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學流言榜

每月科學流言榜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台、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通過整合權威信息的方式對社會影響較廣的各種流言給予科學解釋,在每月月末發布。

發布機構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台、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並於2014年1月發布第一期。

往期回顧

3月

1流言:小劑量降壓藥會讓體重上升?

來源:網上流傳一種“服用降壓藥會導致體重上升”的說法,一些網民對此十分關注。目前中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突相關圖片 破3.3億,這種說法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值得探究。

真相:服用降壓藥真的會導致體重上升嗎?記者採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高血壓科主任余振球。服用降壓藥物會增加體重嗎?降壓藥物是否含有導致肥胖的激素?余振球認為,可以明確,服用降壓藥物本身不會導致體重上升,降壓藥物中也不含導致人體肥胖的激素。從理論上講,有少數降壓藥物如果一段時間內大劑量服用,會使得某些患者血糖、血脂代謝紊亂,導致體重上升。有些患者血壓升高的時候,會出現頭暈、頭痛、心慌、胸悶和乏力等症狀,這期間患者一般不太願意活動,缺乏運動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對於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我們目前提倡小劑量聯合用藥,而且降壓藥物的可選擇範圍比較大。所以合理使用降壓藥物可明顯減少甚至消除對血糖、血脂代謝的影響。患者服用降壓藥血壓正常後,病人的症狀減輕甚至消失,身體舒服了,心臟功能恢復了,是可以進行一些適量運動、並以此來控制體重。

2流言:美國極端天氣源於中國污染?

來源:3月8日,美國國家公共電台報導“中國污染可能導致美國寒冷多雪冬季”,其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專家認為,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燃煤所導致的大量白色排放物吹向東面,與太平洋上空的風暴相遇,而這些風暴可能對美國冬季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美國波士頓“末日暴雪”和紐約、華盛頓極寒天氣與中國空氣污染有關,這一觀點到底是基於科學研究的可信論斷還是缺乏根據的武斷指責?

真相: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兩位權威專家,對此做出回應。“研究顯示,入冬以來,美國暴雪頻繁主要是極地冷空氣中心偏向美國和大西洋暖濕氣流偏強造成的,與中國空氣污染沒有直接關係。”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周兵給出了明確回應。“事實上,查閱氣候歷史資料就可以發現,美國冬季出現低溫和暴雪事件,並非偶然。”

周兵告訴記者,美國的地形特徵是東西兩側高,中間低,南北開敞,冬季其上空穩定維持著強大的低氣壓帶,有利於中高緯度的冷空氣迅速南下。同時,美國東部五大湖區存在“大湖效應”,冬季極地氣團南下經過湖面時,溫度極低的空氣與相對溫暖的水面接觸交匯從而形成降雪,“在地形與氣候系統的雙重作用下,美國冬季容易出現低溫和暴風雪天氣”。

那么中國的污染物對此是否存在一定影響呢?由多國科學家參與的評估報告《洲際傳輸評估報告》明確指出,東亞的污染物排放對北美極端天氣的“貢獻”是非常有限的。

3流言:用蒸鍋熱飯相當於自殺?

來源:網上流傳蒸食物一定要先開著蓋子把水燒開,再放入要蒸的食物,蓋上蓋子!用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或是過濾過的水。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有氯,再經過加熱後,由於鍋蓋是蓋著的,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所以一定要用煮沸過的開水或用已過濾掉氯的水來蒸東西。因為氯有致癌的危險。即使只是蒸饅頭,都要有此常識。

真相:其實,自來水中氯的含量很低。不僅如此,氯在致癌分類中,僅和咖啡因同級——“目前尚無足夠資料來確定該物質是否為人類致癌物”。況且,在蒸煮東西時,也會主要分解成氯離子、氯酸根和氧氣。前兩者不會蒸發,後者不會影響健康,根本不可能形成包裹物。這一過程有沒有鍋蓋的遮擋都會發生,所謂水開之前務必要把鍋蓋打開的好心提醒只是多此一舉,而且打開鍋蓋會造成熱量的散失浪費,還會影響食物的口味。

4流言:靠洗髮水能防脫髮?

來源:隨著成龍魔性的Duang流傳網路,曾經“男神”李亞鵬的禿頂被網友們扒了出來,台灣媒體信口開河的“大陸男性禿頭面積相加占北京四分之一”也引起了男人恐慌。各類能讓你Duang起來的洗髮水,無論是防脫還是生髮都遍布網路,它們真的管用么?

真相:對於洗髮水來說,它的作用主要是護理頭髮,乾性、油性和中性的發質適用的洗髮水也不同。如果洗髮水使用不當,不僅不能養發,而且還會導致斷髮、頭髮脫落等。洗髮水只是保健品,它並不屬於醫藥產品,想要生髮,則必須依靠醫學手段,另外對於斑禿這種脫髮現象,可以實行針刺加藥物刺激毛囊生長的方法。如果僅僅依靠洗髮水所說的生髮功能,是很難有奇蹟發生的。

5流言:指甲豎線是健康晴雨表?

來源:有人說,指甲上的豎線代表一個人體質的好壞,如果體力透支,精神長期疲勞的話,豎線就會越來越多喔!年輕人如果已經有了的話,就說明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有壓力。果真如此嗎?

真相:指甲的豎紋有很多原因,但最為常見的原因是老齡化,人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指甲越來越無力留住水分了,指甲的豎線增加,就像是我們的皺紋一樣。但是它們的表現形式與你的健康無關。如果你真的去數數你指甲上的豎線,也許大家都是精神衰弱。

6流言:有些花不能家養?

