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濃度

污染物濃度

污染物是指直接或間接損害環境或人類健康的物質,包括氣體污染物、液體污染物、固體污染物。污染物濃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所含污染物的量。污染物濃度越高,表明該區域的環境質量越差。污染物濃度達到一定的指標時會對生物體產生致命的傷害。例如氮和磷本來是植物必須的營養元素,但當在水體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持續一定的時間而不能被稀釋,就會成為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元兇,使有害藻類迅速繁殖,魚類等水生動物會因為缺氧而窒息死亡。

與空氣品質的關係

空氣品質的好壞取決於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影響空氣品質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來自固定和流動污染源的人為污染物排放大小。

空氣污染指數是根據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和各項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來確定污染指數的分級及相應的污染物濃度限值。

我國當前採用的空氣污染指數(API)分為五級,API值小於等於50,說明空氣品質為優,相當於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一級標準,符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它需要特殊保護地區的空氣品質要求。API值大於50且小於等於100,表明空氣品質良好,相當於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API值大於100且小於等於200,表明空氣品質為輕度污染,相當於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三級標準;長期接觸,易感人群病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症狀。API值大於200,表明空氣品質較差,超過國家空氣品質三級標準,一定時間接觸後,對人體危害較大。

拓展

空氣污染物濃度研究

西寧市逆溫特徵及其與空氣污染物濃度的相關分析:根據2010-2012年西寧市基本探空氣象站逐日07:00時和19:00時兩個時次的逆溫資料,及西寧市環境監測站監測的大氣污染物(SO、NO、PM)日均值數據,分析了西寧市逆溫基本特徵及其與空氣污染物濃度之間的相關關係。結果表明:西寧市2010-2012年07:00時逆溫出現頻率為69%,19:00時逆溫出現頻率為41%,近地逆溫層厚度冬季最厚,夏季最薄。07:00時和19:00時月平均逆溫厚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西寧市逆溫發生頻率冬半年明顯高於夏半年;秋、冬季產生的逆溫強度明顯比春、夏季強。3年來來西寧市空氣污染共出現148天,逆溫頻率和空氣污染物月平均濃度有較好的正相關性。08:00時西寧市逐日空氣污染物濃度與逆溫厚度呈正相關,與逆溫強度呈負相關關係。冬、春季平均空氣污染物濃度值與逆溫厚度、強度均呈正相關關係。

水污染物濃度研究

三峽庫區泥沙對水污染物濃度測定值的影響研究:該篇文獻主要研究三峽庫區的泥沙特徵及其對測定水樣污染物濃度的影響,分析了濾膜過濾水樣、原水渾水樣等多個污染物指標。基於分析研究結果,建議在對三峽庫區水質進行評價時,應考慮水樣中的泥沙含量,並對不同泥沙濃度的水樣進行分級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