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榜樣:我們的雷鋒

永遠的榜樣:我們的雷鋒

雷鋒永遠是人民心中的英雄,雷鋒精神永遠是共和國的“國魂”,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雷鋒沒有隨著一個時代的遠去而遠離,他始終與我們相伴相隨。 為了更深入地探索雷鋒的精神世界,推動學雷鋒活動廣泛開展,華琪、蕭瀟編寫了這本《我們的雷鋒(永遠的榜樣)》。《我們的雷鋒(永遠的榜樣)》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雷鋒生前友人和戰友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原瀋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幹事張峻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照片,豐富了本書內容,更真實地展現了雷鋒的人生軌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內容簡介

我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長大的一代。我們都知曉雷鋒紀念日是3月5號。我們曾背下毛主席為雷鋒同志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許許多多的人在這個名字前加過一串串形容詞。螺絲釘精神、樂於助人、小小少年的朋友、稱職的人大代表、謙虛。
是否,我們在感念雷鋒事跡、讚揚他種種優秀品質的同時,也要了解這個有血有肉的人呢?華琪、蕭瀟編寫的這本《我們的雷鋒(永遠的榜樣)》向我們講述了雷鋒的故事。

圖書目錄

望城——我們的雷鋒
三湘大地的苦娃子
少先隊的小楷模
想上大學
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
第一次“學著”捐款
學會了開拖拉機
分別同學 相會英雄
鞍鋼——我們的雷鋒
從韶山到天安門廣場
他的名字叫雷鋒
我不是為錢來的
一身新衣服
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軍營——我們的雷鋒
14歲報名參軍
他們犯了一個正確的“錯誤”
好樣的汽車兵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特殊的入黨經過
無名的引路人
小學生推薦的人民代表
紅領巾的知心朋友
他永遠活著
中國——我們的雷鋒
《中國青年》的深入報導
毛澤東欣然命筆
周總理兩次題詞
做個好人
學習雷鋒好榜樣
唱支山歌給黨聽
世界——我們的雷鋒
6751存款折
世界青年的榜樣
幾度迷失 幾度呼喚
從平凡走向偉大
永存的道德價值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永遠的叔叔
附錄
在國小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在鞍鋼授獎大會上的發言
解放後我有了家 我的母親就是黨
憶苦思甜
做個優秀的校外輔導員
雷鋒生平年表
編後記