來源:很多人喜歡在家裡養一些花增加節日氣氛,但最近網上流傳說百合的香氣會使人興奮引起失眠,水仙花有毒等等,很多植物最好別在家裡養。養花也有禁忌嗎?

真相:北京市園林研究院植物所所長王茂良指出,沒有哪些花絕對不能養,但要養在合適的地方。不過,不管什麼花,都最好不要放在臥室里養。因為臥室往往是較為封閉、狹小的空間,百合、水仙、等花香濃重的植物,不利於人們入睡。一品紅等植物莖葉里的白色汁液會造成過敏。除了臥室,陽台上、客廳里幾乎可以養所有中小型植物。有些植物的香氣可能令人過敏,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有的人就很喜歡花香也不會過敏,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而像鬱金香、香草等很多植物雖然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生物鹼,但要看我們接觸的量多少了,家裡養一盆鬱金香,不會有什麼問題。

7流言:吃斑點香蕉會生病?

來源:在水果店挑選香蕉時,人們一般鍾情於通體金黃色的;也有人買香蕉就買帶有黑斑的香蕉,認為香蕉長黑斑點說明它成熟,成熟的香蕉免疫活性相較於青綠色的香蕉要強得多。那么斑點香蕉到底能不能食用?食用香蕉帶斑點會不健康嗎?

真相:知道食用斑點香蕉是否有害,首先得確認香蕉上的黑斑怎么形成的。像其它植物一樣,香蕉也會害病。比如黃葉病、炭疽病、黑星病、花薊馬、裂果病等等。而其中,患了炭疽病會讓香蕉呈現出黑斑症狀。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盤孢菌引起的,屬於真菌性的病害。這種病症只有在香蕉成熟時才會顯現出來。因此成熟後,被侵染的香蕉果實果柄和表皮上會出現一個個褐色的圓形斑點,漸漸擴大面積並且連結起來成為大塊斑點。兩三天以後整個果實就變黑甚至腐爛。

那么吃了患炭疽病的香蕉會不會染病?答案是不會。炭疽菌只是侵害香蕉,對人造不成什麼影響。何況,使香蕉發黑的炭疽菌與炭疽病毒沒什麼干係,當然無法使人致病。表皮發黑說明香蕉已成熟,此時味道甜,口感好,最宜食用。如果又放置了幾天,導致果肉發黑,就不要食用了。

8流言:兒童用電子產品會得眼疾?

來源:一條微信在朋友圈內瘋傳。微信內容說“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三位醫生拿自己孩子做了7天實驗,出現三種結果:玩20分鐘iPhone,三個孩子平均視力接近輕度假性近視狀態;玩20分鐘iPad,淚膜破裂時間與乾眼症患者相當;玩10分鐘手機,相當於看30分鐘電視。讓孩子們遠離手機,遠離iPad!尤其不要在黑暗中玩手機!容易患黃斑病變,此病無法醫治。讓孩子們遠離手機。”

真相:微信中所提到的電子產品對於眼睛的損害並不是危言聳聽,但是這些症狀只是短時間存在的,如果不長期、連續過度用眼,這些症狀是可以恢復的。至於所說的“黃斑病變無法醫治”也是不科學的。

手機、pad、電腦螢幕發出的藍光真的會損傷眼睛?答案是肯定的。手機、pad、電腦的螢幕都會放射出的大量藍光,而藍光正是對眼睛損傷最大的可見光。自然光中也存在藍光,為什麼我們的眼睛不會對自然光中的藍光那么敏感,而手機發出的藍光卻對我們的眼睛傷害這么大?原因就是手機螢幕發出的藍光是其所發出光中最強的,而自然光中的藍光不是最強的,人類已經適應自然光,所以對自然光中的藍光不是那么敏感。但是,手機螢幕的藍光是非自然光,長時間使用就會損傷人類的眼睛。

9流言:化療會導致癌細胞擴散?

來源:網路上有文章聲稱美國科學家承認手術或放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手術或是化療不是治療癌症的常用手段嗎?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真相:癌症專指惡性腫瘤,主要的治療手段有手術、化療、放療等。其中,手術切除適用於局部治療,較徹底。但是,一旦癌症發病後,癌細胞脫落增殖並且通過血管、淋巴管向周圍轉移就不好辦了。這樣一來,手術後仍會復發,因此,想要通過一刀切治癒癌症不太現實。這時需要藉助化療或是放療,其中,化療分為全身化療、輔助化療、補救化療等。有臨床證明,放療和化療都可以破壞或者消滅癌細胞,甚至會治癒某些腫瘤患者。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會讓患者承受很大的痛苦,而且在抑制、殺害癌細胞的時候,還會產生副作用,傷害人體的正常細胞和機體功能:有的化療藥物還會引起過敏反應,藥物性發熱等問題,而放療對患者局部組織損傷較大。

“放化療對人體健康細胞有害”這的確是沒有問題的,但這並不等於說,放化療就會導致癌細胞擴散。至於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手段,這還得根據病人的情況來制定。

10流言:解酒藥“千杯不醉”?

來源:江湖上出現了一些人,他們號稱“千杯不醉!”他們就是“4斤哥”“5斤哥”與“6斤哥”。而且各種各樣宣稱能夠“加速解酒、保肝護肝”的解酒藥也悄然出現了。解酒藥的種類多樣,主要為藥片、膠囊、口服液等形式;產品的成分也紛繁不一,既有以葛根、枸杞子、靈芝等中藥為主的產品,也有以蛋白粉、胺基酸、維生素、泛酸鈣等為主要成分的“解酒藥”;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那么,這些“解酒藥”到底能不能解酒?

