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善

《水善》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

出處

《水善》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藝術創作

出自降世神通(AVATAR)系列,該系列藝術作品中,融合東方的五行相剋理念創作了:水善、土強、火烈、氣和四個部族。

水善水善

水善部落(Water Tribe):御水術(Water Bending)

土強王國(Earth Kingdom):御土術(Earth Bending)

火烈國(Fire Nation)):御火術(Fire Bending)

氣和族(Air Nomad):御氣術(Air Bending)

降世神通引用了古希臘哲學認為構成世界的四種元素:水、氣、火、土。(地、水、火、風(氣,如人體的呼吸)也是佛門認為構成人體甚至世界的四大元素)而且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變化。在每集的開場,在展現每個元素的同時,會出現兩個漢字:一個古老的中國文字在左邊,一個現代漢字在右邊:

水 與“善良”相關。

土 與“強壯”相聯。

火 與“剛烈”相合。

氣 與“和諧”相通。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這裡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礱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