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失去自信

永遠不要失去自信

《永遠不要失去自信》內容簡介:自信的魅力在於,它使人無畏,因此能夠克服萬難,跋涉險境,贏得成功。如果你真的想超越目前的成就,那么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提升你對自己的信任。一個人只有自信地活著才能不斷的突破自己。自信人生三百年。唯有自信的人才會有所成就。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永遠不要失去自信》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羅伯特·科利爾(Collier R.) 譯者:林博

圖書目錄

前言
第01講魔力就在你的身上
第02講自信幫你贏得一切
第03講你的腳下就藏著無盡財富
第04講沒有勇氣,就不可能擁有一切
第05講給自己一個合適的目標
第06講讓智慧引導你前行
第07講唯信念堅定者方能成事
第08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第09講激活你的精神之力
第10講思維的魅力
第11講讓“內在的人”幫你解決問題
第12講掌握宇宙的法則
第13講欲望在前,成功在後
第14講如何獲得想要的東西
第15講給種子注入生命力
第16講成功的前提是願望
第17講先要播種,方有收穫
第18講助人即是助己
第19講信念無處不在
第20講認識“思維科學療法”
第21講偉大的潛意識思維
第22講如何讓工作變得激情四溢
第23講信念源於渴望
第24講怎樣將你需要的人吸引過來
第25講有自信就能成功
第26講發揮你靈魂的偉大力量

序言

從人類歷史上無數的事例中,我們能夠發現,大多數有著偉大成就的成功者和偉人,當他們開始自已的人生征程時,都首先要面對無盡的艱難險阻。
大概沒有幾個人會想到,至今我們仍在傳頌不已的古雅典雄辯家狄摩西尼,曾經連與人交流都有障礙,說起話來結結巴巴,他首次在公開場合進行演講的時候,獲得的是觀眾們無情的嘲諷;尤利西斯·愷撒曾經患有癲癇病;出身卑微而家境貧寒的拿破崙,為了進入正規軍事院校學習,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克服極大的障礙。也許人們覺得拿破崙是個天生的軍事天才,然而實際上,在軍事學院上學的時候,他的成績一直處於中下游,在有65人的班上排名46。拿破崙因為家境貧寒、身材矮小,曾經非常自卑,早年他寫給朋友的信里甚至說過自己想要自殺。
班傑明·富蘭克林、亞伯拉罕·林肯、安德魯·傑克遜等著名的美國領導人,也都是這種情況。他們都有著卑微的出身,一生下來就遭受著貧窮的侵擾,接受完整的正規教育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從他們所處的環境來看,簡直找不到一點優勢。斯圖爾特隻身來到紐約闖蕩的時候,所有的財產加起來僅僅只有1.5美元,連個落腳之地都沒有,然而他就是這樣赤手空拳,創下了約翰·沃那梅克商場這個商業帝國。
托馬斯·愛迪生曾經是火車上的一個報童:剛開始工作時,安德魯·卡內基的月薪是4美元,約翰·D.洛克菲勒也曾經做過月薪約6美元的工作。瑞拉·可汗曾是波斯部隊里一個平凡的士兵。後來成了波斯國王;穆斯塔法·基馬爾曾經是土耳其軍隊中一個默默無聞的軍官,後來當上了土耳其總統。德國一戰後的首任總統埃伯特,以前乾過做馬鞍的工作;而生於簡陋的木屋、生活貧困、缺乏正規教育,是很多美國總統的共同經歷。
在同時代人中.桑多的精神和體質最為健壯,可是早年時他非常瘦弱;跳水冠軍、世界上體型最完美的女性之一安妮特·凱勒曼,小時候不僅走路有些跛,而且體弱多病;直到11歲的時候,喬治·喬伊特的腿還有點瘸,體格贏弱。那時,他回到家時常常是鼻青臉腫、一身傷痕,因為一個比他大一點的男孩總是欺負他。也許是由於這個刺激,喬伊特從那時開始就暗暗下定決心.要通過各種辦法讓自己成為強壯有力的人,一定要把那個總是欺負自己的男孩打趴在地上。而僅僅過了兩年.那個經常欺負他的男孩就被他輕鬆地打敗了.又過了幾年,他成了世界上最孔武有力的壯漢!
那些身處惡劣環境的人,為什麼最終獲得的成就遠勝於那些擁有優越條件的人呢?那些受過正規教育、接受了系統訓練、擁有著大筆財富、有無數資源可以利用的人,為什麼最終卻淪落為失敗者,而將成功的桂冠拱手讓給了那些條件遠不如他們的草根階層呢? 這其中的原因到底何在?很簡單:那些先天條件非常優越的人,有意無意中接受了“成功就是獲得物質財富”的觀點。他們的資本就是自己的天分、接受的教育、家族影響力、朋友以及財富等等。而一旦這些資本不再為他們所擁有,他們就只能眼睜睜地等待失敗的降臨。
可是,一個人要是缺乏大筆的財富、優越的家庭和特殊的才能,他們為了獲得成功,就只能尋求其他的方式。當他們不再將成功僅僅局限於物質方面之後,他們就會在自己的頭腦、自身的精神力量方面尋求突破,在經過不懈的努力過後,財富、名譽、權力、地位等等就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而更重要的在於,他們只要能夠做到信念堅定,意志堅韌,就一定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讀到這裡你就會恍然大悟,每一個不利條件的背後都隱藏著有利因素.每一次失敗的下面都隱藏著成功的種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數成功者的事例告訴我們,人生的轉折點往往就在看似無路可走的山窮水盡之時。轉折的要點在於,他們放棄了對物質的幻想.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內在的自我上,開始重視並發現精神的巨大力量。當他們通過了這個關口,所有的失敗和困難,都會自然成為他們向上攀爬的階梯。
在宇宙之中,你擁有一種永恆的精神之力.你是一個偉大的“自我”。“我們都從屬於一個神秘而偉大的整體,整體的軀幹就是自然界,整體的靈魂就是精神。”精神之力的最完整體現者,就是人本身。獲取一切成功的能力,就藏在你的精神之力中。
無論你是年長還是年輕,無論你的出身是高貴還是卑微,這都沒有關係。你只要可以認識自身內在的精神之力,擺脫單純的肉體和物質的羈絆;你只要能對自己的人生信念篤信不疑,並願意付出汗水和努力,那么,所有的不利條件、貧困以及逆境,都無法阻擋你走向勝利的腳步。而你要是僅僅將個人能力、朋友或財富當成唯一的資源,那你就不可能得到成功的眷顧。
你隨身相伴的最大財富,無疑是朋友的慰藉、物質財富和個人能力。要是失去了這些,你馬上就會一無所有。可是,還有一股能夠引領你不斷前進的力量潛藏在你自身之中,只要能發揮這種力量,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你都能夠獲得。這種神奇的力量,只有極少的幸運者才能夠感覺並利用到。而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認識並利用自身的這種力量。
在《思維的接觸》這本書中,杜克大學的J.B.萊園博士明白無誤地指出,“人是純粹物質性的”這個觀點似乎被過去的科學一再強調。他發現了人的個性是怎樣被腺通過其化學分泌物來控制的。他說,兒童思維漸趨成熟的前提是大腦的逐漸發育;他強調,大腦的一些特殊區域控制著某些思維能力,要是這些區域中的某個部分被損傷,就會損害乃至失去與之相應的思維能力。
所以,以前的科學認定,思想和行為的所有過程,以及每個過程中的一切物質基礎,都已經被揭示出來了。現在,萊園博士和別的探索者卻告訴我們,在不利用感官的情況下,人依舊能夠獲得知識!
他們所證實的不僅僅是這一點,同時還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無法限制思維的能量!也許,他們的發現中最偉大的一點就在於,在物質手段缺席的情況下,思維依然能影響事物。
起初,人們用祈禱的方式來實現這一點,可是人們經常稱這類事情為“奇蹟”。萊因博士和別的探索者卻向我們揭示道:影響事物和事件的能力,是每個正常人都具備的能力。
《思維的接觸》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我們注意:“在進行了無數次科學實驗過後,我們確信,思維的力量可以影響萬事萬物。所以,那種能夠轉化成身體行為的思維能量,就是必然存在的。”
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願望,是能否對這種思維能量成功加以利用的關鍵。一個人有著越強烈的鬥志,在對結果進行期待時擁有的精力就越充沛,事情的結果就會越強烈地受到他的左右。
通過多次實驗,萊因博士還發現,要是實驗主體注意力不夠集中或缺乏興趣,他的思維能量就非常微弱,乃至根本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以影響外在目標。他只有在目標上集中所有的精力,在目標上聚焦自己的每一點能量.最終的成功才會如願到來。
我們以前所相信的一個觀點,在萊因博士的實驗中被科學地證明了,即:有一種純物質化的能量是超越肉體或頭腦的存在的,我們只要有著足夠強烈的願望,就能夠感應並聯繫到這種能量。我們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得易如反掌。
也就是說,通過這個實驗我們了解到,人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外在條件或偶然因素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宗教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的和科學最終的證明在此重疊:人類的主權是上天賦予的,人類要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和靈魂,就必須要學會利用這種主權。
羅伯特·科利爾