真相:從醫學的角度看,還沒有一種真正的解酒藥。人體主要通過肝臟、皮膚和呼吸系統三大途徑代謝酒精,其中肝臟最為重要——大家都知道喝酒傷肝的道理。要想不醉,就是需要乙醛脫氫酶在肝臟中大量產生,把乙醛氧化——這一過程是一個緩慢的生物化學反應,在人體中是不能迅速完成的。

因此,酒量的大小,由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多少來決定。而這兩種酶的多少,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沒有任何手段能增加這兩種酶的分泌。“根本沒有真正能解酒的靈丹妙藥!”河南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尚佳說,市面上的“解酒藥”,無論中藥西藥,都不存在徹底的解酒作用。

11流言:吃母乳能抗霧霾?

來源:民間抗霾的方法在最近一直新招頻出,《對抗霧霾你應該吃的九種食物》、《這些植物可以防霧霾》、《選好房子抗霧霾》……各行各業都在想方設法和霧霾扯上點關係。甚至有人說母乳也能抗霧霾,是真的嗎?

真相:確切的說,母乳巨噬細胞在乳腺局部對抵抗乳腺炎、保持母乳清潔及對乳腺腫瘤的監視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增強新生兒及嬰兒抗感染的能力。但進入嬰兒胃腸道後難免被胃酸破壞分解,能否繼續保持活性、發揮功能,還是學界懸而未決的問題。所以,想要讓寶寶從母乳中獲得大量活性的巨噬細胞,並以此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功效相當有限。

巨噬細胞真能對抗霧霾嗎?所以,單從第一層面來看,巨噬細胞並不能說是pm2.5的終極對手。既然巨噬細胞並非pm2.5的終極對手,母乳中的巨噬細胞對於嬰兒抗感染的作用也相當有限,而且,寄希望於通過吸收母體的巨噬細胞來對抗pm2.5,則更是不可能。所以,母乳抗霧霾的想法雖然美好,並不科學。

4月

1、 竹炭能夠去甲醛?

流言:談起令人色變的甲醛,人們常常會將它與一系列惡性疾病聯繫在一起。於是,市面上經常可以看到打著各種相關圖片 淨化空氣旗號的綠色環保用品,而最為人們熟悉的就是竹炭。那么,竹炭是否對甲醛有吸附作用呢?

真相:經北京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發現,竹炭去除甲醛的效果其實並不理想。雖然根據測量結果可以看到,竹炭對甲醛的確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在5%左右,但是實驗人員稱,這並不能說明活性炭在此次實驗中對甲醛的吸附率就是5%。因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共場所空氣中甲醛測定方法》(GBT 18204.26—2000)的說明,這5%的數值也有可能是由於實驗方法本身的誤差所導致的。這一誤差有可能來源於實驗過程中對空氣取樣時設備的穩定性、樣本的反應時間等因素的影響。

2、 袋裝奶加熱會致人慢性鋁中毒?

流言:網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袋裝奶經過加熱後飲用,不僅會導致牛奶營養流失,還會使外包裝中的重金屬鋁析出致人中毒。

真相: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副院長萬平玉解釋,牛奶的外包裝內側有一層鋁箔。雖然只有很薄的一層聚乙烯膜將鋁箔和牛奶隔開,但是聚乙烯膜的熔點一般在120攝氏度以上,遠高於水的最高溫度,所以不可能在水煮過程中出現破損和熔化,鋁箔也不可能析出重金屬鋁。為防止塑膠膜受熱時可能發生裂解、氧化、降解等風險,聚乙烯在製作成膜時一般會加入抗氧化劑、熱穩定劑等助劑。只要是質量合格的包裝袋,一般都不會有鋁超標問題。

3、 無根豆芽有毒嗎?

流言:據網上熱傳的一些文章稱,豆芽培育時添加“無根水”生產出無根、白嫩的豆芽。食用後“輕者可使兒童發育早熟、女性生理改變、老年人骨質疏鬆等,嚴重的可能導致身體癌變。”事實上,這種豆芽真不能吃嗎?

真相:所謂的“毒豆芽”就是培育時添加“無根水”(即6-苄基腺嘌呤等物質)生產出無根、白嫩的豆芽。事實上,6-BA被廣泛地套用到農業、果樹、園藝甚至作物中,在增產和保鮮兩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並且,按照中國規定它是可以用於無公害果品的生產的。現有證據表明,6-BA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安全性較高,中國相關部門的管理措施也能佐證它們的安全性。

4、 溫度超過100℃味素就會致癌?

流言:朋友圈流傳的一篇題為《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素,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素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

真相:味素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鈉,谷氨酸的鈉鹽。由谷氨酸鈉的分子式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並不穩定的狀態,加熱後極易脫水變為另一種穩定的物質——焦谷氨酸鈉。但首先,溫度並不是人們傳聞的100℃,味素溶解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谷氨酸鈉會發生分子內脫水,這才變為焦谷氨酸。其次,由於焦谷氨酸沒有鮮味,“谷氨酸鈉轉化為焦谷氨酸鈉會降低鮮味”是正確的,但是焦谷氨酸致癌,這個言論尚無科學證明。焦谷氨酸鈉別名為L-2-吡咯烷酮-5-羧酸鈉。它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極易溶於水,有較弱的刺激性,但沒有過敏反應,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5、 口香糖會粘住腸胃?

