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南村

毓南村面積6.15平方公里,耕地823畝,位於南安市金淘鎮東部,省道307線貫穿全境,毓南村山清水秀、村風文明、村容整潔。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毓南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市金淘鎮政府駐地東5.2公里,位於南安市金淘鎮東部,省道307線貫穿全境,東距大泉州中心市區37公里,西望鎮區(千金廟)僅5公里,距離南安市區19公里,北至淘溪東畔。
毓南村轄有羅洋角、鳳頭嶼、學堂邊、赤崎頭、溪西、尾宮、毓南中角、崎圳頭、虎形角、大壩洋、粕只內、嶺腳內角、嶺角中角、嶺腳外角、橋頭角15個自然村。截止2008年,有15個村民小組,有村民609戶2742人。村落面積6.15平方公里,耕地823畝,山地5000畝。主種水稻、甘薯等農作物。

歷史沿革

毓南村原隸屬南安十三都,民國年間為院口保,抗戰期間由院口、田頭二村合建一學校,取名毓南學校,此後即以毓南為保,後相繼為鄉、大隊,1984年為毓南村委會。

基礎設施

毓南村山清水秀、村風文明、村容整潔,截止2008年,境中有樓房500多座,有庫容量40萬立方米的躍進水庫和庫容量10萬立方米的坑頭水庫。是著名的僑村,有旅居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義大利、日本及港澳台的僑親3000多人。境中10公里的村主幹道已全部硬化,並全部安裝路燈,85%的村民飲用自來水,被泉州市、南安市授予寬裕型文明村。
毓南村委會辦公大樓屹立於307省道邊,二層的現代建築緊靠村居民宅,特別是在毓南國小雄偉建築群的映襯下,更為毓南村增秀色。毓南國小已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泉州市綠色學校”、“泉州市體育傳統校”、“泉州市先進教工小家”。

歷史名人

毓南村歷史悠久,歷史人文有明代孝子楊守愷,孝著闔邑,名登郡乘朱太守及縣主剡,奉旨晉京幸聖恩褒獎敕旨旌表建亭於青山嶺上,昆仲侍孝克恭而得誥封孝子,愷授任溫州知府正堂,其弟守成特授知柳州府太守府尹。

歷史記載

境中的菩提院歷史悠久。據《泉州府志》記載,南安縣十五都民壽鄉崇孝里菩提院始建於宋代景定初年(1260年)、原址粕只內石皂,奉敬釋迎牟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寺院曾有多僧住持,萬曆時 (1573—1619年),尚鑄巨鍾一口,晨昏回鳴,梵音遠播,堪稱一方勝地。1993年,旅居印尼僑親謝先生義捐巨資,海內外鄉賢踴躍回響,卜香香埔尾今址依山重建寺院,重雕金身16尊,再現院宇雄姿。古院新修,金碧輝煌,憩身心,吸引住海內外更多香客遊客。

人文景觀

村落院口建於唐朝古道上(通往泉永德)的古石橋已歷經千年風雨,橋頭古榕樹腰圍有8米,是百多年古榕。村里留有清朝古民居建築10多座,古民居建築有三雕歷史景觀,資源豐富,有石雕、木雕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