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縣大街國小

大街鎮大街國小,歷經“三遷址、六更名、兩步制”, 2001年中國小分設。目前,學校占地25畝,環境寬敞優美,建築及綠化布局合理,

基本信息

簡介

以“習慣影響一生”為辦學理念,形成了師生家長“養成教育 ”一體化辦學特色,已發展成為一所省一級示範性國小。

地理位置

江川縣大街國小 江川縣大街國小

學校宗旨

德育領先、教學為主、培養特長、全面發展

步履維艱 歷盡滄桑

三遷址

1、1950年,縣政府由江城遷往大街,學校隨之由部隊家屬院內遷往下營寺(老醫院)。

2 、1951年,遷至大莊。當時規模:初小班3個,高小班2個,教師6人;隨後不久,在大街上營新閣內設分校,有教學班3個。

3、 1962年10月中心校高級部從大莊遷到現在校址(當時的小工廠)。當時規模:13個教學班,20個教職工。1964年發展到16個教學班(4個高小班,12個初小班,學生1000餘人,教師24人。);1969年開始辦國小附設國中班(陳叢明主持工作)。

六更名

1、1951年,由下營寺遷往大莊,取名:江川縣第四區第一中心國小。

2、1962年10月,從大莊遷至現址,取名:大街學校。

3、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江川縣城關國小。

4、1984年夏,更名:大街學校。

5、2001年2月,中國小分設,建立“大街鎮國小”。

6、2003年12月,鄉鎮區劃調整,更名:大街鎮大街國小。

兩部制

1、1978年3月,全校計教學班26個(國小16個、國中9個、高中1個),學生1390人,而僅有18個教室,國小實行兩部制教學;1981年,新建教學大樓(28個教室)和教師單人宿舍(18間),結束了兩部制教學,同時增辦學前班1個。[吳克坤任校長]

2、1985年,全校計教學班33個(國小22個、國中11個),學生1781人,教職工68人。1989年8月,因原教室成危房而迫使國小實行兩部制教學。1990年3月新建教學大樓(18個教室),結束了第二次兩部制教學。[史雲劍任校長]

3、1998年5月,由於地震,1981年建教學樓成危房,學校被迫向進校和老乾局租借教室,再次實行兩部制教學;2001年2月,中國小分設,同年4月中學遷到新址,結束了第三次兩部制教學;當時規模:國小30個班,學生1700多人,國中13個班,學生600多人。[張秀琦任校長]

改革開放 發展斐然

1985年以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前茅,為社會培養了批批有用之才。[史雲劍任校長],連年榮獲:地(市)“文明單位”;縣、鎮“先進黨支部”;地(市)、縣“先進團總支”;“國家紅旗大隊”,省、地(市)、縣“少先隊先進集體”;地(市)“德育先進集體”(90年);省“勤工儉學先進集體”(90年);星蕾藝術團多次獲省、地(市)、縣好名次,部分節目被中央電視台錄用。

1992年學校發展到42個教學班(職高籃球班1個、“3+1”班1個、國中12個、國小24個、學前班4個);學生1978人,教職工91人;學前入學率94%,國小入學率100%,鞏固率99.8%,畢業率100%,國小升學率96%,以上指標名列全縣第一。[黃志偉任校長]

1993年通過“普九”驗收;1999年通過“普實”驗收。

長遠規劃 穩步發展

一代又一代師生的薪火相傳,學校以“德育領先、教學為主、培養特長、全面發展”為辦學指導思想,以“人文化、素質化、現代化”為辦學目標;在“習慣影響一生”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制定了學校近、中、遠期發展規劃,倡導“人為本、創為先、做為實”的管理理念,孕育了“團結、和諧、創新、務實”的校風。

德育為首 以德治校

學校以“習慣影響一生”為辦學理念,以“強化養成教育、細化常規管理、減輕課業負擔、推進三生教育、構建和諧校園”為工作思路,降低德育重心,突出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形成了師生、家長養成教育“一體化”特色,構建了養成教育全方位德育體系。

教學為主 科研強校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強校”,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質量,深入“課改”,力推“雙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套用研究。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激活群體科研潛力。省、市級課題《小學生養成教育與校本教材開發研究》和《國小家長學校校本教材開發與研究》順利結題驗收,分別被評為市、縣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同時榮獲省、市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其它國家、省、市、縣級課題研究管理規範,研究工作穩步推進。

構建平台 全面發展

在“構建平台、培養特長、強健體魄、全面發展”思想指導下,學校構建了開放、多元、創新的成長平台;先後創建了:校刊《春華.秋實》編輯部,省《學生新報》小記者站,“小太陽廣播站”,“星蕾藝術團”,“春華杯”系列活動(如:“春華杯”藝術節、“春華杯”辯論賽、“春華杯”演講賽、“春華杯”書法比賽、“春華杯”讀書活動等),紅領巾社團組織等成長平台。拓寬育人渠道,豐富課餘生活,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實施了素質教育。

拓展交流 提供示範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北京、浙江……等國內外及省內多所學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成功舉辦了省、市、縣家長學校、養成教育現場會及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多次;接待外國領事、美國、英國及省內外教育考察團多個。國際化的合作與交流大大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

與時俱進 再創輝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校科學的管理,良好的三風,突出的辦學特色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雲南省校本培訓先進集體、雲南省三生教育示範校、雲南省現代教育示範校、玉溪市文明單位、示範性家長學校、養成教育示範學校,EEPO方式試點學校。2007年5月受雲南省教育廳選派,代表雲南省參加了教育部與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金螺號”欄目聯合舉辦的全國百所優秀中國小校園文化展播。

回顧辦學歷史,每一次躍升,都凝聚著歷任領導及全體教職工的心血和智慧;每一點成績,都浸透著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展望美好未來,我們將更加堅定地沿著藝術、科學管理之路,為躋身國內名牌學校行列,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