流言:從小我們就常聽大人說,千萬別把口香糖吞進肚子裡,否則它會把腸子粘住,危及健康和生命。

真相:英國專家研究表示,口香糖的確很難被消化,但它仍然沒能力逃過正常人的消化系統,最多需要三天左右就會被消化掉,最終被排出體外,所以不會把腸子粘住。但是為了避免意外,最好不要給小孩吃口香糖,以免誤吞入氣管。

6、 蘇打水會改變酸性體質?

流言:頂著“健康、時尚的弱鹼性水”的光環,蘇打水成為時下的流行飲品。網路上有人說蘇打水呈弱鹼性,可以改變酸性體質,但也有人說,長期飲用蘇打水會引起鹼中毒。

真相:中國科協基礎營養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李鐸解釋,健康人飲水後,水經胃 (胃液的pH值為0.9~1.5,呈酸性)進入腸道,繼而大部分在腸道中被吸收(少量在胃中被吸收)。整個過程包括陰陽離子的置換、轉運和pH值的調節、代謝物的排泄以及營養素的吸收等。腎臟和腸道本身會對酸鹼進行調節,以維繫體內酸鹼平衡。

“胃腸道通過其自身的調節功能,會很快將進入體內的弱鹼性蘇打水的pH值調節至機體內環境的pH值。”李鐸強調,不管飲用蘇打水,還是普通的礦泉水、涼開水等,都不會改變人體pH值,更別說改變酸性體質了。

7、 飲食過於清淡容易造成老年痴呆症?

流言:最近一篇被瘋傳的微信文章說,老人家退休在家後,對飲食過於在意,只記住要少鹽少糖少油,結果患上了膽固醇恐慌症。作者特別提到,腦細胞最重要的物質就是膽固醇,人體內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地方就是大腦。所以膽固醇其實就是大腦不可缺少的營養。究竟這個說法靠譜么?

真相: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約1/4分布在腦及神經組織中,占腦組織總重量的2%左右。這么看來膽固醇和腦細胞確實是有關係的,因為腦細胞也是組織細胞,但是這能說明腦細胞最重要的物質就是膽固醇嗎?至今也沒有研究人員有絕對的定論出來。

老年痴呆症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連科學家都沒有明確研究出病因,又何來“飲食清淡是造成老年痴呆症高發的重要原因”這一說法?所以,飲食清淡絕不可能是造成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原因,甚至連原因之一都不一定是。

8、 不鏽鋼杯子泡茶會釋放鉻損害健康?

流言:近日,有節目報導稱,泡茶會腐蝕不鏽鋼杯子,溶出鉻危害人體健康。多家網路媒體轉載了該節目內容,並冠以“千萬別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的驚人標題。

真相:茶水只有非常微弱的酸性,對不鏽鋼的腐蝕作用也要小得多。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符合國家標準的不鏽鋼食具中鉻的析出量極少,並不需要擔心它影響人體健康。

9、 和隱翅蟲接觸百分百致命?

流言:“隱翅蟲拍不得,拍死它,你就死定了。”“全球發出警示!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清明假期前後,這樣的微信開始在朋友圈像病毒一樣傳播。

真相:隱翅蟲的毒性不大,就算中毒也不會造成太大傷害。如果隱翅蟲在人體表面爬過後產生劃痕,在開始的幾小時會產生條狀灼燒狀的痕跡,不會出現微博、微信照片上那么大的水泡。拍打確實會讓隱翅蟲毒液沾染更多的皮膚,但也不會“死定了”。

10、 白色鳳爪靠雙氧水美容?相關圖片

流言:泡椒鳳爪是一種特色小吃,以麻辣味厚、皮韌肉香著稱。在近期的新聞報導中,泡椒鳳爪卻屢屢被曝出含有雙氧水。用雙氧水給泡椒鳳爪美容,似乎已成為行業中不成文的秘密。

真相:對兩種市面上購買的泡椒鳳爪進行雙氧水檢測,結果發現,白白胖胖的泡椒鳳爪里確實有雙氧水殘留。泡過白鳳爪的混合液一滴到試紙上,就立即呈現出鮮艷的藍色。而泡過黃鳳爪的混合液滴到試紙上,卻沒有反應。這說明白鳳爪里含有雙氧水成分,而黃鳳爪里不含。根據試紙對照表,白鳳爪中的雙氧水殘留數值約為每升25毫克。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是一種不穩定的強氧化劑,可以用來漂白和消毒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規定,雙氧水在最終產品中不得檢出。

11、 煎雞蛋不能經常吃?

流言:雞蛋經過煎炸後,糖化蛋白含量會上升到原來的30多倍,大量糖化蛋白一旦進入體內,糖分就會與蛋白質結合產生糖基化終產物,使皮膚產生皺紋,尤其會對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產生影響。

真相:從對蛋白質的營養保持上看,煎雞蛋確實不如水煮蛋或蒸蛋營養好,但所謂煎蛋中產生的糖化蛋白進入人體後會與人體蛋白質結合產生糖基化終產物的說法並不靠譜。人體內晚期糖基化終產物(AGEs)的生成是在機體細胞水平上由還原糖和蛋白質之間發生的緩慢生化反應,而食物加工中產生的糖化蛋白經過消化道早已被降解,不存在直接被吸收的問題。所以“不宜常吃煎雞蛋”的說法不存在問題,關鍵是問題解答得不夠科學。

5月

1、 草莓農殘超標可能致癌?