文摘

想上大學
雷鋒有一顆難以泯滅的、渴望上學求知的心。
他那短暫的學生生涯,雖然色彩斑斕,生機勃勃,但人世間孤苦與貧困的陰影又不時籠罩著這棵幼苗,不時摧殘著他那顆讀書求知的上進心。
跨人新社會門檻的雷鋒,在10歲那年的夏天,背上書包,走進了教室,實現了他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讀書願望。他感到了翻身解放的揚眉吐氣,感到人間真的變了,一下子變得那么舒心,那么美好。然而,人民雖然當家做主,卻遠未走上富裕的道路,“一窮二白”的祖國仍不能更多關照像雷鋒這樣的孤兒,這樣的苦孩子。
因而,這位孤兒的小學生涯是寄人籬下的,有時也確實是含著淚水度日。原因很簡單,他寄居過的幾家親戚都很窮,自家溫飽都難保,哪有餘力撫養別人,何況還要供他念書!可他不管別人怎么說,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不管每天跑多遠的路,就是一心想多念書!
解放初期的窮鄉僻壤,附近沒有學校。土改期間,鄉農會為翻了身的窮孩子辦了所“上車廟國小”,一間廟舍兩名先生,難以想像的簡陋。雷鋒是農會主席彭德茂保送到這所國小念書的。土改複查後,這間國小也就解散了。鄉政府成立後,彭德茂當了鄉長,又保送雷鋒到離家較遠的向家沖國小讀了不到兩年,這所民辦國小也解散了。附近再無學校可上,雷鋒只好輟學在家,幫人放牛、砍柴。不久,他聽說城郊有所清水塘國小,雖然離家很遠,他還是拿著自己在前一所國小的考試成績單,央求人家請求插班上學,經考試終於被錄取。可堂叔嬸們不贊成,說是路遠跑不起……不管叔嬸怎么說,也不管一天跑個來回三十幾里路。他打個赤腳風裡雨里、春夏秋冬,堅持在清水塘國小又讀了一年多。1955年轉到荷葉壩完小讀到高小畢業,可上中學的願望還是落了空……
6年間,雷鋒換了4所學校,不知跑過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換成任何一個孩子也是難以堅持的。他知道堂叔家裡窮,供他念書不容易,就在課餘時間盡力幫助家裡多做些事。
雷鋒這段困苦的學生生活,與其說像嚴冬過後的報春花,不如說更像他家鄉春天裡到處生長的那種不怕風吹雨打的小草……
即便如此,雷鋒還是念念不忘上中學,乃至上大學。1958年,當他得知望城縣著名的“養豬姑娘”馮健被組織保送到湖南農學院讀書時,又高興又羨慕。雷鋒找到這個比他大三歲的姐姐說:“馮姐,我想跟你一塊兒去農學院讀書,你看可以嗎?”馮健當然希望雷鋒能與她一道上大學,可是這事要組織來決定,她愛莫能助。後來,雷鋒向縣委幾位領導都請求過,但因為馮健上學是地區點的名,名額有限,雷鋒上大學的願望終未實現。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
1956年,正是黨號召大辦農業、發展農業生產的時候。7月15日,是荷葉壩國小高小同學難忘的日子。國小畢業了,隆重的典禮會場,桌上擺滿了學生採擷來的束束鮮花。雷鋒所在班贈送給學校留念的紫紅色幕布掛在台上,更給會場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師生們相互交談,依依惜別。
這天,雷鋒穿上了節日才穿的那件白襯衣。從他的臉上可以看出,內心有著按捺不住的激動和喜悅。他和同學們談老師的教誨;談成長中的童年趣事;談人生,談志向。這時,班主任鍾霞生老師走了過來,鍾老師問班上學習委員:“王振雲,你畢業以後準備怎么辦?”
“準備報考一中,將來還要考大學。”
“好!有志氣!”
鍾老師又轉過來問另一位同學:“吳強國,你呢?”
“也準備報考一中。”吳強國充滿信心地回答著。
“雷鋒,你是怎樣打算的呢?”鍾老師又關心地問雷鋒。
“我……”一向說話爽快的雷鋒這時陷入了沉思……
誰都知道,6年國小結束,畢業轉軌。同學們私下都議論紛紛,有的想繼續升學,報考中學;有的則打算到城鎮當工人。唯獨雷鋒不露聲色,也不參與議論。
P9-11

後記

編完《我們的雷鋒》,掩卷沉思,雷鋒為什麼能成為50年來新中國的道德典範,人們爭相學習的楷模。其實,雷鋒與我們芸芸眾生一樣,是一個普通的人,平凡的人。他的事跡也很平凡,遇到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做過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經過努力都能做到。但他認真地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從而成就了他的不平凡。他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從而走向成功的巔峰。
2009年9月10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雷鋒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可見雷鋒的影響力之大。
雷鋒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做了許多好事,而這又建立在他認認真真、高質量乾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雷鋒精神,歸根結底就是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雷鋒的精神貴在奉獻,更貴在堅持。雷鋒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學習雷鋒,我們要摒棄為學而學的浮泛作風,摒棄不著邊際的理論高調,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將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內化為自我約束、自我修養,將“做好事”視作自己的社會責任。
世界在發展,時代在前進,不同年代,雷鋒精神有著不同內涵。或許在七八十年代,需要的是一種無私奉獻,而在今天則需要對於他人和社會的關愛。但無論時光如何流逝,世事怎樣變遷,事實證明,雷鋒精神都是我們這個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
雷鋒永遠是人民心中的英雄,雷鋒精神永遠是共和國的“國魂”,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雷鋒沒有隨著一個時代的遠去而遠離,他始終與我們相伴相隨。
為了更深入地探索雷鋒的精神世界,推動學雷鋒活動廣泛開展,我們編寫了這本書。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雷鋒生前友人和戰友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原瀋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幹事張峻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照片,豐富了本書內容,更真實地展現了雷鋒的人生軌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