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落中的教師

內容介紹

《民族村落中的教師:文化場視域下教師發展的個案研究》內容簡介:特定時空中的文化語境,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可是,已有研究多數將衡定不變的文化語境設定為教師發展的當然的前提條件和邏輯起點。而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演進,過去相對單一、靜態的文化語境正在被多元、動態的跨文化語境所取代。基於對這一世界文化場的劇變及其對教師發展帶來的影響的關注,本研究以格爾茲的文化闡釋學作為分析的理論框架,將視線投向跨文化語境中教師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捕捉不同文化在教師發展歷程中的痕跡,捕捉多文化間的匯聚與交融、碰撞與衝突給教師內心世界帶來的震盪。因為這是教師發展的文化基礎和動力源泉。
文化場既不是單純的空間場與物理場,也不是單純的時間場與心理場,而是融合了空間的、時間的和觀念的等各種因子的綜合場。當下教師發展文化場中的文化類型由外來文化、本土文化以及外來與本土兩種文化相交鋒的、居於衝突與變動中的文化所構成。研究以教師發展文化場為背景,描述了場中5位苗族教師生活與教育活動中的關鍵事件,分別從教師的教育觀念、知能結構、文化性格、工作職責及多元文化的環境等不同側面闡釋了教師發展的內涵及其背後的文化依據。跨文化語境中教師的主觀文化體驗可分為兩個維度、四種狀態。兩個維度是:(1)文化自在維度;(2)文化自覺維度;四種狀態是:(1)未意識到的、難以言表的安然與宿命;(2)未意識到的、難以言表的焦慮與無奈;(3)意識到的、可以言表的安然與宿命;(4)意識到的、可以言表的焦慮與無奈。基於不同的“文化體驗”,提出教師發展的五個階段,即準備一濡化期、人職一探索期、熱情一適應期、困惑一焦慮期與穩定一淡泊期五個時期,這五個階段的順序並非固定不變,且對每個教師而言具有個體差異。
教師發展的實質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知能結構和文化性格的逐步合理、提升與完善的過程,是一個外在環境與教師內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教師發展文化場的整體性、動態性與跨文化性,決定了教師的發展歷程是一個連續的、多維的互動過程,是一個社會文化期待與主觀自我期待的互動的過程。其中的動力機制源於文化間的差異及其所導致的觀念的衝突、復原力的因應與文化的覺醒。在當下跨文化的語境下,教師發展的文化困境表現為局內與局外的尷尬以及傳統與現代的衝突。為衝出這兩個困境,應當從提升文化自覺、調整學校教育範式、推進跨文化教師培訓、加強民族文化建設、促進民族社區發展等幾方面為教師發展提供文化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