流言:網傳草莓種植過程中會使用乙草胺,而乙草胺被列為B2類致癌物,長期大量食用可能會致癌,並配發了相關的檢測結果,這讓廣大消費者對草莓望而卻步。

真相:

乙草胺是一類苯胺類除草劑,在中國只允許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檢出,殘留量限定也比美國的標準更低。正常情況下,種植草莓是用不到乙草胺的。雖然乙草胺對禾本科植物更加有效,但如果在種植草莓過程中使用太大劑量,會直接影響收成。而且,北京昌平區的草莓在8月底開始定植,10月中旬覆蓋地膜,以防草莓觸地後發生霉變以及抑制雜草生長。11月初開花,次年元旦前後結果,採收到五月底,生長周期遠遠超出了乙草胺的殘留期,消費者根本不可能購買到乙草胺殘留量超標的草莓。而且,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昌平區農業局、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也針對草莓市場進行了大規模檢測,均未檢出乙草胺。另外,從安全性上來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和美國國家毒物學研究項目都沒有將乙草胺列到可疑的致癌物清單中,消費者不必過於擔心。

2、 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會致癌嗎?

流言:最近有一則訊息引發了中國消費者的擔憂——2015年8月起,百事可樂旗下的健怡系列汽水將不再使用有致癌爭議的代糖“阿斯巴甜”,改用由三氯蔗糖、乙醯磺胺酸鉀混合而成的代糖。這一改變僅限於美國,不涉及中國市場。

真相:

人工甜味劑是否致癌是個老調重彈的問題。多個權威機構都曾為阿斯巴甜開出安全證書,包括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EFSA(歐盟食品安全局)、國際食品添加劑委員會等權威機構都認為,阿斯巴甜在推薦劑量內使用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也沒有發現對人體有危害或者致癌的案例。唯一需要強調的是,由於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有苯丙酮酸尿症的患者不能食用,還有一部分人有阿斯巴甜不耐症,會產生諸如嘔吐、噁心等類似過敏症狀。

3、 “膨大劑西瓜”、“增甜劑西瓜”、“嫁接西瓜”、“隔夜西瓜”不能吃?

流言:夏天來了,甘甜多汁的西瓜也來了。可是,“爆裂西瓜多用膨大劑”、“西瓜注射增甜劑”、“嫁接西瓜不能吃”等說法接二連三的亮相,讓消費者們不知何去何從。

真相:

膨大劑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一類,在中國、美國、歐盟、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都有著廣泛使用。正常使用時對人體不會造成任何危害,但是不當使用(過量或是時期不對)會引起果實畸形。“打針西瓜”的流言長盛不衰,但無論是對瓜苗還是果實進行注射,都是有問題的。依照植物學原理,只有在活體情況下才能吸收水分和營養。而一旦注入了甜蜜素和胭脂紅後,少了植物的運輸系統組織的幫助無法移動。而液體成功注射的機率很小,即使注射成功,瓜果也難以吸收,強行注入後會在微小組織內積累,破壞西瓜瓤組織。嫁接西瓜只是一門技術,利用的是植物間互補的性質以提高產量,對人體是無害的。它可以有效阻止枯萎病等問題的發作,杜絕減產甚至絕收等問題,使得西瓜能夠連作,不僅中國廣泛使用,日本的西瓜生產中嫁接育苗栽培占95%以上。至於隔夜西瓜,專家建議,切開的西瓜容易滋生細菌,再加上冰櫃裡面各樣的細菌,其中不乏致病菌,所以不宜放置太久,最好不要超過四個小時,吃的時候最好削掉最上面的那一層。

4、 防曬霜的SPF值不宜超過30?

流言:為了防禦日光紫外線的損害,多種防曬劑被開發出來,防曬霜也成為夏日必備。但是,市場上流傳著這么一種說法——“SPF不能超過30。而且SPF越高反而越便宜,說明對皮膚不好。”

真相:

SPF指的是在同樣強度的太陽照射下,塗了防曬霜後被曬傷的程度,出現最小紅斑量和它所需要的強度比值。理論上說,防曬霜可以減少到達皮膚里的紫外線數目,SPF值越高,防曬效果越好。但不管防曬指數有多高,都無法阻擋100%的紫外線,而且阻擋功能和數字的倍數並不成正比。不管是哪一種防曬霜,都應該隔 2 到 3 小時重新塗抹一次。

至於“SPF不能超過30”的說法則是源自中國《化妝品衛生規範》規定。在中國,防曬品按特殊化妝品進行管理,防曬品的最高防曬係數不得超過 SPF30,在國內銷售的防曬產品SPF最高只能標註到30+,而在國外市場可以看到更高SPF值的產品。中國這么規定並非是因為SPF超過30就有損健康,而是基於亞洲人種和歐美人種膚質的不同,從實用角度而言,我們日常生活並不需要SPF值太高的產品。但在烈日下長時間戶外活動,則最好選擇高SPF,並且光照穩定性好的防曬霜。為了避免皮膚不適過敏,可以在手腕內側或耳後小範圍試用,無不適後再大範圍使用。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不用擔心市面上流傳的“防曬品致癌說”,防曬不僅不致癌,還防癌。它們能防曬傷,還能通過抵禦黑素瘤和基底細胞癌來降低皮膚癌的發病幾率。

5、 飲水機涼熱水兌成的“陰陽水”能排毒?

