沉香灸療法可廣泛套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男科、皮膚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消化疾病、呼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科疾病、痛風、風濕、糖尿病、腫瘤等疾病有特效。
藥物在沉香的作用下可以快速直接深入病灶部位,結合熱療、藥療、香療三效合一的立體療法,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止痛、去濕逐寒、交通心腎、溫腎納氣、溫腎暖精、壯陽除弊、防病保健的功效。長期使用沉香灸可以延年益壽、增強免疫力,也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各類疾病,尤其符合中醫精髓“上醫治未病”的典論。

作用概述

沉香灸沉香灸
沉香能芳香避穢,預防外邪入侵;能開竅安神,調和情志;能調理五臟六腑的氣機,通行十二經脈的氣血。沉香行走氣分以行氣為主,若要讓氣血運行流暢,則配伍以活血藥更為有效。血竭被稱為活血聖藥,其中以龍血竭藥用價值最高。血竭破血逐瘀,沉香化滯行氣,用奇楠配伍以龍血竭製成的“沉香灸”兼具了沉香與血竭的最佳藥性,並互為補充,具有“祛除外邪,開竅安神,調和腑臟,溫陽散寒,疏通經絡,運行血氣”的功效。二效公用清血養心,強髒,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沉香除了保健還有美容、減肥、補血等功效。

補血的功效:

中醫里提出“腎主骨生髓”,尤其針對女性的貧血症狀,可以灸與腎有關的穴位,如腎腧穴、氣海穴、三陰交。
1、腎腧穴
很好找,肚臍正對著背後脊柱骨下面的凹陷處,為命門穴,命門的兩側旁開1.5寸的位置就是腎腧穴。伸出我們的手掌,併攏手指,食指到小拇指的寬度就是相對於你身體的“同身寸”——3寸,把手掌中點放在命門穴上,手掌兩側的位置就是腎腧穴。
2、氣海穴
也比較好找,在腹部,即肚臍下1.5寸的位置。
3、三陰交
是三條陰經,即肝經、脾經和腎經的交匯處,位置在腳腕踝關節最高的骨頭點往上3寸的骨頭內側緣,按壓時有酸疼感,是女性重要的保健穴。女性朋友如果有氣血虛弱、神經衰弱、婦科病或更年期綜合徵等症狀,灸這些穴位會比較好。
4、血海
在此基礎上,如果血虛嚴重,女性生理期時出血量少,我們還可以灸血海,血海在大腿上,以對側的手掌按住膝蓋,虎口張開手指向上,拇指點按的位置就是該穴位。如果女性在生理期出血量大,或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灸時要加“隱白穴”,效果較好。

祛邪的功效:

沉香灸調理時,其產生的熱量可使體表局部溫度達到130℃,而皮內溫度也可達56℃左右。這種溫熱刺激直接或間接作用於人體經穴,可以達到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昇陽舉陷、回陽固脫之效;還可以熱引熱,從而起到拔毒泄熱的作用。可以用於改善各種虛寒證、氣滯血瘀、氣虛下陷、元陽虛衰、熱毒壅盛證候。

強身的功效:

沉香灸能夠令氣血和順,令人體機能得以恢復,在日常防病保養方面有顯著效果。如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五臟六腑之氣血得以充養,使人形體康健;灸關元、氣海可助藏精蓄血,使人陽氣足,精血充,邪氣難犯,達到養生保健之功。此外,沉香灸燃燒時散發出的淡淡香氣具有良好的緩急止痛作用。可快速緩解胃腸痙攣疼痛、女性痛經等症狀。

