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勞動生產率

比較勞動生產率

比較勞動生產率、二元對比係數和二元反差指數是二元經濟結構的三個主要測度指標。比較勞動生產率,即一個部門的產值比重同在此部門就業的勞動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該部門1%的勞動力所生產的產值在整個國民總產值中的比重。比較勞動生產率越高,表明本部門的產值與勞動力比值越大。 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差距越大,經濟的二元性越顯著。同時,非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軌跡呈現“倒U 型”特徵。

什麼是比較勞動生產率

比較勞動生產率、 二元對比係數和 二元反差指數是 二元經濟結構的三個主要測度 指標。

比較勞動生產率,即一個部門的產值比重同在此部門就業的勞動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該部門1%的勞動力所生產的產值在整個國民總產值中的比重。

比較勞動生產率大致能客觀地反映一個部門當年勞動生產率的高低,通常 第一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低於1,而第二、三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高於1。比較勞動生產率越高,表明本部門的產值與勞動力比值越大。 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差距越大,經濟的二元性越顯著。

從時間序列考察,當經濟結構二元性處於加劇階段時,農業部門的比較勞動生產率逐漸降低,非農業部門的比較勞動生產率逐漸升高;在兩部門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差別達到最高點後,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又轉而逐漸升高,從低於1的方向趨於1,非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則趨於下降,從高於1的方向趨於1。所以,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軌跡呈現“U型”特徵。同時,非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軌跡呈現“倒U 型”特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