流言:網上流行這么一種說法:飲水機開水與涼水兌後的水被叫做“陰陽水”。有人認為,喝這種“陰陽水”可能致人中毒,甚至致癌;還有人認為,喝“陰陽水”可以清腸毒,起到保健作用。

真相:

冷熱水兌著喝分兩種情況,如果是兌涼開水(煮沸後的水),因為經過了高溫滅菌的過程,大部分致病菌被殺死,所以對人體造成的影響較小;如果是兌生水,如自來水,就可能帶進去一些微生物,或者是致病菌,水溫又達不到滅菌效果,就有可能引起腹瀉等腸道不適的症狀。

在熱水中兌入飲水機里的涼水,飲水機的清潔和桶裝水的質量都很重要。如果清潔不到位,飲水機內部濾芯沒有按要求更換的話,水經過濾芯也會帶出很多細菌。如果桶裝水質量不過關,或者飲水機上直接用過濾桶過濾自來水,那么冷熱水交替喝,則可能會有害身體。

另外,陰陽水可以清腸毒、緩解便秘的說法並不正確。人們早晨起床產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飯後產生的胃結腸反射,都可促進結腸集團蠕動,產生排便反射。水進入人體後腸胃蠕動產生排便欲望,與陰陽水並無太大關係。而且,水在人體起到運載營養素的作用,髒水對營養素的運載作用差,會影響身體健康,專家建議公眾儘量做到安全飲水,尤其是胃腸免疫力低的人最好喝乾淨的飲用水。

6、 滴水觀音有毒,接觸致死?

流言:有網友求助諮詢能夠解滴水觀音之毒的民間偏方,起因是“同學的父親腿上皮膚瘙癢,抓傷後塗抹了滴水觀音的汁液,沒想到毒氣攻心,竟然生命垂危。目前住進浙江省第二人民醫院,治癒的希望僅有百分之三十。”

真相:

海芋是熱帶、亞熱帶常見的觀賞植物,作為觀賞植物時才被稱為滴水觀音。之所以會“滴水”,是為了保證植物體內的水分平衡,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常見於清晨或陰雨天。滴出來的水,目前並沒有相關的實驗表明毒性成分,當然也不能試著品嘗。但是就滴水觀音的汁液來說,其中的刺激成分主要是草酸鈣針晶,如果食用會有中毒風險,尤其要避免小孩誤食。而植物分泌出來的水分,不具有很高的毒性,作為常見的家庭綠色植物,普通的皮膚接觸,最多會導致皮膚瘙癢或刺激,腐蝕皮膚黏膜,並不會嚴重危及生命。

專家建議,如果出現皮膚過敏現象,以後儘量少接觸此類植物。遇到需要修剪等不得不接觸的時候,可以戴手套等防護措施避免肌膚直接接觸到汁液。

7、 水果酵素減肥排毒比水果還好?

流言: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水果酵素熱”。水果酵素被渲染成了一種能減肥排毒的養生食品,尤其是自製的水果酵素大為流行。

真相:

水果酵素”本質上就是一種自然發酵製品,成分組成和酸菜汁或酒釀沒有本質差異。從營養素攝入角度來說,食用水果酵素的效果還比不上吃水果,因為水果酵素中缺乏纖維素。水果酵素的製作過程中還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比如發酵時間不足會產生較高含量的亞硝酸鹽、操作方法不當會造成雜菌污染等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因素。因此,並不推薦食用自製的所謂“水果酵素”。如果一定要自制,應將容器和食材清洗乾淨,操作時注意衛生,有條件的話可以投入一些商業化的菌種提供初始菌群,發酵時注意密封,從而降低雜菌污染風險。

6月

1.流言:甲醛白菜可致白血病?

相關圖片 來源:近日,有媒體曝出河北、山東等地蔬菜批發市場中販賣的白菜噴灑了甲醛溶液,將其作為白菜防腐的特殊保鮮劑。而早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甲醛列為一級致癌物,並發報告稱甲醛超標可能誘發白血病。因此,甲醛白菜會導致白血病的訊息在朋友圈不脛而走,大為流傳,這是真的嗎?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食品安全的副教授朱毅介紹說,夏季氣溫高,加之白菜水分較大,同時由於很多菜商缺少蔬菜在長途運輸中所需的冷藏設備,很多白菜會在運輸過程中腐爛壞掉。菜商便在白菜上噴灑甲醛以保鮮,這樣既保持了白菜的新鮮度,也減少了菜商經濟上的損失。

公眾更為關心的是,將甲醛溶液噴灑在白菜上也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嗎?朱毅表示,甲醛白菜由於刺鼻的氣味會對呼吸道和內臟造成損傷,對呼吸道的損害更大。但是作為食物進入消化道對人體並不足以造成危害,這是因為甲醛具有易溶於水易揮發的特性,在長途運輸過程中甲醛會揮發掉一部分。再加上浸泡、認真清洗,煮熟之後白菜上殘留的甲醛是微乎其微的。因此,經過這些環節後,“甲醛白菜”對消化道和身體不足以造成影響,可以放心食用。

通常情況下,從外觀上難以對甲醛白菜進行辨別。但是噴灑過甲醛的白菜會揮發刺鼻的氣味。因此,從氣味上可以識別出甲醛白菜。如果市民對買到的白菜不放心,朱毅建議,可以扒掉白菜外面的一層,再用清水浸泡、認真清洗幾遍,這樣可以基本洗掉甲醛在白菜上的殘留量,保證食用安全。

2. 流言:喝可樂真的會殺死精子?

相關圖片 來源:這是一個老謠言,但還是有人相信。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歡喝冰鎮可樂,追求涼爽刺激。但是,有些人也會擔心,尤其是那些準備要寶寶的男士,總是會被一個傳言困擾。那個傳言就是:據說可樂能殺死精子。這是真的嗎?

