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歷史人物]

殷浩[歷史人物]

殷浩,東晉大臣,字淵源,曾為庾亮記室參軍,累遷司徒左長史,後辭官隱居近十載。永和二年因褚裒推薦,始受命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

簡介

東晉大臣。字淵源。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好《老子》《周易》,善談玄理,頗負盛名,屢辭徵召。曾為庾亮記室參軍,累遷司徒左長史,後辭官隱居近十載。永和二年(346)因褚裒推薦,始受命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

次年,桓溫滅成漢,威震朝廷。會稽王司馬昱(簡文帝)執政,以殷浩聲名影響朝野,引為心腹,參預朝政﹐統率揚州之眾以抗衡荊州的桓溫。五年後趙石虎死,冉閔展開反羯鬥爭,北方混亂,晉朝乘機北伐。殷浩以恢復中原為己任,於永和六年就任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並廣開屯田,以為軍儲。他無軍事經驗,又為桓溫掣肘,八年進軍至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處置失當﹐敗於前秦。次年又大舉進軍﹐派羌族酋長姚襄為前鋒,十月至山桑(今安徽蒙城北),姚襄反叛,伏擊浩軍,輜重盡棄,死傷萬餘,潰退譙城(今安徽亳州)。桓溫上疏加罪,十年二月廢為庶人,徙東陽信安縣(今浙江衢州),十二年卒。

歷史記載

《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這是“咄咄怪事”這一成語的出處。宋蘇軾《杜介熙熙堂》:“咄咄何曾書怪事,熙熙長覺似春台。”

見《世說新語之賞譽》:

殷中軍道王右軍云:“逸少清貴人,吾於之甚至,一時無所後。”

王長史與劉尹書,道淵源“觸事長易。”

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亦勝人。”

王司州與殷中軍語,嘆云:“己之府奧,蚤已傾寫而見;殷陳勢浩汗,眾源未可得測。”

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於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興亡。

簡文云:“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思尋處,故有局陳。”

王長史與大司馬書,道淵源“識致安處,足副時談。”

桓公語嘉賓:“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刑百撰。朝廷用違其才耳!”

王蒙、謝尚:“深源不起,當如蒼生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