養生三部曲

a、開穴通脈利藥滲透b、五行匹配對病行灸c、時辰相合事半功倍。

製作工藝

製作過程嚴格按照古法炮製、配伍而成,屬非物質文化遺產,配方密不外傳。

灸法大全

上半身穴位示意圖上半身穴位示意圖
沉香炷著膚灸法:壓灸、無瘢痕灸、瘢痕灸法。
沉香炷隔物灸法:隔姜灸、隔碗灸、隔紙灸、隔礬灸、隔醋灸、隔粉灸、隔蒜灸、隔蔥灸、隔鹽灸、隔樹皮灸、隔韭菜灸、隔川椒灸、隔豉餅灸、隔巴豆灸、隔附子灸、隔藥餅灸、隔麵餅灸、隔藥末灸、隔泥餅灸、隔蟾蜍皮灸、隔甘遂餅灸、隔雞蛋殼灸、隔竹圈鹽灸、隔商陸餅灸、隔蓖麻仁灸、隔香附餅灸、隔木香餅灸
沉香條懸灸法:齊灸、排灸、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
沉香條隔物懸灸法:隔布灸、隔藥紗灸、隔膏藥灸、隔藥液灸、隔藥糊灸。
沉香條壓灸法:指灸、襯墊灸、灸筆灸、雷火針灸、太乙針灸、運動按灸。
鋪灸法:大灸、敷灸、長蛇灸、艾熨灸、日光灸。
沉香灸器灸法:溫盒灸、溫筒灸、溫管灸、溫架灸、溫罐灸、熏器灸、溫籃灸、核桃殼灸、多功能沉香灸、器灸。
溫針灸及其他灸法:溫針灸、騎竹馬灸、隔姜溫針灸、麝沉溫針灸、電熱沉香針灸、隔橘皮溫針灸。
常見病的沉香灸穴位:
感冒:風池,大椎,風府,合谷
急性支氣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氣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淵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風門,列缺
支氣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氣管擴張:孔最,尺澤,膻中
肺結核:肺腧,太淵,三陰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腧,內關,期門,陰陵泉,俠溪,膻中
膈肌痙攣:中脘,足三里,內關,巨闕
急性胃腸炎: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
腹痛:氣海,中脘,內庭,脾腧
胃下垂:百會,足三里,中脘,梁門,關元
腿、腳部穴位示意圖腿、腳部穴位示意圖
胃痙攣:天樞,中脘,梁丘,幽門
消化性潰瘍:中脘,梁門,足三里,胃樞
腸梗阻:足三里,天樞,支溝,下巨虛
便秘:足三里,天樞,大橫,大腸腧,支溝
失眠:三陰交,內關,足三里,百會
貧血:足三里,關元
高血壓:足三里,絕谷,曲池,血海
心絞痛:心腧,至陽,厥陰腧,膻中,少海,內關
無脈症:心腧,內關,太淵,厥陰腧
糖尿:關元,太溪
脫肛:長強,百會,足三里
膽囊炎:陽陵泉,期門,日月,膽腧,太沖,足臨泣
肝硬化:期門,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陰交
遺尿:關元,足三里
尿瀦留:三陰交,中極,膀胱腧
前列腺炎:陰陵泉,三陰交,氣海,中極,會陰,腰陽關
前列腺增生(肥大):關元,曲谷,腎腧,命門
陽痿:中極,關元,腎腧,命門
男性不育:氣海,關元,三陰交,命門,足三里
遺精:中極,腎腧,三陰交,關元,志室

最佳時間

使用沉香灸法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有效的,要長期堅持。最佳的時間是三伏天的中午,因為沉香灸是熱的,在最熱的時候做沉香灸,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所謂冬病夏治,就是這樣的。

最佳灸量

沉香灸應該考慮天時、地理、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來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陽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輕灸,才不會造成上火傷陰。北方風寒凜列,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體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須堅持日久;而壯年者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壯數。
至於灸的程度,施灸後應以自覺溫熱舒暢,直達深部,經久不消,停灸多時,尚有餘溫,才算到家。《醫宗金鑒》認為:“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並灸之,恐肌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灸炷宜小,壯數宜少。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五壯。背腰下皮肉深厚,灸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因此,不管灸治哪個穴位,都要“足量”,熱力要能夠深入體內,直達病所。

相關禁忌

由於沉香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注意事項

1、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灸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
2、施灸時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灸條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沉香灸的效果。
3、施灸時防火,現代人的衣著多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沉香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沉香炷翻滾脫落。
4、施灸時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施灸時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施灸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沉香灸法,要注意掌握好用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沉香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施灸時要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監製單位

亞洲沉香文化協會
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委員會

研製單位

中國華濟堂(北京)國際醫藥研究院
中國奇楠沉(北京)國際醫藥研究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