真相:精子存活需要低一些的溫度,那它會不會被從嘴巴里喝進來的冰鎮可樂殺死呢?這就涉及到可樂在人體內的代謝問題了。男人是不會把精子放到可樂里的,男人們只是喝可樂而已。在飲用可樂後,可樂會被人體的消化系統消化吸收掉,可樂本身無法直接接觸精子,只有可樂的代謝產物進入人體後才有可能接觸到精子。

丹麥醫生詹森曾對2554名年輕男子的精子質量和可樂攝入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除非是巨量攝入,否則每天正常飲用可樂根本不影響精子的數量、活力與形態。那么這個“巨量”究竟是多少呢?實驗發現,要使精子活力降低或精子數量減少,正常男性必須每天至少喝兩瓶大可樂,並長期堅持。這對於正常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來看,可樂殺精的說法都不科學。

3. 流言:反手摸肚臍就是好身材?

相關圖片 來源:微博上流傳的反手摸肚臍:“有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女孩子反手能摸到肚臍眼的身材就是好身材,如果摸不到,要減肥。”

真相:首先搜尋了一下“belly button fitness”,發現根本沒有相關研究,然後又放寬搜尋條件只搜了“belly button”,結果還是沒有與反手摸肚臍相關的研究。最後又搜尋了一下比較高大上的代表肚臍的辭彙Navel,除了研究者的名字中有Navel之外,剩下基本全是研究臍橙的。至此基本可以斷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純屬無稽之談。

4. 流言:WIFI對人體有害?

來源:現在,好多人到了陌生地方,要問的第一件事就是:有WiFi嗎?WiFi其實是一種高頻無線電信號,它能實現無線連線。也有人擔心,WiFi信號這么強,幾層牆壁都能穿過去,那它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真相:WiFi無線上網使用的電磁波波段一般是2.4GHz到5GHz,民用級為2.4GHz,和手機使用的射頻電磁波波段比較接近,屬於非電離性輻射。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到底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呢?摩爾實驗室射頻實驗室主管彭華睿說,在WiFi路由器最大發射狀態下檢測結果是14.32dbm,而通常手機是在33dbm左右,連它的一半都不到。

那么WiFi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據專家介紹,由於WiFi輻射屬於電磁輻射,所以人體所能承受的最大WiFi輻射強度,需要參照國際上對於電磁輻射劑量的安全標準。目前國際上有兩大主流標準,一個是ICNIRP標準,它是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發布的標準;另一個標準是美國的IEEE標準。而中國所採用的標準比上述兩種更為嚴格。比如,在900MHZ頻段上,中國規定的公眾照射上限為40微瓦每平方厘米,而歐盟標準為450,美國為600;在1800MHZ的頻段上,中國規定的公眾照射上限為40,歐盟為900,美國為1000。而在摩爾實驗室里取得的WiFi輻射最大值遠遠低於國家標準,屬於安全範圍。

5. 流言:驅蚊手環防蚊效果好?

相關圖片 來源:炎炎夏日,不少人開始購買一些驅蚊神器來驅趕這些六條腿的小生物。現在一些號稱純天然植物精華,無毒無害的驅蚊手環,頗受人們的熱捧,戴上一條,既美觀又能驅蚊,可效果真的如商家所說的那么神嗎?

真相:通過實驗發現,使用驅蚊手環來防蚊,效果並不理想。在實驗中,實驗人員使用兩個玻璃箱子,其中一個玻璃箱子裡裝入含有香茅油的驅蚊模組,放入蚊子後,再將兩個玻璃箱子用通道相連。半個小時過去,蚊子一直待在原來的箱子裡,並沒有通過通道飛到另一個沒有裝入香茅油模組的空箱子,不過與剛開始進入箱子有所不同的是,不少蚊子集中在遠離香茅油模組的一隅。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針對驅蚊手環這塊並沒有出台相應的國家標準,雖然市場上出售的手環種類五花八門,實際上的驅蚊效果還是很難達到其宣傳效果。專家指出,判斷驅蚊產品是否有效,要看佩戴或噴塗4個小時內是否遭受蚊蟲叮咬,而驅蚊精油只是暫時讓蚊蟲趨避。上海疾控中心曾經做過一個關於驅蚊方面的實驗,不用驅蚊手環,可能被叮咬10個包,用了之後,叮咬的包有5個。對於不挨叮這個前提而言,這樣的結果顯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每個人對精油的耐受程度不一樣,敏感的人會出現頭暈嘔吐。所以使用驅蚊手環時也要提高警惕。

6. 流言:MERS比非典病毒死亡率還高?

來源:廣東出現中國首例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確診病例,引起網民的極大關注。有網友稱,相對於2003年肆虐的非典病毒,MERS傳染性更強病死率更高,此言引起了恐慌。那么,MERS的傳染性強嗎?病死率高嗎?MERS可以治癒嗎?

真相:“該病毒和非典病毒(SARS)同屬冠狀病毒,其傳染性雖不及非典病毒,但病死率比非典高,約為37%。”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指出,根據目前已知的病毒學、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MERS已具備有限的人傳人能力,但無證據表明該病毒具有持續人傳人的能力。馮子健介紹,MERS典型病例常呈現發熱、咳嗽和氣短等症狀,在檢查中經常發現肺炎表現,或者出現腹瀉等胃腸道症狀;重症病例可導致呼吸衰竭,需要在重症監護室內機械通氣和支持治療。

同時,據世衛組織介紹,目前尚無可用的疫苗或特異性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是支持性的和基於病人的臨床狀況的。目前,在一些國家的醫院內,MERS已經發生了傳播,包括從病例傳播到醫護工作者。世衛組織建議醫護人員:診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病人時,除標準防護措施外還應採取飛沫防護措施;診療疑似或確診MERS病例時,應增加接觸防護措施以及眼部保護措施;當進行可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時,還需採取空氣傳播防護措施。

7. 流言:藿香正氣水抹肚臍能退燒?