編輯推薦

“我能”,所以“我必贏”。
如果你真的想超越目前的成就,那么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提升你對自己的信任。一個人只有自信地活著才能不斷地突破自己。自信人生三百年。唯有自信的人才會有所成就。
我們都可以很快樂、很健康、很富有,而這一切的力量就源於自信!自信,就是啟動心靈深處巨大潛能的力量!
這是一本最鮮活的生命教科書,它將教你練出自信,並從自信生活中獲得希望,讓自己陽光、快樂、不凡!

目錄

前言
第01講 魔力就在你的身上
第02講 自信幫你贏得一切
第03講 你的腳下就藏著無盡財富
第04講 沒有勇氣,就不可能擁有一切
第05講 給自己一個合適的目標
第06講 讓智慧引導你前行
第07講 唯信念堅定者方能成事
第08講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第09講 激活你的精神之力
第10講 思維的魅力
第11講 讓“內在的人”幫你解決問題
第12講 掌握宇宙的法則
第13講 欲望在前,成功在後
第14講 如何獲得想要的東西
第15講 給種子注入生命力
第16講 成功的前提是願望
第17講 先要播種,方有收穫
第18講 助人即是助己
第19講 信念無處不在
第20講 認識“思維科學療法”
第21講 偉大的潛意識思維
第22講 如何讓工作變得激情四溢
第23講 信念源於渴望
第24講 怎樣將你需要的人吸引過來
第25講 有自信就能成功
第26講 發揮你靈魂的偉大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