相關圖片 來源:網上流傳著一則關於藿香正氣水退燒的“神話”,聲稱蘸著藿香正氣水放在肚臍上就能退燒,特別是家裡有小朋友的,用這個方法就不用去醫院輸液了。文章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有人晚上高燒39℃,身燙手腳冰涼,渾身疼痛,頭昏怕冷,用棉球蘸滿藿香正氣水放入肚臍,半小時後38.5℃,一小時後38℃,早起37℃,沒有任何不適。

真相:“藿香正氣水是夏季治療感冒的常用方。”據北京惠民中醫兒童醫院特聘專家張勤教授介紹,藿香正氣水主要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特別是對於西醫所講的胃腸型感冒療效顯著。因而,如果是中暑、受涼或因過量食用生冷食物,長時間吹空調或電扇,導致腹痛、腹脹、腹瀉和嘔吐等,用藿香正氣水就比較對症。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法應為口服而非外敷。對於網上所說的抹肚臍之說,張勤認為不靠譜,不值得推廣。

發燒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切勿拿偏方當“寶典”,進而貽誤診治。許多兒童疾病初期表現都是發燒,加之兒童體溫調節系統沒有發育完全,高燒後很容易出現驚厥,如果一味輕信偏方,極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如果發燒超過38.5℃,較長時間沒有好轉,都應及時就醫。即使需要使用藿香正氣水,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8. 流言:夏季在海邊游泳被水母咬了真會死嗎?

相關圖片 來源: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歡去海邊游泳。但是,在海邊游泳雖然很舒服,但有時候會被水母“咬”到。在網上也經常能看到水母“咬人”的事件以及相關的新聞報導,讓那些想去海邊暢遊的人們既害怕又憂慮:如果我被水母咬了,會死嗎?

真相:水母之所以“咬人”,是因為它釋放的一種水母毒素。不同的水母所攜帶的毒素是不一樣的。當人類這種大型動物被水母的毒素攻擊的時候,因為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非常強悍,多數情況下只會發生皮膚瘙癢紅腫的情況,就好像被大黃蜂蟄了一下,皮膚會腫起來,但一般不會致死。

所以,當你不小心被水母咬了以後,不要慌張,應立即上岸,因為水母都是成群地遊動,如果繼續待在水中,有進一步被刺傷的可能。上岸以後要把附在皮膚上的水母或其觸手清除掉,然後在局部傷口用1:2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通常可緩解症狀。稍微嚴重點的會出現蕁麻疹的類似症狀,也不要害怕,可以用酒精或者熱鹽水清洗傷口,再用醋中和一下毒液,然後去醫院找醫生看一下。水母就好像蛇一樣,不同種類的毒性不同,需要區別對待。被水母“咬”了,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事,但也千萬不可大意,最好迅速去醫院就診,以免發生意外。

9. 荔枝泡藥水引發手足口?

相關圖片 來源:網上流傳某幼稚園的一名小朋友吃完荔枝發高燒,是由於荔枝浸泡藥水後導致的,小朋友吃了還引發手足口病!幼稚園甚至提示:請各位爸爸媽媽近段時間暫時不要買荔枝給小朋友吃,醫生說現在的荔枝幾乎都是用藥水(有弱腐蝕性)浸泡的,吃後會引起發燒,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荔枝真的都是用藥水泡的嗎?會導致手足口病嗎?

真相:荔枝採摘後的確會採用化學試劑浸泡清洗,實際上在荔枝的採摘過程中,用化學試劑泡是一種非常常規的處理方法。化學藥劑保鮮是目前套用最廣泛的保鮮技術之一,不過必須強調的是,荔枝保鮮可不像保存標本那樣要用到福馬林。

為什麼荔枝需要這樣的保鮮處理?這是因為它們實在太容易壞了。荔枝的外殼看起來密實又牢固,但它們其實非常“脆弱”,是最不耐貯藏的水果之一。

有傳聞說,藥水浸泡的荔枝會“導致手足口病”,這種說法沒有什麼道理。手足口病是由一些腸道病毒(例如柯薩奇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在兒童中比較多見,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染者的分泌物、糞便或受污染的物件等。雖然不排除手足口病通過受污染食物傳播的可能性,但這些病原體與處理荔枝的藥水沒有任何關係。預防手足口病,應注意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應消毒處理,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同時要教育孩子堅持飯前便後勤洗手,可有效預防病從口入。

10. 流言:食品添加劑=毒藥?

相關圖片 來源:關於食品添加劑,有人說添加劑對身體普通有害,而食品中添加的各種成分也一再成為坊間熱議話題。所謂食品添加劑到底是什麼,真會對健康構成威脅嗎?健康與食品的色香味之間,人們該如何抉擇?

真相:食品添加劑不等於非法添加劑,之所以添加劑背黑鍋,就是因為在概念被簡單混為一談,事實上,食品添加劑只是眾多添加劑中的一種,其他還包括藥品添加劑、塗料添加劑、汽油添加劑等。而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塊等都是非法添加劑,馬路上有添加劑商店也是正常的。

在全世界範圍內,因為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發疾病是食品安全的頭號問題,如果不使用防腐劑和保鮮劑,肉製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醬油、醋都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危害人體健康。所以有些號稱不添加防腐劑的食品,更容易在開封后受到污染和變質。食品添加劑也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越是在發達的國家,食品添加劑的品種越多,人均消費量越大。所以,食品添加劑不是壞事,更不是毒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